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初创时期的悲惨经历是哪些呢?

创档人生


我大三就自己注册公司创业了,创业一年多,也有很多比较难的经历可以分享:

1.团队管理比较难,招人难,能找到一个合适靠谱的合伙人更难,比较现在都是合伙人时贷;

2.资金:刚开始自己可以投资一点,但谁都不是有钱了才会创业的,所以一定要接住资本的力量,那个时候2015-2018中国投资界还比较火热,北京中关村等各个咖啡馆都是谈投资的,可惜自己也没能找到合适的;

3.产品:能研发出一款性价比高的产品也是很难的,我们当时在大学,研究一个电商公众号平台,结合一卡通,可以给学生打折的,卖出去,可惜卖的也很难;

4.商业模式:人脉资源也很重要,没有好的模式很难做起来。


雅婷讲投资


创业的失败往往不是资金、产品和营销的失败,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可以通过创业的人去协调。而最可怕和致命的莫过于“创业的人”,也就是合伙人的离经叛道。

记得我研究生毕业两年半后,加入了创业的大军。我不是随大流,创业是为了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赚钱,赚快钱,赚大钱,二是为了事业,希望靠创业项目,一步一步的把工厂做大,拿出一辈子的时间精雕细琢。

我的初衷是好的,所以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会任劳任怨,即使一年的时间不拿工资。自己也充当工人角色,加班加点一线生产,装货卸货,都可以自己来,毕竟是全部身家都投入进去了,背水一战,并且使为自己干。

吃饭自己做,两个馒头加炒白菜,是不是觉得很艰苦。我们没有觉得苦,反倒觉得很充实,很快乐。心中有希望,有希望生活就有意义,有意义就不会觉得累。职场中觉得累的,大部分都是打工者,干着活,还要斗着心眼,自己的能力还要受到各种方面的压迫和限制。

最悲惨的事是什么?起初我们并不觉得是悲惨的,只是造成这个现状的背后原因是令人悲惨的,也是最痛心的。就是资金流的问题。

干实体产业,客户压货款是肯定的,不能按合同及时付货款也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我们是初创小企业,没有议价权,所以我们对上游供应商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我们的下游客户却不能按时付款。所以这时最重要的是现金流的问题。

我记的,我们账上最低只有4万块钱,只能客户付完一批货的钱,我们才能买原料生产下一批客户的货物。导致有不少的订单不能实现按时交货,我们没敢接订单。

我们仍然靠着这么少的现金流支撑着,但仍然持续的盈利,大家很高兴。

但后面的一次账目审计,瞬间分崩离析到来了。

审计中,发现账上的钱少了几十万,不是经营亏空,而是人为因素。合伙人公私不分,私自动用账上的钱,给自己买iPhone,买车。你可能会有疑惑,为什么他会拿到钱,我们财务管理不到位啊,难道他是老板?

嗯,你说对了,他是第一大股东,由于初创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确实不规范,财务由这个合伙人管理。本着合伙之间信任的原则,第一大股东担的风险最大,财务理应由占最大股份的合伙人掌管,大家无异议。

也正是因为现金流的紧张的问题,做了一次审计,最终发现了上面提到的问题,甚至牵扯出合伙人借高利贷和刷信用卡入股的事情。可高利贷以及产生的利息却拿公司的钱去还,看到这些,每个合伙人立即炸锅了,情感和信任上立即受到了摧毁式的打击,不用多说,分崩离析在所难免。

这种事情也不便再多说,这个小小的故事只是想说明,创业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合伙人集体里出现坏蛋分子,也就是这个蛀虫会干翻整条船,其它的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外部问题。一旦信任不在了,团结不在了,船早晚要翻,心血到头来白费,应该是最令人痛心的事情了吧。


市井杂谈QK


创业者,初期经历最悲惨的就是所有亲人朋友不理解也不支持,其实千难万难开头最难,如果本来就是打工出身要去创业,就会遇到各种不理解不支持,因为打工和创业完全不同:

1打工是拿钱回来,而创业是拿钱出去。

2打工长期稳定收入,而创业也是可能一两年都在支出不是产生收益。这是一种考验。

3 打工没有太大风险,而创业是承担资金风险等。

就是因为这些很多人突破不了打工转向创业,很多人在有想法创业就已经被观念思想束缚胎死腹中了,这是取舍艰难的阶段。

当突破了这个阶段才会考虑做什么项目找什么合伙人的问题。我自己创业最难的一步就是第一步,取舍,不顾及所有不理解,选择对的方向,坚持走下去,当我觉得第一步是最难的,跨过去了,剩下的我觉得都不难,合伙人有时候也要看缘分加自身识别能力,看这个合伙人是不是我身上缺少的气质才能,性格是否匹配都是最好的,因为能不能成功,合伙人团队也很重要,我就遇到合伙人公司最难的时候过去了,但是因为利益,最后分道扬镳,成功需要一些合理的指导意见!如果你想创业,加油,记住你认为最难的最悲惨的都过去了,以后都会是好的,所以选择创业就没有悲惨这么一说,而是怎么看待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