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恐极”的三部影片,看后让你浑身鸡皮疙瘩乃至惊叫连连

今天想聊三部“小成本制作的细思恐极的电影”。

1、《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The Man from Earth)

“细思恐极”的三部影片,看后让你浑身鸡皮疙瘩乃至惊叫连连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够永生。倒不是希望能够尽享荣华富贵,就是想以一个安静的旁观者的身份,看看人类文明究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或者,到什么程度后毁灭。

那么,这个愿望如果实现了,真的好吗?《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给出了一个参考答案。

这部2007年出品的科幻片,根据科幻作家杰洛米·贝斯拜(Jerome Bixby)的同名小说改编,总制作成本仅仅2万美元——即便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这个成本放到今天,可能未必够拍一部网络短剧。

而部电影还让观众认识到一件事:科幻片并不是必须要有飞船、激光、宇宙这些元素,或者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特技,而只是需要:一个房间,几个演员就可以了。

故事说的是哈佛历史系的教授约翰·奥德曼(John Oldman,注意他的姓)在哈佛工作了10年后,突然宣布要辞职和搬家了。几个和他要好的学校同事相约在一天下午一起来和他最后一聚。这些同事中,有生物学教授,人类学教授,考古学教授等,后面还来了一个心理学教授。

就在大家围着客厅的火炉叙旧的时候,约翰却说了一件让众人目瞪口呆的事:

他其实是一个14000年前的穴居人,拥有一种奇怪的不死能力,历经14000年一直活到了现在。至于他这次要辞职搬家的原因,是因为他每隔10年就要这样做一次——因为再不走,周围人会觉察出他不会变老的秘密。

大家当然一开始是当做笑话来听的,但随着众人不断的提问,约翰却对各个领域、各个历史时期的提问对答如流——要知道,在座的都是这些领域的专家。

大家的表情从戏谑开始慢慢转向严肃,进而开始有些惶恐。他们当中有些人开始相信了,而有些人还是质疑,当然,也有人表示完全不信,并开始愤怒。

整部电影就在一个房间里展开,众人探讨的话题涉及历史、考古、生物、哲学、宗教等各方面,可以说是聊了一部浓缩精简的人类文明史。

我个人觉得里面最精彩的部分那是聊宗教的那一部分,恰到好处的包袱和适时响起的BGM,让我在看的时候有一种起鸡皮疙瘩的感觉。

在影片的结尾,正当屋子里人陷入震撼、恐惧乃至绝望的时候,约翰峰回路转,似乎是做出了让步和屈服——如果影片到这里戛然而止,也不失是一种收尾的方式。

但最终还是有了一个称不上“反转”的包袱——我认为这个结尾的处理还是更高明一些。

具体是什么,我还是留一点悬念,没有看过的读者可以自己去看。

前面说过关于“细思恐极”的定义,所以还是要来说说看完这部电影后的感受——就是越想越觉得有点震撼。

简单说两点。

第一点:“永生人”就是无所不知的“先知”吗?

看完这部电影后,深深感到并不是这样。就像我自己反复强调的:人是无法跳出自己所处的时代局限的。

哪怕是永生的人,在自己生活的当下那一刻,他也是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的。在使用竹简的时候,他不会知道未来会有“纸”;在乘坐马车的时候,他不会知道未来会有汽车;他一开始也会认为“天圆地方”,也会认为“相对论”太过玄幻。

如果没有天赋或潜心钻研,他并不会成为很多新兴领域的专家,但在一些需要时间积累和沉淀的领域,他会拥有过人之处,比如历史或语言。

因为他其实只比普通人多一样东西,那样凡人都觉得是最珍贵而在他这里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时间。

第二点:成为“永生人”到底是欢乐多还是痛苦多?

我没有经验,当然不知道。但至少就一点而言,我觉得可能是痛苦多,那就是感情。

“永生人”有感情吗?我觉得当然会有。但每段用心去对待的感情,注定都会是一个悲剧:你的亲人、爱人和朋友,都会先离你而去。而这样的过程,只要你再去爱,就会不断重复,无休无止。

所以,我相信这部电影给不少人都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真的愿意永生吗?

2、《彗星来的那一夜》

(Coherence)

“细思恐极”的三部影片,看后让你浑身鸡皮疙瘩乃至惊叫连连

一般来说,小成本制作电影都会有这么几个特征:

场景不多,人物不多,特效不多,全靠故事情节和演员对白来推动剧情。

不过反过来说,一般我看到一部电影的故事基本上固定在一个房间,一架航班,或一次聚餐中的话,我就会比较感兴趣——这意味着导演必须要对这个剧本的故事有强大的自信,才敢这么拍。

《彗星来的那一夜》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影片开头,是女主去朋友家参加一个聚会,算上她一共有8个人。这8个人就像普通聚会那样,问好,寒暄,倒酒,吃饭,说些有的没的。

影片一开头就是用颇带摇晃感的镜头记录下8个朋友开始会面到坐下聊天的过程,如果你没有点耐心,可能开头看了10分钟就关掉了。

但是,别从女主交代一句说“今天晚上有一颗彗星会划过”,你就应该知道,这个聚会不会太平的。

果然,没多久,他们的手机忽然失去了信号,电脑失去了网络,连电源也短路了。

一桌子人聚在一起,这时候忽然停电停网络,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局,因为在此之后可以演绎出各种悬疑剧情。

