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六岁从苏州出发到贾府时却是13岁,算上赶路的时间,剩余的六年多时间去哪儿了?

用户264341376


不知道是因为作者的改动,还是后来抄书人的笔误,书里很多人的年纪忽大忽小,非常的混乱。林黛玉的年纪也是争论之一。

从书里看,林黛玉苏州出发的时候,不是六岁,而是十二三岁也是有可能的。

在第二回里提到贾雨村被革职后,通过朋友的举荐,成了林如海家的西宾。而这时候的林如海刚被皇上点为盐政不久。书里对林家进行了大致的介绍,其中提到林如海年已四十,而林黛玉年方五岁……

后来贾母派人去接林黛玉,林黛玉有点不想离家。这个时候林如海对她进行了劝解,其中提到自己“年将半百”。我想四十岁和将近五十岁还是有区别的吧?

也就是说林黛玉失母的时候,并不是才六岁。而贾雨村在林黛玉家待的也不是才一年。毕竟来说,如果才一年的话,即使是林黛玉也不可能学了那么多东西吧?毕竟书里只提到林黛玉五岁拜贾雨村为师,后来就跟着他一起进了京,在贾家,林黛玉也并没有继续上学。

无论书里的京都是是南京还是北京,到苏州一个来回,也不可能是几年。而林黛玉进贾府时的表现,以及个人体貌的描写来看,林黛玉不会是一个才几岁的小丫头。这也符合其中一个本子里提到的,林黛玉回答王熙凤问自己多大,她回答十三岁了的情况。

混乱很多,这里仅举一例。四十九回林黛玉向薛宝钗吐露心声的时候,说自己十五岁了。如果这样的话,贾宝玉就十六,而比贾宝玉还要大至少两岁的晴雯,应该是十九岁了。但实际上,晴雯死的时候也才十六岁,还没被放出去嫁人。


阿瓜的幸福生活


原书中第二回,林黛玉出场时“年方五岁”,又堪堪“过了一年光影”,其母病逝,不久后就由贾雨村陪同她进京。进贾府时,她应该是六岁多。

而所谓13岁的问题,是己卯本中突然横出的一怪问题,原因在黛玉初见王熙凤时,王熙凤问黛玉:“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吃什么药…”

其实这里,原来的情节是,未待黛玉回答,她又转头问其他婆子去了。

可能是考虑到这一连串问题黛玉一字不答不太合适,所以,在己卯本中,突然多出一段:黛玉回答:我十三岁了。

这就使黛玉的年龄和前文完全不合,而且比宝玉也大了很多,周汝昌先生就驳斥说,他笔枉加!谬甚!

不过考虑到,红楼梦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其中很多情节都还在作者的推敲考量中,写六岁可以凸显和宝玉两小无猜,写13岁可以凸显二人一见钟情。这两种描写究竟该选择那一种,可能作者还没有想定,所以在不同抄本中出现了矛盾,这也是情理之中的。


古醉金迷


原书第二回中写道“今如海已四十,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读书,故又将他留下”。这一留究意是多长时间呢?还有第三回如海告诉黛玉"汝父年将半百…”年将半百已是五十岁或者四十好几了。所以从此种种来看,黛玉进贾府时的年龄应该是十三岁无疑了。且从她眼中所看到的荣宁二府以及言谈举止、容貌穿着、满腹文才,这绝不是一个六岁小姑娘所具备的。

要知道,黛玉进了贾府是再没有读过书的。不过《红楼梦》问世以后的版本很多,除乾隆末年的刻本“程甲本"、"程乙本”之外,现存乾嘉本就有十一种之多,最早都是以手抄本流传的,在抄写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笔误,这其中的原委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必定这部巨著留给我们谜一样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