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高管性侵疑雲| 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高管性侵疑雲| 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高管性侵案,不斷髮酵,愈演愈烈,全網人民都在關注這一事件的進展。

昨晚,財新網為他們的報道《特稿|高管性侵養女案疑雲》致歉“我們認真核查,行文存在偏頗之處,已在當日撤回報道。”

這篇報道之所以引發網友的集體聲討,主要是因為其完全站在鮑毓明的立場,講述了一個“自小缺乏關愛的女孩,向養父尋求安全感,後來恩將仇報”的故事。

而更為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這個記者的朋友圈,將這一事件描述成心機少女和sugar daddy的包養故事。

高管性侵疑雲| 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文中提到了很多細節:比如,

  • 受害者和鮑毓明是戀人關係;
  • 受害者證詞反反覆覆,不可信;(比如,報警後對鮑毓明依然很親密)
  • 受害者對鮑毓明非常依戀;(比如,每次分開她都會說“叔叔我不想你走”)
  • 報警是對鮑毓明愛而不得的表現(比如,女孩感到鮑毓明有些冷淡,就吵架並且報警)
  • ……

不得不說,這篇文章以及寫作它的記者的價值觀,實在是讓人不敢苟同。

而在網上我看到了很多跟這個類似,甚至更為讓人不寒而慄的論斷。

高管性侵疑雲| 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 “就是個小情人罷了。”
  • “養了個嫩老婆。”
  • “發生關係也足足等了三個月。”

在評論區底下,成千上萬條物化女性的言論更是毀三觀,他們把女孩當成用來取悅男性的工具,對女性進行赤裸裸的羞辱。

玩弄女性,操縱女性。咀嚼著她們的痛苦,旁觀著她們的歇斯底里。

因為女孩表達過對鮑毓明的親近,所以就是她咎由自取,就是她目的不純,就是她不知廉恥。

這到底是怎樣扭曲的價值觀?

下面我將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為什麼性侵的受害者,會對侵犯者表現出某種親密?她們的行為為什麼有時顯得反覆無常?

如果你懂了這些心理學原理,你就會明白,像這位財新網的記者一樣,指責一個受害者是“故事會人格”,是多麼的無知和冷血。

高管性侵疑雲| 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高管性侵疑雲| 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在高管性侵案發生之後,微博上“貼著創可貼的太史毛球”,說出了她的經歷。

她在7歲的時候,曾經被她17歲的表哥多次性侵過,雖然還不到強姦的程度,但是口J,手指插入等都有過。

她和表哥關係一直很好,每次他們都是在床底下玩這種“遊戲”,年幼的她根本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隨著她慢慢長大,她開始逐漸意識到究竟發生了什麼。

可是她並沒有選擇將這一切說出來,而是做出了超乎人們意料的反應,她故意去“親近”表哥,一度對錶哥產生了奇特的依戀,伴隨著一些異常的行為,比如故意去和他身體接觸、甚至當著大人的面鑽他的被窩。

高管性侵疑雲| 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她說當時12歲的她心情非常矛盾,對錶哥恐懼和依戀參半。她對錶哥的親情是真摯的,大人不在時都是他在陪伴他,但是她知道自己被侵犯了,隱約感到表哥體內有“魔鬼”。

她選擇了一個看起來最可行的保護自己的方法——假裝是自願的,假裝自己很喜歡和表哥身體接觸,假裝自己“愛上”了他。

自我麻痺、自我欺騙、製造幻境,只要自己的自願的,那麼壞事就沒有發生過,自己就沒有被侵犯,一切就沒有變糟糕。

這是她們自保的方式。

可是文章的最後,她發出痛苦的吶喊,連說三遍“我們不是自願的!”振聾發聵。

高管性侵疑雲| 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而在她發了這條微博之後,幾個小時,她就收到了上千條私信,全是黑暗的秘密,都是一些被性侵的女孩發來的,侵犯的對象有生父、繼父、養父、爺爺、姥爺、堂哥、表哥、老師、鄰居……

幾百個女孩都在強調“對!一模一樣!我當時也假裝愛上了他!”“我也有親近他的行為”。

可是,我們不是自願的!

高管性侵疑雲| 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高管性侵疑雲| 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她們是一個個的“房思琪”。

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寫道: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是房思琪式的強暴。

這種傷害有時候無聲無息,被侵犯的人,只能忍著屈辱,麻痺自己,去愛上侵犯自己的人。

房思琪就是這樣做的,高管案中的李星星是這樣做的,千千萬萬的“房思琪”也是這樣做的。

她們不是賤!這是嚴重的心理創傷!

