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两句话,藏着一桩残忍的灭门血案,原因细思恐极

大家常常在说,多读书能够博古通今,明白事理,发现问题,找到感悟。的确,读书的好处多的数不过来,很多社会上出色的精英们都是知识比较丰富的人。读书不仅仅是去看一些有趣的小说打发时间,也不仅是看些奇闻怪传增长见识,还应该多看看史书。通过史书,咱们能够从历史故事里吸取经验,找到一些人生感悟,发现些许处世之道。

《史记》中的两句话,藏着一桩残忍的灭门血案,原因细思恐极

当然,看过史书的人就知道,从里面咱们不仅能够看到一些思想感悟,还能了解一些让人被人刻意隐藏的残忍故事。就比如《史记外戚世家》里面记载的简短两句话,就隐藏了一桩血案。这里面描述的语句翻译出来就是说:代王在坐稳皇位之前,代皇后连同她生下的四个嫡子都不幸病死了。这这样的短短两句话,看起来似乎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但是大家细细思考一下,就会觉得有点不对劲了。

《史记》中的两句话,藏着一桩残忍的灭门血案,原因细思恐极

古代的医疗的确是比较的落后,很多小病在当时看来都算是治愈可能性很低的大病,生病后因医疗不给力而救治不回来的情况很多。但是,像这种皇后和四个嫡子同时病逝的可能性也太低了。而且,古代相当看重嫡子的地位,嫡子会受到很高待遇,在良好的照顾之下,他们同时病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俗话说,不可能出现的巧合就是阴谋的必然结果,这些人同时病逝的巧合结果背后,显然是隐藏了一个大阴谋。

《史记》中的两句话,藏着一桩残忍的灭门血案,原因细思恐极

那么,这个阴谋的背后主使者最有可能是谁呢?大家集体将目光集中在了窦漪房的身上。这是从杀人动机上面考虑的,杀掉了皇后和四位嫡子以后,获得最多利益的便是窦漪房了。皇后一死,母仪天下的位置就腾了出来,她便趁机上位,成为了汉文帝的正宫皇后。而她的儿子也理所当然的荣升为了嫡子,被封为了太子。权力总是能够蛊惑人心,代皇后和四位嫡子挡了窦漪房的夺权之路,最后会被她除掉也是很正常的事。再者来说,窦漪房身处于后宫之中,她想要对皇后和皇子下手都比较的容易,所以她是凶手的可能性是最高的。

《史记》中的两句话,藏着一桩残忍的灭门血案,原因细思恐极

窦漪房能从那么身份低微的位置上爬到皇后这么高贵的位置上,可见她的心计和手段都超乎寻常人。而且她拥有着很强的掌控心,不管是对丈夫还是对儿子,她都不喜欢对方和她的想法相背而驰。这样一个喜欢权利,又不喜欢任何事情脱离她掌控的女人,她当然敢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因此,凶手是窦漪房的可能性最大。

《史记》中的两句话,藏着一桩残忍的灭门血案,原因细思恐极

但也有人觉得,这件事情除了有窦漪房的手笔以外,汉文帝也在背后推波助澜。理由一,当时汉文帝对窦漪房痴迷至深,对她宠爱不已。当爱迷住一个人的眼睛时,他的确有可能做出这样疯狂的举动。理由二,皇后和嫡子通通归天这么离奇的事情,汉文帝居然没有怀疑,没有派人查找真相,可见他是心知肚明,不需要多此一举找凶手。理由三,对于这件事情,司马迁在描写之时也是只用两句话带过,可见他对此事相当避讳,不愿意过多描述。当然,有可能不是他避讳,而是这件事情在记载中的描写就相当的少,以至于他想要描写,又不敢做过多的猜测。但不管是什么原因,看得出来这件事情上位者们不希望有人过多追究。

《史记》中的两句话,藏着一桩残忍的灭门血案,原因细思恐极

综上这三点理由,的确说得通。但我个人觉得,这件事的背后主使者是汉文帝的可能性并不大。其一,虎毒不食子。就算这几个孩子多么不被汉文帝喜欢,他也不可能希望这几个孩子死掉。其二,汉文帝就算真的不想要这几位嫡子继任太子之位,他也有的是方法冷落他们,不需要选择杀掉他们这样的极端方法。其三,皇后和嫡子若是都去世了,这对汉文帝的名声也会有影响,世人会觉得他很毒残忍,并不堪为千古明君。所以我觉得,杀他们的人里面并没有汉文帝,他并不算是直接凶手,但他却算是杀人帮凶。

《史记》中的两句话,藏着一桩残忍的灭门血案,原因细思恐极

因为窦漪房没有这么大的本事杀掉了皇后和皇子以后将所有痕迹都抹掉。汉文帝的确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死,但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那时候的形势由不得他做选择。当年他登上帝位,位子都还没有坐稳,朝堂里就有人跳出来要求立太子。汉文帝当然知道这是诸位大臣在故意为难他,要让他下决心将这些孩子驱逐于权力中心。可即使知道,他也无法做反抗。于是只能私底下想办法怎样解决这些孩子们。

《史记》中的两句话,藏着一桩残忍的灭门血案,原因细思恐极

他的办法还没有想出来,窦漪房就已经联合大臣们里外因外合对着四位嫡子下手,等汉文帝发现时都已经迟了。事情已经发生,汉文帝不管心中多么悲痛,也只能先将这件事情压下去。毕竟这件惨事牵连了他心爱的窦漪房,同时又涉及了朝堂权力,就算他心中千万个不甘心,为了稳定局势,他也会选择妥协。事后有这位皇帝兜着,文武百官们又愿意当睁眼瞎,不去深究这件事,史书上面自然也就不敢对这件事情多做揣测,只能含含糊糊的描述这件事。

《史记》中的两句话,藏着一桩残忍的灭门血案,原因细思恐极

一件惨绝人寰的杀人案件就这样被寥寥几笔带过,如果大家没有细思里面的问题的话,这样的案子也就永远不会有人提及,他们的冤屈也就不会有人了解。可事情已经过了这么久,现如今,就算大家知道窦漪房的心狠手辣,了解汉文帝的薄情寡义,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些人物早已经作古,前程往事也随着他们的死亡而烟消云散。现在大家提起这些事,也最多是感叹一番,替他们觉得可怜可悲罢了。其实在史书的背后,还隐藏着不少这样的惊天冤案。因为这些案件牵扯出了权贵人物,案子背后隐藏的冤屈也就只能被淹没,没有人会去细细深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