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败的话,历史会如何发展?

脑洞新观


这是个好问题,值得大家探讨。在这里抛砖引玉,搜集资料和大家过一把煮酒论史的瘾。

说起日俄战争,要做到不吹不黑,似乎很难。因为这是一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外国战争。稍有判断力的人都明白,大清那会儿已经是朝不保夕,江河日下。大清的死对头沙俄也好不到哪儿去,腐败透顶,革命迭起。看上去,似乎只有旧日本在崛起,可实际上,日俄战争却是帝国形态的旧日本取得的最后一场胜利。而这场战争的风暴眼——无论是大清的辽东人民还是李氏朝鲜,却又是沉默的,无声的。

首先聊一聊为什么会有这场战争。再次,探讨一下日本为何取胜。最后,妄想一下剧情反转后各国的结局。

(日军炮兵在进攻)

数百年的东北亚大变局

蒙古、明朝的相继衰落,是东北亚变局的开始。蒙古的衰落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历经漫长岁月的结果。从蒙古帝国建立开始,蒙古一直是亚欧的霸主。但是,随着蒙古帝国的分裂,本来聚于东欧,受金帐汗国控制的俄罗斯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东进。到了明末清初,俄罗斯人已经到达东西伯利亚。这是亚洲从来没有的过的局面。也是日俄战争的缘起。

正统蒙古帝国之后继承蒙古战斗力的是漠西蒙古,即卫拉特人,或者称厄鲁特蒙古。简单地说,卫拉特人从明初就开始崛起了。明成祖朱棣打的就是卫拉特人、土木堡之变打颓明朝的还是卫拉特人、清朝康雍乾三个皇帝打的还是卫拉特人。卫拉特人可不是吃素的,纵观卫拉特战史,他们总是以少打多,这个总人口六十万上下的族群,用两三万卫拉特蒙古军对付十万明军或是清军是常态,而且经常打得不错。卫拉特人从明初到清朝乾隆年间,纵横天下三百多年。鼎盛时控制新疆、外蒙部分、青海、西藏、中亚、东欧——没错,土尔扈特人的势力范围就是东欧,土尔扈特人是卫拉特四部会盟的一部分。毫不夸张地说,臣服于卫拉特人的地域和清朝控制的地盘差不多大。清朝和沙俄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击败卫拉特人。

从此,蒙古人退出东亚棋局,只作为清朝的同盟军存在。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朝动用蒙古军队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对外战役——通州八里桥之战。在这场战斗中,蒙古马队被英法联军的康格里夫火箭及其殖民地轻骑兵击败,算是退出了对外战争。但是,蒙古马队仍然活跃在国内战场。直到高楼寨战役,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被汉族中的战斗民族——由黄河下游鲁西南、苏北、淮北的汉族骑兵所组成的捻军击败,才算是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清朝的衰落由此加速。

(通州八里桥之战)

清朝这个王朝实际上也是蒙古王朝的延续,因为他们的贵族中有很多蒙古血统。在广袤、人口稀少、气候严酷的亚洲内陆,高机动性的骑兵一直是主力兵种,清朝借助骑兵优势,打下了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的江山。但是,清朝也不是光用骑兵,清朝前期也注重火炮。

清朝的火炮来源有二。第一,为明朝的底子。第二,为传教士帮助铸造。总之,清朝自身对于火炮技术的研发是不够重视的。康熙年间,清朝利用火炮技术,将沙俄锁死在黑龙江以北。清朝甚至不允许沙俄在勒拿河以东进行大规模开发与移民,大有控制整个东西伯利亚的意思,

如果这个剧情一直不变,根本不会有日俄战争。因为在尼布楚条约有效之时,沙俄根本看不到日本海。

大清的高级打工仔

清朝真正的危机是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历史记载,清朝为了平定太平天国,竟然从东北频繁抽调西丹进入南方战场。

什么是西丹?满语,少年兵之意。即抽调未成年的锡伯族、达斡尔族男孩从军。这是饮鸩止渴,对于东北防务的打击是致命的。

在那时,英法联军几乎同时进攻北京。清朝本来以为他们的蒙古军队是可以击败英法联军的,因为清军的蒙古马队在清朝历史上一直很好用,几乎是指哪儿打哪儿,所以清朝抽调蒙古马队在通州决战,没想到败得一塌糊涂。蒙古马队的失败,导致清朝不得不完全依靠汉族团练,由此产生了湘淮军势力。但是,湘淮势力并不是清朝计划内招生,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妥协之策。因此,清朝对湘淮势力一直不太放心,总隔着一层。

