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你別不信“邪”

跑步,你別不信“邪”

文:言 若

今天文章為純知識

不推薦任何品牌的“跑邪”跑鞋!

近日,一跑齡兩年的跑友問我:“跑步鞋子是要硬一點還是軟一點?對於鞋子我總是拿不準,有沒有推薦?”。我很想問他,這兩年,就算一個月跑一次也是二十多次,是穿什麼鞋跑的呢?還是換了幾雙,都不舒服?八成是忘了初心,開始追求速度,想換更專業的跑鞋吧?

我回答了四個字:“因人而異”。

並沒有敷衍的意思。我們上小學做應用題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們,求答案,要從已知條件入手。所以,想要給他推薦一雙適合的跑鞋,並不是隨口甩出個跑鞋品牌系列這麼簡單。

需要向他了解的東西太多了!!!

首先,不是跑齡,而是跑量,

還有跑步頻率、跑步目的,

如果追求成績,目標又是多少,

什麼足型,什麼步態,

多少體重以及可以承受的價格範圍……

認真的人太難了!!!

為什麼要知道這些內容呢?跑步(指長跑)以後才知道原來跑鞋並不等同於小時候喜歡穿的運動鞋。登山鞋、徒步鞋,都可以稱為運動鞋,而跑鞋在自己的範圍內又被分為三大類:穩定型、緩震型和運動控制型。

運動控制型跑鞋就是這位跑友所說的“硬一點”的跑鞋,主要緩解足內側壓力,減小或控制足部的過度內翻,防止腳踝受傷,多適合低足弓或外八字的跑者。鞋體較重。

緩震型跑鞋通常有較柔軟的夾層鞋底,輔助足部在運動時均勻受力,幫助足部減震,鞋體相對較輕,穩定性會差一些,是這位跑友所說的“軟一點”的跑鞋。踩下去有彈性,主要作用是增強旋前肌吸收落地的衝擊力,儘量減少腿部和膝蓋的損傷,高足弓的跑者可以選擇。緩震跑鞋又分為機械減震(結構減震)和材料減震。前者更適合大體重跑者,體輕跑者可能會遇到壓不動跑鞋的情況。

穩定型跑鞋的鞋底內側會加厚,足弓處有高密度材料予以支撐,適合正常足弓的跑者,受眾面廣。

以上是根據生物力學的需要將跑鞋分類,假定跑者足弓正常,身材及跑姿良好,還可以根據速度分類。如有氧跑(Easy run)與拉距離(lsd)一類,馬拉松配速跑(Marathon pace run)與乳酸跑(Tempo run)一類, 間歇跑(Interval run)與短距離重複跑(Repetition run)再一類。

以我自己為例,曾經追求成績時,我會把幾雙鞋子裡最重的用來慢跑,跑馬配和乳酸時穿重量略輕、穩定性強的,而跑短距離速度時,無疑是競速鞋。競速鞋的特點是輕量化明顯,如此設計更利於速度提升,但魚與熊掌難兼得,選擇了速度便意味著捨棄了支撐性和保護性,腿部力量不強、足踝穩定性不夠的跑者不建議選擇此類跑鞋,容易受傷,它更適合前掌著地的跑者。另外,競速鞋的鞋底相對較薄,耐用性方面也會比慢跑鞋差得多。所以有人說越好的跑鞋壽命越短、跑鞋600-800公里需要更換,並不準確。

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好鞋。某“4%”是科技含量極高的專業跑鞋,但對多數跑者來說並非“好”鞋,五分外的配速想駕馭它是有點困難的。至於多少距離更換,要看是什麼類型的跑鞋,還要看是誰穿,如何穿,800公里只是個參考值,判斷是否讓跑鞋退役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鞋底的磨損程度,包裹式鞋墊和後腳跟是否受到明顯的壓縮。所謂當斷不斷必有後患,讓本該退役的跑鞋繼續工作,不僅影響舒適度,還會影響跑姿,從而增加受傷的風險。

如果你已經選對了適合自己的跑鞋,還是要給幾點建議。

一是跑步的鞋子儘量不要日常走路穿;

二是比賽的鞋子和訓練的鞋子分開;

三是不要穿新鞋跑長距離,更不要穿新鞋跑比賽;

四是至少有2-3雙跑鞋,交替穿,這是延長跑鞋壽命的最佳方法。

還要提醒的是,不同品牌的跑鞋尺碼大小會有差異,有些是中國尺碼,有些是歐洲尺碼,即便同一個品牌,不同系列的鞋子尺碼也會略有偏差。所以跑鞋最好在下午或傍晚穿著跑步襪親自去買,雙腳試穿,在店內來回跑跑、原地跳跳,以確保舒適性。讓人代購的高價正品跑鞋因尺碼或功能上不合腳而被閒置的情況屢見不鮮。

有人問我該怎麼選跑鞋,還有人直接問我跑馬時穿什麼鞋。呃...近年兩來我穿什麼鞋通常取決於組委會和贊助商...別問我為啥不具體推薦某品牌某系列的跑鞋,一來沒有都試穿過沒有發言權,個別推薦幾雙會顯得未提及的略遜;二來我的感受不一定與你相同;三來…本公眾號沒有跑鞋廣告贊助商(開個玩笑)…最後一句:不要看別人穿什麼跑鞋你就買,不要看是高端的跑鞋你就買,不要看漂亮的跑鞋你就買,

還是那句老話:鞋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

祝各位,知“足”常樂!

言若:2015杭州市全民健身節中青年組平板撐第一名,1分鐘仰臥起坐第一名,杭州第五屆健身大賽跑步機競速女子冠軍,2016杭州馬拉松半馬女子亞軍,2017舟山半馬賽中賽第一名,2018年全民跨年來福士垂馬亞軍,2018浙江垂直馬拉松季軍,2018舟山馬拉松賽中賽第一名。2018年太湖圖影賽中賽第三名,2019長白山雪地短馬第三名等佳績,先後擔任過廈門,深圳,蘭州等二十餘場賽事官方配速員,自語馬拉松競速生涯已圓滿,不再追求跑快了,而是珍惜跑快樂,是健康跑步理念的倡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