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最后一题真像有的人说的是给上清华、北大的同学准备的嘛?

-安小彡-


是的,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1.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给国家选拔人才。既然是选拔,肯定就有淘汰,这就是考试的功能。全国每年有一千多万考生,不可能都能升入高一级学校。

2.高考明题具有严格的技术性。特别是对试题的难度系数和难度分布具有明确的规定。

一般把考查单一知识点的试题叫做容易题,考查两个知识点的试题叫中等题,考查三个或三个以上多知识点的试题叫做难题。

为了使高考试卷具有一定的区分度易中难的比例一般为6:3:1或5:4:1。这样就才能把考生按好中差的序列区分开来。

3.物理学科也是一样。从试卷的难度结构可以看出,每一科高考试卷都要有10%的翘尾巴题,这些压轴题是用来区分学霸或状元的,也就是给上清华、北大学生准备的。


百川谈教育


为学霸、学神们量身定做的,普通学生可以先略过,有时间再挑战一下,尤其是第一个小问题,一般都不会太难。

不一定是为考取“清北复交浙科南”的学生准备的,但是,如果目标是这7间985里面的牛校(清华、北大)或其他5所名校,这压轴题就必须做好(正确率在80%以上),除非其他科目的成绩高到能填补这个窟窿,否则一般都没什么戏!

一张高考物理试卷,基础题、中档题一般占80%+,在规定的时间内(理综物理作答必须是60分钟~65分钟)把这两部分答好,物理都可以打88分或以上了(按总分110计算)。

比如,我们广东用的2019年全国Ⅰ卷(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西山西,山东广东,安徽福建都在用,真题见图。):

① 选择题(48分)占有42分的力学、电磁学内容,剩下的6分是第一题原子物理的“氢原子能级”。

② 必考题(47分)全部都是力学和电磁学的知识。

③ 其余的15分为热学板块的“理想气体”(选做题)。

全卷统计下来,基础题、中档题共90分,约占总分值的81.8%,其中的实验题和选做题要尽可能多拿点分,因为这两种题里面的“弯弯绕”不多,出题人设置的思维障碍较少(就是有也比较容易越过去的)。

广州考生选做选修3-3教材的题,本卷选做题的第二个小题,是瓶装氩气的充气问题,本质上是气体的变质量问题,换作以前,用克拉珀龙方程,一步就可以解决了。但是,现行的人教版物理选修3-3教材已经没有收录这个方程了,所以,只能另想他法。

怎么破?

关键是要解决究竟有多少立方米的氩气充进了炉腔内,只要画出简图来分析就一目了然了。

至于第25道题也就是压轴题的第一个小问,为求物块B的质量,根据两个守恒: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一个守恒生成一个方程,列出两个方程后,联立求解就搞定了,一点儿也不难。

每次高考后常常有学生跟我们说,老师,如果再给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好了,很多题就都能解出来……想得美!哪里有这种好事?要知道,

任何限时考试考查的就是对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高考当然也不例外,光是会还不够,还得快!当然,这里说的是稳中求快,只有速度而没有准确度的答题,再快也惘然,最后必将徒劳无功而返。

语文课本上“庖丁解牛”和“卖油翁”的故事,当中蕴含的道理大家都晓得的。

所以,高考物理复习花大力气、下狠工夫夯实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快又好地答完基础和中档这两部分的题才是取得高分的王道,不能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闻达布衣,在广州任教,二十几年的中、高考物理复习、研究经验,倾心指导学生填报志愿,喜欢就关注我,我们一起聊聊教育的那些烦心事、开心事……


物理小师


不知道这句话你是听谁说的,看似有道理,其实有些武断。

尽管大部分情况下,物理最后一道大题是压轴题,拿满分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但并不是每年都是。有的年份,最后一道题就是一道经典的电磁感应或者经典的复合场的问题。不涉及现代科技,也不涉及复杂的背景知识。这个时候,只要基础知识牢固,都是有突破的可能的。

即便最后一道题压轴压实了,确实挺难,也并不一定不能突破。有的时候难度体现在高起点上,但高起点的题目往往落点低。只要把题目中的背景知识吃透,也有可能有突破。所以,遇到看似傻大难的最后一道题目的时候,不要着急忙慌去放弃,怎么也得读一遍题再决定要不要投入时间。

即便是放弃,也别全放弃,往往第一问或者前两问比较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