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

如何构建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项重要的任务,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延续帮扶举措,严防返贫致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和贫困县摘帽,并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的消失,也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还需要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设置三至五年过渡期,延续既有帮扶举措,进一步夯实贫困人口脱贫基础,确保脱真贫、不返贫。过渡期间,要坚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抓脱贫攻坚的领导体制、责任体系不变,完善工作机制,巩固拓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成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要稳定政策供给,保持现有产业、教育、医疗、住房、信贷等扶持政策总体稳定,筑牢防止返贫政策底线,让已脱贫地区和脱贫农户继续得到扶持,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要调整充实贫困村“五个一”、非贫困村“三个一”帮扶力量,坚持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为贫困地区蓄积发展势能、涵养后发优势提供有力支撑。要强化以乡镇为主体、村组为单元的网格化农户临界贫困监测预警体系,常态化开展“两不愁三保障”临界问题排查,重点梳理边缘户和因病、因灾致贫人员,采取产业就业扶持、低保兜底、公益性岗位、医疗救助等措施,对临界农户进行分类帮扶,防止返贫致贫。

立足自身特色,做优扶贫产业。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绝大部分贫困地区的扶贫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要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主要节点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贫困地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持久生命力的特色产业体系。要加快培育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拓展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来源。要突出群众受益,进一步健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利益链接机制,合理设计经营者、贫困户、普通农户、参与企业、合作社等各方责任及利益分配方式,做到激励相容、刚性约束,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和产业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扶贫产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扶贫产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成效收益。

强化要素保障,增添发展后劲。要把持续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摆在优先位置,加快补齐道路、农田水利、通信网络、住房、饮水、厕所等设施短板,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要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强化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人口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强乡村全科医生、住院医师和合格村医培养,推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发挥好医联体作用,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便捷、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稳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农村老龄人口补助标准,加大高危人群生活保障力度,筑牢民生安全保障网。要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多措并举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解决志气的贫困、思想的贫困、知识的贫困等问题,培育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基本技能,增强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广泛宣传主动脱贫、勤劳致富先进典型,全面提升贫困人群自我发展能力、创业创新能力。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厅局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