这一点,曾国藩和李鸿章李中堂心里也明白。

沙俄看准时机,在清朝最虚弱的时候夺取了清朝北方的领土,从此得陇望蜀,开始影响朝鲜和日本。引发日本的警觉。在当时,沙俄对朝鲜釜山、马山浦(今韩国马山市)、对马海峡,对日本尚未完全控制的北海道都有野心,引发日本国内激烈抵触。沙俄更是在日俄战争前通过强硬手段夺取了马山浦(釜山以东45公里),并将马山浦门户的巨济岛纳为他国不能开发的地区。这样,沙俄势力实际上已经独占朝鲜南部,与日本本土隔对马海峡形成了对峙。

(沙俄控制了马山 可以进一步威胁对马 然后登陆日本福冈)

这对于日本是严重威胁,日本已经坐大,不可能容忍沙俄控制对马海峡。

再回到甲午年。甲午战争说白了是清朝和日本争夺朝鲜控制权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清方主力是淮军以及北洋水师。说句大实话——这支军队地位尴尬,尴尬之处就在于他不是清朝的亲儿子,而是因为亲儿子太窝囊而后被迫认的干儿子。李中堂也明白这点,他知道自己就是高级打工仔,大清裱糊匠。所以北洋水师后期没法升级系统,没法换新装备也是必然现象。这样一支军队拉出去能打赢仗,那倒真是李中堂想不到的意外。只不过这是大清的潜规则,是终极矛盾,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谁也不能点破。所以李中堂和部分淮军军官打仗打得都比较消极。因为他们知道,仗打不好不行,打好了也不好说。总之这仗没法打。

自以为憋屈的日本

日本打赢了甲午,不光清除了清朝在朝鲜的影响和地位,同时拿下了辽东半岛和山东的海军基地。这可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事。可是这个时候,沙俄再度出手,搞了个三国干涉还辽。日本不光吐出了辽东,连朝鲜也没完全吃下去。总之,日本十分憋屈。号召全国卧薪尝胆,力争在下半场击败沙俄。

沙俄呢,不费一枪一弹,换取了清朝信任(不信任也不行),这个时候德国想要青岛,沙俄于是改要旅顺,由此成为甲午战争最大受益者。通过沙俄在二鸦以及甲午的动作看,沙俄的手段极其老辣,毫不费力拿下东北,可以说是趁火打劫的范本,很值得野心家们学习。

那么问题来了,沙俄要是真的在东北亚打一场硬仗,能不能打赢?

沙俄和清朝在康熙年间打的一仗,没有打赢。而后掠夺清朝的土地,全都是巧取豪夺来的,没有真刀真枪拿过来的。

突袭沙俄

日本又不傻,怎么看不出沙俄玩儿的是空手套白狼?

但是日本要打,怎么打?

突袭。

在沙俄没有准备好的时间点,玩儿一个大的。

这个时间点就在西伯利亚铁路通车之前。等到西伯利亚铁路运力充足之时再打就晚了。

沙俄皇帝、小父亲,尼古拉二世对日本切齿痛恨。因为在他作为皇储访问日本的时候,脑袋上挨了一下,差点回不来。

巧的是,李中堂在日本签约的时候脑袋上也挨了一下,也对日本切齿痛恨。

由此可见,日本人对敌人,那是无所不用其极。也可以看出,日本民意好战,整个国家就是一部战争机器。

但是尼古拉二世一直不相信日本敢对沙俄动手。他对日本一直轻视,不乏种族偏见。在沙俄的历史上,同为东亚人种的蒙古、清朝都被沙俄打趴下了,尼古拉二世对日本有思维惯性。他说过——日俄不可能开战,因为俄国不想发动战争。

于是日本发动了突袭。攻击旅顺。在当时,沙俄有一个长期计划,那就是把旅顺军港建设成为堡垒群,只是尚未完成。而英国和日本的同盟又导致英国整个沿海殖民体系对沙俄的封锁。沙俄的海军只能绕过大半个地球去支援太平洋舰队,结果是战败。

从军事上看,沙俄通过非军事手段夺取了远东的土地,却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防守这些土地。沙俄的军事重心在欧洲,沙俄在远东的军事势力只是一条线,远远没有达到以点带面的能力,沙俄在远东的驻军只有17.5万人,且都是西伯利亚本地士兵。只要切断中东路,沙俄在远东的旅顺军事据点就会被包围,而旅顺被包围又会导致沙俄海军被消灭。沙俄在远东军事部署的弱势决定了日俄战争的胜负,这是无法假设的,也是不可逆的。也没有如果。在日俄战争时,许多沙俄士兵恐惧日军,不战而退,从士气上说,沙俄也不可能获胜。

