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河蟹成活率高低的關鍵性蛻殼都在4月,下旬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決定河蟹成活率高低的關鍵性蛻殼都在4月,下旬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四月,隨著氣溫的升高,蝦蟹等主要水產品進入了快速生長階段。精養蟹塘板田陸續上水種草,河蟹第一次蛻殼將在本月上旬全面結束,第二次蛻殼將在本月下旬開始,決定河蟹成活率高低的關鍵性兩次蛻殼將在本月進行。因此,抓好本月的水草種植與管護,抓好本月的兩次河蟹蛻殼管理,應成為養殖戶的工作重點。

關於水草的種植結構調整和合理佈局

提倡以伊樂藻為主,苦草(扁擔草)、輪葉黑藻(節節草)為輔,水草覆蓋率分別為30%、10%、10%,總的覆蓋率控制在50%左右。

方法是在蟹種第一次蛻殼完成後,板田要及時上水,水深前期控制在10-20cm,移栽伊樂藻和輪葉黑藻,種植苦草,待水草定根後逐步將水位抬高至40cm以內。

水草採用東西向、條塊式種植,目的是為蝦蟹生長提供棲息蛻殼避敵的場所和活動覓食的場所,並儘可能的不影響風浪增氧。

重視利用綜合方法控制水草瘋長。

一是水位控制法,4月份板田水位保持在40cm以內,防止伊樂藻長得過高過長。

二是人工控制法,勤割草、疏草,防止水草長得過快、過密,每次割草後要少量追施磷鉀肥,促進水草根部和莖部生長。

三是專用肥控制法,利用生根控草肥控草,三次控草,時間分別是4月下旬、5月上旬、5月下旬,通過控草,將水草長度控制在30-40cm。

苦草(扁擔草)、輪葉黑藻(節節草)圍網種植面積應控制在池塘總面積的20%左右,切忌圍得面積過大,擠佔蝦蟹活動空間,影響主養水產品生長。

蝦蟹蛻殼期和蛻殼後的管理要領

1.合理投餵。

4月上旬,精養蟹池的蝦蟹將完成下塘後的第一次蛻殼。隨著水溫的升高,其活動強度明顯增強,攝食量明顯加大。

全程(或7月份之前)投餵配合飼料的塘口,在河蟹第二次蛻殼前,應以投餵粗蛋白40%以上的膨化料為主,四月份的日投餵量計算方式為“放養蟹苗數量/1000×0.4(斤)”。

投餵冰鮮魚的塘口日投餵量以天黑後兩小時左右吃完為度,冰鮮魚必須切塊處理。

重視青蝦的投餵,改投餵菜籽餅為投餵高蛋白配合飼料(一般粗蛋白不低於36%),日投餵量為青蝦體重的2-3%。

改定點投餵為全池投餵,促進蝦蟹在全池均衡分佈和均衡生長。

2.水質管理。

重視水質管理,通過合理施肥和使用微生物製劑,保持水質“肥活嫩爽”。

EM菌在水產養殖中的使用效果被廣泛認可。但是EM菌發酵好的原液使用起來成本較高,而且經過廠家經銷商長時間儲存,菌的活力也會下降。近幾年市場上比較受到養殖戶歡迎的是EM菌菌種。養殖戶購買回去後可以自己擴培。自己發酵的EM菌菌液使用起來成本低,而且現發酵的的菌液數量多活性好。那麼在選擇EM菌

菌中的時候大家要關注菌種的好壞。一般而言,判斷菌種好壞有一個最簡單的指標pH值。因為EM菌種的乳酸菌含量最多,EM菌菌液的pH值較低說明乳酸菌含量豐富,也就意味著整體的EM菌活性較高。一般而言pH值在3.5以下就算是好菌種,如果可以達到3以下就算是質量特別好的EM菌種了。

3.應激處理。

注意天氣變化,尤其關注蛻殼期氣候變化,合理調整水位,保持水溫,防止溫差劇烈變化。適時使用納維素,降低蝦蟹蛻殼期應激反應強度。

蛻殼不遂塘口要使用超能乳化鈣加大鈣磷和氨基酸等微量元素和營養元素的充力度。

4.保持環境安靜。

蝦蟹蛻殼期間,應為它們創造安靜安全的蛻殼環境,防止人為干擾,對可能影響蝦蟹蛻殼的鳥類、蛇類、鼠類等敵害生物進行驅離。

投餵冰鮮魚的塘口注意防治河蟹腸炎病

通過巡塘,注意觀察蝦蟹發病情況,並根據發病症狀對症下藥;有纖毛蟲的塘口,可結合殺蟲、消毒做好治療;

有爛肢、腐殼、紅鰓、紅腿的塘口,應將病死的蝦蟹撈出深埋,防止傳染,同時用二氧化氯和聚維酮碘交叉使用,徹底殺滅病菌;

要注意藥物的休藥期,休藥期內不得捕撈水產品上市,確保食品安全。

投餵冰鮮魚的塘口要注意防治河蟹腸炎病,採用外用消毒劑和內服大蒜(素)、健肝利膽素等中草藥綜合防治;

青苔也是影響蝦蟹生長的有害生物,應注意防範,可選擇晴天採用生物肥水結合滅苔藥予以控制,一定要選擇對水草、蝦蟹等生長沒有影響或影響很小的滅苔藥物。

決定河蟹成活率高低的關鍵性蛻殼都在4月,下旬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水中小白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