PTSD,很多人都聽過,創傷後應激障礙,可是很多人不知道Complex PTSD,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綜合徵。

這是一種由長期、重複的創傷所導致的心理疾病,其複雜性和痛苦程度,遠在PRSD之上。

林奕含書中那句“已經瘋了的人,不會變成不瘋;已經插入的,不會被抽出來”就是極為沉痛卻精準的描述。

高管性侵疑雲| 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林奕含

林奕含生前說,她每天只想三件事:要不要吃宵夜,要不要吃止痛藥,要不要自殺。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被老師不斷性侵的房思琪,逼自己“愛上”老師,因為這樣,老師對她的性侵就彷彿變合理了,這如果是老師愛她的方式,自己被性侵就不是痛苦的,就不用覺得自己是骯髒的。

書中寫道:“會說服自己愛上施暴者,這樣就不會覺得自己太髒,就不會那麼痛苦”

這是一種對施虐者的扭曲認知,這是Complex PTSD的典型症狀。

與此同時,她們會對自己生出嚴重的內疚和羞愧感,對自己產生深深的自我厭惡感,她們認為自己骯髒,認為創傷是自己的錯,對自己充滿深深的厭惡感。

所以,很多人選擇了自殺,林奕含、李星星、還有這兩天剛剛去世的包麗。

高管性侵疑雲| 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包麗和牟林翰的微信聊天記錄

高管性侵疑雲| 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嚴重和長期的虐待或被迫性交易,都可能使人因遭受反覆折磨,從而引發Complex PTSD。

這種疾病殺傷力非常的大,對強烈的自我毀滅傾向,治療非常困難。

他們通常會出現人際關係障礙、負面自我概念、情緒調節困難、人際敏感度過高等一系列問題。

通過報道我們得知,鮑毓明對李星星的性侵持續了3年之久,這麼長時間的侵犯造成的創傷完全可能構成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綜合徵。

當一種現狀無力改變,當事人就會扭曲自己的認知,以自我保全、緩解痛苦,所以,李星星像鮑毓明表達親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高管性侵疑雲| 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另外,在長期精神洗腦的作用下,一個人是會產生嚴重的情緒和心理問題的,何況是一個14歲價值觀還未成型的孩子。

很多遭受嚴重創傷的人,可能出現語言邏輯混亂、言行不一的情況。像鮑毓明反應的李星星情緒反反覆覆,暗示她說話不可信這一點,其實是李星星在創傷之後的必然反應。

李星星的很多反應,明明是受傷的證明,如今卻被對方當作洗白的武器。

高管性侵疑雲| 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高管性侵疑雲| 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如今,有一種可怕的傾向,大家帶著一種尋找“完美受害者”的意圖。

只要受害者不是完美的,他們就意味深長地說:“我就覺得沒那麼簡單,蒼蠅不叮無縫蛋”。

他們言之鑿鑿說警察調查結果還沒出來,事情或許有反轉,讓所有寫文章的人不要站隊。

貌似冷靜客觀的立場背後,是隔岸觀火的冷漠。

  • 就像財新網的那篇文章背後的立場一樣:
  • 為什麼李星星被強姦了,還對加害者那麼親密?
  • 為什麼李星星前後言行不一?
  • 既然他們那麼親密,被強姦的時候,她到底有沒有反抗?
  • 既然有證據證明他們曾以戀人身份相處,她有沒有可能是自願發生性行為的?
  • 她邏輯難以自洽,可能在說謊…
  • ……
高管性侵疑雲| 心理學:為什麼被性侵的人,會對施害者表現親暱?

我想說,一個飽受摧殘的14歲少女,一個是有權有勢的高智商高學識的“成功人士”,論邏輯、論詭辯李星星一定比不過鮑毓明。

於是,財新網記者下了論斷 “這更像是一個自小缺少關愛的女孩,向養父尋求安全感的故事。”

於是,很多人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 可是,你沒有去看看,那些你認為的不合理,其實是在一個孩子身上長年累月的傷;
  • 所謂的“故事會人格”是一個人在長時間遭遇侵犯後,很自然的心理自我保護。

在長期遭受嚴重虐待的情況下,部分受害者可能會出現人格問題,他們的情緒極端不穩定。判斷力、專注力等方面功能也嚴重受損。

正像林奕含所說,如果她不自我麻痺、自我欺騙、假裝沒有人侵犯過自己,她沒法活到成年。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從這個角度上說,我覺得全民都需要學一點心理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容易生出理解之心。

最後我想說,這件事唯一的反轉就是鮑毓明性侵壓根就不存在,其他說再多都改變不了鮑毓明是個人渣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