沙俄如果想获胜,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在日本进入东北之时进攻日本本土。日本的弱点在于本土太过脆弱。如果沙俄进攻日本本土,日本兵力肯定会削弱。二战时美国进攻日本冲绳后,苏联红军就是这样做的。可是,按照日俄战争当时的军事部署来看,沙俄陆军在东北只有中东路这一条输送管道。也没有美国帮忙。也就是说,沙俄要想进攻日本本土,必须守住旅顺,然后通过旅顺进入朝鲜半岛,最终进攻日本本土。可是沙俄连旅顺都守不住,所以这明显是个悖论。

(日俄两军士兵合影)

最后,来设想一下剧情反转后各国的结局。

剧情反转后的清朝

根据中俄密约。清朝官方在早期是倾向于联俄制日的。因为中俄密约的俄文名字就叫防御同盟条约。但是这个条约不是一个平等条约。清朝交出了旅顺。在日俄战争开始后,清朝没有帮助沙俄而是宣布中立,实际上这个条约没有完全达到效力。日俄战争前清朝内部各方意见都有,其中许多大臣主张联日抗俄,比如张之洞就曾说借助日本以御俄。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以及同各国的交涉,各国明确态度后,清朝开始倾向于局外中立。其原因就在于清朝对于日俄战争的结局无法准确判断,客观上也没有介入战争的实力。清朝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保存自己在东北的存在。

如果沙俄战胜,可能首先会对清朝追责。沙俄会借口清朝没有履行帮助沙俄的义务,进一步提出领土要求。按照沙俄的所谓东方计划,最坏的可能是清朝会丧失或是部分丧失长城以外的领土主权,退守关内。这在当时是完全可能的。而一旦出现这种结果,清朝可能会提前几年灭亡。

东北马贼在日俄战争中浑水摸鱼,经常偷卸中东路铁路的铁轨拿去卖钱,东北马贼袭击沙俄士兵,一次袭击就能打死打伤沙俄士兵一百多人,战斗力比清军强得多。如果沙俄获胜,首要任务就是剿灭东北马贼。可是东北马贼的出现是列强侵略东北的产物,是乱世的产物,只要东北还有外国侵略者存在,马贼就会存在。

剧情反转后的英国

如果沙俄夺取清朝在西北的领土,势必和英国的博弈加剧。这也是英国和日本签订同盟的原因。所以如果日本战局不利,英国很可能会干涉。这里又牵扯出一个条约——英日同盟条约。根据这个条约,英国不会在日本和俄国单独作战的时候帮助日本。但是如果第三国站到沙俄一方,英国可能会按照条约要求,出兵援助日本。从另一个角度讲,这可能也是清朝宣布局外中立的动因。因为如果清朝和沙俄联合出兵,英国就有理由对清朝展开军事行动。但是英国的行动不会挑起大规模战争,因为英国的最终目标不是扶持日本,而是遏制沙俄。英国最有可能的行动是借机控制台湾或是中国东南沿海,然后在日本获得海军基地,以完全控制太平洋。此外,英国在营口也有通商口岸,英国不会坐视沙俄吞并东北全境。在真实的日俄战争中,英法德美四国曾经计划联合向秦皇岛派遣军队,将沙俄势力封锁在山海关外。如果俄军取胜并进攻山海关,西方列强会派兵干预。

剧情反转后的沙俄

沙俄会因为这场胜利稍微好过一点儿。可是沙俄的病根不在远东,估计还是挺不过一战。沙俄取胜的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西伯利亚铁路全线通车后,将欧洲的精锐兵力投送到东北。可是那时已经无限接近一战了,一战一旦爆发,沙俄就会灭亡。

剧情反转后的朝鲜

如果沙俄获胜,朝鲜可能会倒向沙俄。朝鲜很可能会交出釜山租借给沙俄作为沙俄的海军基地,以此换取李朝的延续。而沙俄也没有能力在完全吞并东北之前吞并朝鲜半岛。所以沙俄战胜,获利最大的是朝鲜。不过英国不会允许沙俄独占朝鲜,很可能也会在朝鲜谋求基地或者特权。

剧情反转后的旧日本

旧日本赢了。这个结局实际上是客观的,原因在于沙俄在远东的军事实力增长没有跟上他在远东的扩张速度。而日本在远东击败大清,已经具备了进攻旅顺的能力,日俄战争实际上就是日本对三国干涉还辽的反制。

旧日本如果战败,很可能会割让北海道的一部分权益。但是因为旧日本完成了近代化,亡国是不太可能的。沙俄也不可能同时吞并东北、朝鲜、日本。征服东北亚并不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才出现的战略,而是日本从古代开始就存在的战略。最迟到一战,日本会再次行动,争夺朝鲜。