但说实话,当时我真的没想到,后来的剧情居然是这样的:

经历了几个不寻常的异象之后,几个朋友决定出门走到街区上去看看动静,然而,却让他们看到了惊悚异常的一幕——我打下这段文字的时候,还是有点起鸡皮疙瘩的。

所以还是要回过来再说说“细思恐极”这件事。我个人不太喜欢纯为惊悚而惊悚,或者导演通过镜头语言摆明了就是要告诉你“我要吓你啦”,比如追的很近的背影镜头,突然转身出现一张鬼脸这种,或者来个断头流血伸舌头那种。

我比较喜欢这种:用非常正常的镜头,拍摄看上去非常正常的事,然后用你的叙事手法告诉观众:

“你品,你细品?”然后观众想了想,忽然说了一声:“我勒个去~”

《彗星来的那一晚》就是这种类型的电影。

当然,电影在过程中已经给观众一种非常惊悚的感觉了——不是血淋淋场面的那种。更震撼的是在看完之后。

我当初是一个人在晚上看的这部电影,看完后觉得挺震撼,然后就上床睡觉了。躺在床上,脑海中反复在盘旋电影的画面和情节,然后开始否定我之前的一些推断,慢慢觉得有些细节可能比我自己想的更恐怖——比如这件事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第二天早上,这种后劲还没过,于是我就果断推荐我老婆去看。我老婆第二天晚上看的,第三天早上醒来和我讨论,表示和我同感,四个字:细思恐极。

为了给没看过的读者尽可能地保留一点悬念,我对剧情的介绍就到此结束了。

值得一提的是,《彗星来临的那一晚》的英文名字是“Coherence”,翻译过来是“相干性”,是一个物理学名词。有人认为直译的“逼格”会更高些,但我觉得现在这个翻译也不错,听上去也挺有悬念的。

当然,从英文电影名就可以看出,看这部电影可能需要一点点物理学的概念。其实也没啥,如果没看过,看之前了解一下“薛定谔的猫”的理论就行了。

3、《活埋》

(Buried)

“细思恐极”的三部影片,看后让你浑身鸡皮疙瘩乃至惊叫连连

记得大学时某一晚的卧谈,我和同寝室的同学在各自的蚊帐里,讨论自己觉得最恐怖的一件事。

我当时说的就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个被钉死的棺材里,被活埋了。”

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居然能看到这样一个题材的电影,那就是《活埋》。

我前面说过,但凡聚焦在一个房间,一个餐桌,只有几个演员这类的电影,我都挺感兴趣的。

但我从来没有想到还会有《活埋》这样的电影——整部电影从头到尾的场景,就是一个棺材内部。

而演员呢?只有一个演员。没错,就算“二人转”那还得有两个人呢。

所以当年我看完这部电影后就和老婆感叹:“这大概是我能想到的成本最低的电影了吧?”

结果为了写这篇文章一搜,成本居然还要300万美元。虽然这对一部电影而言并不算一个耸人听闻的数字,但相对于前两部来说,已经是相当贵了。

我怀疑是不是唯一的主角演员瑞恩·雷诺兹的片酬占了大部分,但考虑到这部电影拍摄于2010年,那时他既没有拍《绿灯侠》,也没有拍独立的《死侍》电影,片酬应该也不至于太惊人。

后来查到,为了多角度拍好这部电影,摄制组搭建了七个构造不同的棺材——好吧,估计钱都花材料制作费上了。电影一开头,主角就已经是在棺材里了。

信奉“富贵险中求”的保罗一直在伊拉克做承包商,结果却在沙漠深处被活埋进了棺材。他醒过来后发现四周黑暗一片,然后如同玩电子游戏一般,通过摸索发现了几样道具:打火机,小刀,还有一部马上就要没电的手机。

在这个转身都没法转的黑暗逼仄空间里,保罗一边开始回忆究竟发生了什么,一边开始自救。而正如玩电子游戏一般,他的自救是有倒计时的:手机马上就要没电,棺材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

整个留给他的时间大概就是90分钟左右——正好是一部电影的时间。

若干年后回过来看这部电影,有一种感慨:

瑞恩·雷诺兹后来扮演的“死侍”是一个不死之身,而且在《死侍2》中,他是变着法子的求死而不能。但在这部《活埋》中。瑞恩·雷诺兹扮演的保罗,却是千方百计地希望能找到一条生路。整部电影就不断地在一种“挣扎-绝望-希望”中循环,让你欲罢不能。那么保罗最终有没有求生成功?在这里,我还是留一个悬念吧。看完这部剧之后,那种逼仄感和绝望感一直缠绕了我很久。

所以有幽闭恐惧症的人建议谨慎。

好了,今天的三部说完,发现其实“聊电影”真是一个题材丰富的宝库。

比如我在写这三部的时候,脑海中又蹦出好多电影,又无奈舍弃。比如小成本制作却口碑上佳的电影其实有很多,包括一些国产佳作,比如《疯狂的石头》,《独自等待》等等,但不符合“细思恐极”的条件。

而“细思恐极”的烧脑电影也有很多,随手一举,就有《穆赫兰道》、《记忆碎片》(这部电影成本500万美元,其实也不高)、《恐怖游轮》、《禁闭岛》、《致命魔术》,包括《盗梦空间》,但又不太符合“小成本”的概念

所以以后聊的机会有的是,我们慢慢来哈~今天就到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