重塑中國民眾衛生習慣正當其時!

作者周慧虹系中國知名財經評論員

有句話說得好,“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它便是最壞的主人。”這次疫情給所有人上了一課,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一個人是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絕不僅僅是個人的私事,絕不僅僅關乎文明素養,某種程度上講,它更關係到公共衛生安全。

重塑中國民眾衛生習慣正當其時!


講究衛生,人人有責。我們應當以此為契機,對個人衛生習慣進行一次重塑。日常生活中,只有更多的人努力做到不隨地吐痰,咳嗽、打噴嚏時自覺用紙巾遮掩;就餐時實行分餐,抑或使用公筷公勺,等等,這樣,才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諸如幽門螺桿菌、甲肝、乙肝、流感、肺結核、SARS、新冠肺炎等病毒的傳播。

重塑個人衛生習慣,說難也難,說易也易。一方面,受長久以來國人生活方式、文化觀念等的影響,讓所有人一時之間嚴格自律,有其難度;另一方面,根據一項心理學實驗,習慣的養成其實並不難,只需要20多天有意識的重複。

重塑中國民眾衛生習慣正當其時!


有鑑於此,對於那些有強烈意願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人,只要其以此次疫情為戒,主動在意識層面除舊佈新,健康文明的衛生習慣便能在日拱一卒中成於自覺。當然,並非所有人都心懷公共衛生安全意識,都能做到嚴格自律,這就需要相應氛圍的濡染,需要外在力量的督促。

從氛圍濡染方面來講,一個是可結合當前開展的家風家教活動,引導更多家庭不僅要靈活傳承“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之類的古訓,而且要注意做到“講究個人衛生,顧惜他人健康”。再一個是可結合各地開展的文明城市、文明家庭、文明單位、文明窗口評選活動,宣傳教育更多的人謹守良好衛生行為。

重塑中國民眾衛生習慣正當其時!


從外力督促來講,關鍵是要引入法治力量。日本在1948年就出臺了《輕犯罪法》,將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等行為通通列為“輕犯罪”,相應給予罰款、拘留或二者同處的處罰。目前來看,我國也有必要將那些關涉公共衛生安全的瑣碎陋習,從單純的道德約束提升至行政懲戒層級認真落實,如此,更易引起人們重視,促之及早養成健康文明的衛生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