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崗位上偉大的人

原標題:平凡崗位上偉大的人——郭明義的故事

人們仰視偉大,崇敬偉大,可有時很難發現偉大,更難想象偉大會在自己身邊。但郭明義,卻實實在在是他所在的鞍鋼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的幹部和群眾,在一個叫作“採場公路管理員”的平凡崗位上找到的偉大的人。

工友們說,郭明義的偉大,在於他無私奉獻,吃苦耐勞;在於不圖名利,不計得失;幹部們說,郭明義的偉大,在於埋頭苦幹,精益求精;在於勇挑重擔,爭創一流。

走近郭明義,我們一直在找尋這種偉大。

他外表普普通通。難怪有人說,在郭明義先進事蹟報告會上,你可能認為報告團中的某個人是他,結果最沒想到的那個人才是他。

他的經歷也沒什麼特別。 1982年從部隊退伍來到公司,先後做過駕駛員、宣傳幹事、統計員兼人事員、英文翻譯等工作,1996年至今的15年,一直在茫茫鐵礦山下擔任採場公路管理員。

他的事蹟也不轟轟烈烈。

身為幹部,在採場卻一直和工人扎堆兒幹活,15年,最苦最累最髒最危險的活兒他都搶在前頭。

身為勞動者,每天提前兩小時上班,15年,他在一個崗位上就累計獻工15600多小時。

身為管理者,他制定的技術標準、考核辦法等,填補了公司採場公路建設上多項空白。

他的話更簡單。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黨員最基本的責任和義務”;“黨員就要有螺絲釘精神”。

原來郭明義心中,是一直把黨員的作用和“螺絲釘”的作用畫等號的,他把螺絲釘精神當作自己一輩子的人生追求。在他看來,只有億萬顆“螺絲釘”正常高速運轉,國家和民族才會發展富強。

解讀郭明義,我們驀然發現,他的偉大,在於他平凡的定位,30來年,他就是“黨員”和“螺絲釘”。這個定位,是他所有行動的起點和終點,是他“偉大”的出處。

我們驀然明白,當前現實中,郭明義能巍然屹立於工人和幹部心中,深深影響並帶動他們,正是因為黨員的螺絲釘精神。

一個原則——要做就做最好

“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 ”在他看來,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要忠於職守、全力付出、追求卓越。這是盡一個共產黨員的義務、本分而已

什麼叫不簡單?能夠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叫不容易,把大家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認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郭明義多年來始終把自己定位為一顆螺絲釘,把別人看來很簡單、很容易而又不屑一顧的事,認真做到極致。

從高處遠眺齊大山鐵礦,40多公里長的採場公路層層疊疊、蜿蜒曲折。

這些公路就像是維繫礦山生命的血管,承擔著礦山每年5000多萬噸礦石、岩石的輸出和轉運。一旦“血管”發生阻塞或斷裂,沒有得到及時修補,就會給礦山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把維護公路的重任交給郭明義,歷任領導們都放心。

郭明義先後調換過多個崗位,在每一個新崗位,他都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迅速成為行家裡手——

參加工作的第2年,他創造了大型汽車司機單車年產最高紀錄;

當汽運車間團支部書記,他所率領的支部成為鞍鋼團委命名的標杆支部;

做宣傳部理論幹事,他在報刊雜誌上發表了100多篇文章;

從機關調到機動車間任統計員兼人事員,他業績一流;

在齊大山鐵礦擴建辦任英文翻譯,他是外方專家最信賴的合作伙伴。

這些成績的背後,離不開郭明義多年堅守的一個樸素原則——“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在他看來,忠於職守、全力付出、追求卓越,這都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應盡義務和本分而已。

每天在落差200多米的採場各作業平臺檢查一遍,至少要走10公里。從1996年走到今天,算起來他已經走了6萬公里。

他對施工質量要求嚴、標準高是出了名的。郭明義堅持的原則:因為返工有怨氣的人打我罵我都可以,但修路質量必須達標!

黨員的先進性不靠宣言,重在行動。在困難面前走在先,這就是最好的榜樣。

2008年2月,被稱為“亞洲第一移”的齊大山鐵礦礦石破碎站下移工程開始了,礦裡下了突擊令——12個小時內修好路面!

將一座高20多米、寬15米、重900多噸的鋼鐵建築物用特種車移走,如果路面稍有不平,就會造成側翻。

當時,採場雪花飛舞,寒風刺骨,皮帶下面的礦石堆早已凍住了,推土機根本推不動,只能用鉤機錘頭一點點地打,路因此修得異常緩慢。

郭明義患了重感冒,一直在打冷戰,誰勸他下山,他都不走。 “這麼關鍵的時候,我怎麼能不帶頭堅持? ”就這樣,為保證破碎站順利下移到新的工作平臺,郭明義一直在現場指揮監督,從早上5時一直站到第二天凌晨2時。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鞍鋼生產遇到了困難。郭明義不僅組織了保產突擊隊,還想方設法進行管理創新,縮短汽車運距,發揮鏟運設備效率,降低採礦成本。在郭明義的帶領下,每條道路工期由原來的平均3天降為2天,這樣就可以每年為企業多創效益1500萬元。

