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的桃花源

敦煌,文化的桃花源

文:musee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陶淵明的經典名作《桃花源記》,描述了一個質樸自然的世外世界,在那裡,一切都那麼單純,那麼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沒有勾心鬥角,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那麼平和,那麼誠懇。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黃髮垂髫,怡然自樂,

不知魏晉,樂而忘年。


一切都那麼鮮妍,那麼悠閒,不由不令無數疲憊的心靈無限神往,桃花源遂成為中國文化中精神家園的一個代名詞。


敦煌,文化的桃花源


文化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就在我們庸常的凡塵世界裡,闢開一方廣博而純淨的天空,讓迷失的心靈隨時可以自由進出,自由呼吸,自由休憩。


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更是為無數億顆探求的心靈處處敞開了這樣別有洞天的精美世界。


敦煌,就是一處文化的悠久典範,一處絕佳的精神家園。


敦煌,文化的桃花源

敦煌,文化的桃花源

敦煌,文化的桃花源

敦煌,文化的桃花源

敦煌,文化的桃花源


作為佛法傳往東土的歷史痕跡,敦煌莫高窟繪製的大量佛教壁畫中,其中身材修長、腰肢柔軟、眉清目秀、衣飾豔麗、姿態優美、婀娜多姿的飛天

最為矚目。


唐代是敦煌石窟繪製大型經變畫最多的一個朝代。莫高窟現存各類經變畫1200多幅,唐代就佔655幅,是表現菩薩樂伎和迦陵頻伽樂伎數量最多、形象最豐富的一個時代。表現樂舞內容最豐富的是淨土三經為內容的《西方淨土變》和《東方藥師變》。

最有代表性的是敦煌第427窟中的飛天樂伎,該窟四壁上沿天宮欄牆飛天繞窟一週,共計108身飛天,皆頭戴寶冠,上體袒裸,項飾瓔珞,肩披綵帶,腰繫長裙,除少數手持蓮花、花盤,多數手持箜篌、琵琶、橫笛、豎琴等樂器,朝一個方向、繞窟飛翔,其姿態多樣,體態輕盈,飄曳的長裙,飛舞的巾帶,迎風舒展,恰如空中飛行的奏樂仙子。


敦煌,文化的桃花源

敦煌,文化的桃花源

敦煌,文化的桃花源

敦煌,文化的桃花源

敦煌,文化的桃花源


瞻仰著這些優雅豔麗的飛天,人的心中不由生起渴望提升的願望,渴望從此遠離塵土,渴望飛翔而去......有時候,會有很強烈的感覺。

似乎這些御風飛翔的生命本是我們所熟悉的友伴,那樣輕鬆自如的飛翔也是我們熟知的生命姿態。


那些香花,那些古樂,那些典雅莊重而充滿精神內蘊的儀容,都是我們生命記憶中一個密不可分的部分,是我們肢體所能暗暗回想起的一種優美,心靈能慢慢復甦的一種自在......

是的,有那樣一個世界,它存在於我們的腦海,存在於千古的歷史,存在於煙波浩渺的文化之海,存在於我們生命最深層的記憶裡。

等待似曾相識的喚醒,等待大幕揭起的驚豔,等待期盼已久的迴歸,等待一方故園的重遊,等待心靈和靈魂的一次次光輝耀眼的領悟和復甦。

敦煌,文化的桃花源

敦煌,文化的桃花源

敦煌,文化的桃花源

是的,那落英繽紛的如雨天花,那些叮咚琳琅的如水音韻,那些文字深處蘊藏的幽幽芬芳,那些生命底蘊閃爍的靈光,都是我們本源文化的明珠。


我們身心化就的瓔珞,我們靈魂之所的依附,我們迴歸的暗記,與導航。


將會抵達的那方淨土,必然也如此曠達和鮮妍: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天花如玉,笑聲如樂,怡然忘卻那所有的時光,和漫漫歲月。


敦煌,文化的桃花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