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大学究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荰妏囮


大学为什么要扩招?一方面是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让更多的人口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觉得现在专科培养的技术工人不合格,那应该把专科向上升格到和本科同一层次(最简单的办法是让专科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让更多的考生愿意报考专科(不要像现在这样搞专科升本科,因为这样会让“专科低人一等”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专科就是专科,只是让你把地位提升上来,不是让你改名字)。而不是把二本强行降格到专科。

很多二本以前就是专科,虽然名义上为本科,但培养的也是偏向应用技术的人才。对于这类二本,降格毫无意义,因为即使不降格它也能培养专业性人才,保留本科头衔还能吸引更好的师资。

另外一部分二本是地方性大学,在本地有很强的影响力,它们是有能力培养学术人才的,有的二本甚至有院士坐镇(如蚌埠医学院、大连工业大学等),不应该降格。

高等教育应当普及化,让更多的普通百姓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不是为了满足某些人心里的逼格和虚荣,搞小圈子精英化。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应当平衡,现在每年三百万专科生已经够多了,没必要强行把本科降格。


100个故事


普通二本大学其实只是个特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概念,是指高考录取放在第二批次的大学。时间长了,大家就约定俗成称在这个批次里招生的大学为二本大学。目前在这个批次招生的院校主要包含一些省属重点大学、省属或市属普通本科院校、民办本科、独立学院等。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少数本一批次大学的部分专业、少数本省是本一批次,却在外省招本二批次的大学也会在本二批次招生。 那么相对于一本大学(包括重点一本、普通一本,大部分是部委直属大学或双一流大学等),二本大学在师资、科研、硬件设施、人文底蕴等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追捧一本大学的主要原因。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有1243所本科高校(包含公办817所、民办和独立学院417所、中外合作7所、与港澳台合作2所),其中双一流高校137所。保守估计,这里面所谓的二本院校应该占到70%左右。


那么,这些二本大学究竟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下面我们用数据分析: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四十多年我国累计毕业的本专科大学生有11518.2万。按2018年全国本科录取率44.3%粗略计算,本科生应该有5759.1万人左右。看起来数字不少,但是跟中国的13亿人口相比,本科生只占到总人口的4.43%。换句话说,只要你是本科生,你就碾压了95%的中国人,绝对是稀缺资源啊! 也就是说,在中国仅占人口4.43%左右的本科生,其中应该有50-60%左右的本科生是这些普通二本大学培养出来的,起码撑起了中国本科教育的半边天,你说这些普通二本大学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湾沚老高


如今二本的重要工作是圈年轻人四年时间,不要放年轻人出去乱来。

其次才是教育教学和培养年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