(日俄战争中日军士兵绘画 身后可能是是为日军进行侦查的东北马贼 再后面是朝鲜劳工)

此外,日本没有钱。日本是通过在欧美发行战争债券的方法凑钱打仗的。日本如果战败,最坏的结果是政府破产,日本一穷二白,英美会有条件的救助日本,日本会提前四十年彻底倒向英美。

剧情反转后的法国

法国在东亚也是实际存在的,鼎盛时期的法属印支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还包括广州湾部分地区,是非常强大的存在。如果沙俄执行东方计划,法国作为沙俄的盟友,很可能会进攻两广。不过法国不是英俄,中国南方人口稠密,社会发达,法国不一定会得手。

剧情反转后的美国

鲜为人知的是,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曾经和美国争夺过夏威夷群岛。日本曾向夏威夷群岛大规模移民。日本国内甚至计划日本皇室和夏威夷王国王室通婚,以深度介入夏威夷局势。但是最终,日本选择放弃夏威夷,和清朝开战,夏威夷也被美国吞并。由此看出日本的胃口一直不小。美国对于清朝新政是支持的,但是美国反对清朝收回主权。日本如果战败,美国可能会趁机进入日本,把日本变成美国的海军基地,进而进攻东亚大陆。

总之,日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无论谁赢,对中国都不是好事,只是哪个结果更坏的问题。


有时聊人文历史


日俄战争是晚清时期,围绕中国东北利益争夺,决定亚洲远东秩序的重大历史事件。战争以俄国战败告终,如果是日本战败,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历史轨迹。

1、俄国因为领土直接相邻的地利之便,或以调停之名趁火打劫,或以直接武力威胁落井下石,以最具投入性价比的方式,在当时列强分割中国殖民利益过程中取得最为可观的收益。日俄战争之前,俄国已经直接侵吞了中国外东北外西北等地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并进一步制订了野心勃勃的黄俄罗斯计划。如果日俄战争俄罗斯胜出,其黄俄罗斯计划绝不会止步。

2、日本作为当时后起的资本主义列强,其国家资源实力相对有限。在与当时最强大的英美国家建立某种正式非正式的结盟关系后,日本连续赢得挑战中俄大国的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极大刺激了日本图谋亚洲的军事野心。日俄战争如果日本战败,日本相当大一段时期内将会据守经营朝鲜半岛,等待时机。只要日本的帝国体系不跨,日本是不会放弃窥视中国巨大利益的。日本的侵略性丝毫不亚于俄国,这为以后的历史所证实。

3、与日俄战争具有密切利益关联的中国、英美等国家将会有进一步的利益调整。中国将会更彻底的失去东北,不得不面对俄国巨大的熊掌压力。但中国有可能得到英美的支持以抑制俄国扩张。英美奉行的均势政策无法坐视俄国在远东和中国一家独大,日本的胜利也有英美特别是英国这方面的暗中助力。英美其实某种意义上打代理人性质的消耗战争,日本只是惨胜却无法完胜俄国,道理也就在这里。





齐岐说


大清国鸦片战争后有了大大的心里阴影,大小列强尽来瓜分利益,好不容易苦心经营建立北洋水师,甲午一战摧毁殆尽,和谈吧,《马关条约》国人尽愤!条约涉及辽东,俄日起纷争。

屈辱不尽滚滚来,山河凌乱强掳割。

龙兴之地俄毛占,倭鬼不甘起战端,

清庭暗喜夷制夷,生灵涂炭民生惨。

大清内忧外患国力不堪,只能由着人家撕扯,日本用2亿多的大清银子备战,倾国协力。俄罗斯20万吨水泥巩固要塞,日兵力13万人,俄兵24万,打了一年双方损失惨重,日方胜出。

大清骨子里还是希望日本赢的。这一仗按照以夷制夷的想法实现了清庭的目标,军事上赶走了老毛子在东北的盘踞,日本也伤筋动骨了,其实力暂时不堪全据东北。

俄罗斯要是赢了,日本不会进入东北,也不能染指朝鲜,日本就不会军国主义冒头,野心就小小的了,俄罗斯在东北就会更强,在世界也可能更强,后来的列宁同志会怎么样呢?

日本打俄罗斯国际上看多毛子轻视日本,黄种人是被小瞧的,美利坚当时支持日本,不希望毛子做大。

世界格局错综复杂,不管怎么变幻莫测,不管怎样,那时候国人已经发出少年强中国强的呼声,中国强是必然之路,5000的历史证明了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