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兩句:我們是怎麼“解決”08年金融危機的?


有人問,我們是怎麼解決08年金融危機的?

說“解決”,現在看來,似乎不準確。

不過,要問通過什麼手段處理的,那麼,首先我們要知道金融危機的本質。

金融危機的本質是什麼?是“欠的錢還不上”嗎?

這隻答對了一半。

金融危機的本質是:欠錢還不上,被發現了。

所以,要解決金融危機,關鍵是兩步:

1、還上錢。可以先還部分。

2、重新讓大家相信他們還得起。

事實上,後者更重要,因為都是金融危機了,那肯定是欠了很多錢還不上,所以,一次性還清那是不可能的,況且,這也不符合金融的邏輯。所以,解決的著力點首先還是後者,甚至可以說,還一部分錢的目的,也是服務於後者,讓大家有信心:大部分債主沒跑路,大家投資的資產回報率還值得期待。

所以,08年,總理說的是:信心比黃金還珍貴,就是這個道理。

不妨看看,08年後的美股牛市,全球範圍內的房價上漲,在技術上的措施當然是量化寬鬆,好幾輪的買買買,但是,在本質上就是告訴大家,咱們地球短時間不會爆炸,未來還是欣欣向榮,這不,大家都掙著錢了嗎?真金白銀都到手了還不信嗎?

當然,這個事當然不是憑空的,單純注入貨幣,並不能重振市場信心。一開始你當然必須還部分錢,或者說,你不能再讓錢打水漂,又或者更直白地說:

你至少得有東西,你至少得讓錢找到它對應的東西,磚頭也好,石頭也好,總之,別再像衍生品那樣連廢紙都不是,是空氣。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就明白基建的意義了,基建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基建是個東西,而且還是個超級大的東西,這就為大量惶惶不可終日擔心要變成廢紙的資金找到了它的對應物(標的),要知道,錢多物少,並不一定導致通脹(儘管貨幣學派堅信這點),錢多物少還可能導致錢沒了,創造新的標的,這就創造了價值系統的壓艙石;另一個方面,與前一點相關,基建是資產,儘管我們知道大量的基建投資週期非常之長,但是,債有收益的呀,而且,國家通過這種方式介入,為金融系統提供了信用,注入了信心。

所以,當大型危機發生時,國家光說是沒用的,光注入資金也是沒用的,這反而可能直接把市場嚇趴了,人們本來就是才突然發現不知道自己在買賣什麼,慌著呢,結果你光說不做,又是個沒影的事。這裡,你就看到了一條國家介入金融系統進而提供信心的鏈條:

基建—東西—債務—還上錢—給信心

這就是一舉實現了我們前面講到的還部分錢和重建信心的問題。這也是我國處理08年金融危機的線路之一。

當然,這裡說的是一個信心重建的鏈條。有人就說,那麼,基建這麼好,那豈不要狂用?

然而,基建肯定不是萬能藥,而且狂用之後,副作用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反作用,因此,只能有限度地使用。為什麼?至少有兩個原因:

1、市場經濟框架下,政府的負債也要遵循市場原則。

2、基建萬能?計劃經濟就是這麼覺得的。如果不遵守市場原則,那就是事實上的計劃經濟。計劃經濟的後果我們都知道不少,而最關鍵是,後果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