近幾年,採場的主次幹道路面維護質量逐年上升,星級公路達10公里,公路達標合格率98%。齊大山鐵礦連年名列全國冶金礦山企業電鏟、生產汽車效率第一名。

一種信念——為黨的事業身心相許

捫心自問,每天提前兩小時上班,你能堅持多久?三五天,半個月,一個月,或許沒一個人敢說能堅持半年的。但15年,他在一個崗位上累計獻工15600多小時,相當於多幹了5年的工作

甘做一顆螺絲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甘做”,要求具有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不急功近利求政績,不譁眾取寵爭虛名。從這個意義上說,螺絲釘精神體現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反映了一種信念。

“從入黨那天起,我就選擇了跟黨走,多為別人奉獻的人生道路”。為黨的事業身心相許,是郭明義奉獻的源泉。

沒到過礦山採場的人,想象不到那裡的艱苦。

齊大山礦是亞洲最大的露天鐵礦,採場裡的氣溫,冬天比外面低5℃,夏天比外面高10℃。

越是天不好,修路的任務就越重。修路工們駕駛著各種車輛,還可以在駕駛室裡吹吹冷風熱風,而郭明義卻要一直站在外面查看施工情況,趕上雨雪突降、風沙來襲,連個避一避的地方都沒有。

採場也是危險的。幾十臺電動輪汽車,最大的自重100多噸、載重190噸,不要說整車,一個車輪就有3米多高。這些車都有15米的望死角,個頭不高、又黑又瘦的郭明義每天都要上百次地穿行在這些龐然大物身邊。

其實,作為技術幹部的郭明義完全可以不用每天到採場,也不用每天十幾個小時和一線職工們奮戰在一起,他完全可以佈置完工作後就在辦公室裡坐著,但他選擇了全身心地付出。

自從擔任了採場公路管理員,郭明義每天早上5點鐘從家裡出發,走上40多分鐘,提前兩小時來到工作崗位。一雙腳板,一走就是15年。礦裡的職工們說起這件事,沒有一個不佩服的,有時大家還忍不住彼此問一句:要是讓你每天提前兩小時上班,你能堅持多久?

有的說能堅持三五天,有的說能堅持半個月,有的說能堅持1個月,就是沒一個人敢說自己能堅持半年的。15年來,郭明義累計獻工1.56萬多小時,相當於多幹了5年的工作。

15年來,無論是漫天飛雪,還是大雨滂沱,沒什麼能阻擋住郭明義的腳步,而且天氣越是不好,他就越比平時到得早。

2006年7月的一個夜晚,天降暴雨,一條白天剛剛鋪好的坡道在暴雨的沖刷下出現了險情。下半夜1點多,郭明義給正在值夜班的同事高森山打電話,告訴他自己馬上趕往採場。望著採場公路,高森山心想:平時郭師傅都是走這條路,有急事就會翻那邊的山坡抄近道過來。今天這麼大的雨,那個山坡可沒法翻。正想著,他忽然看到郭明義正冒著滾落的危險,從足有45度的陡坡上跌跌撞撞地趕過來。郭明義渾身是泥,腳也破了,雨水順著頭髮直往嘴裡淌。顧不上說別的,郭明義見面就喊:“抓緊時間修路! ”

常有人問郭明義,你怎麼就能做到天天這樣?郭明義總是輕描淡寫地說:“不早點來看看,心裡不踏實。 ”其實,如果沒有頑強的意志品質,誰能做到這份堅持?而如果沒有願意為黨的事業奉獻一切的信念,又哪來的這份意志?

30年來,郭明義奉獻給企業的不僅是時間、青春和汗水,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即使需要他獻出生命也毫不猶豫。

2007年,礦業公司開展了聲勢浩大的礦產資源保護活動,郭明義主動報名加入護礦隊,每3天值一個夜班。每次巡邏時發現異常情況,他總是衝在最前面。

一天凌晨,郭明義巡邏時發現一夥人正在偷礦石,他立即上前制止。這夥人拿出刀恐嚇郭明義:“趕緊讓開,不然廢了你! ”郭明義毫不退卻,他甩掉上衣,拍著胸口說:“看你廢我哪! ”這夥人一看,真是遇到了不怕死的人,丟下礦石落荒而逃。

一股勁頭——永不生鏽永不鬆動

螺絲釘永不生鏽永不鬆動,必須具有過硬的素質和本領。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更好地實現一名產業工人在國家和企業改革發展中的價值

有人說螺絲釘精神在當今社會已過時了,它等同於平庸,沒有遠大志向;等同於沒文化,只會貢獻體力。對照一下郭明義,這個說法不攻自破。

郭明義寫過一首詩:我是一名黨員/站在莊嚴的黨旗下/舉起自己的右手/宣誓宣誓宣誓/這崇高的承諾/需要用一生去實踐

郭明義的這首詩,也是他對黨的承諾。他深知,要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共產黨員,僅有堅定的信仰和十足的幹勁是不夠的。就像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鏽和鬆動一樣,自己只有不斷學習、練好本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更好地實現一名產業工人在國家和企業改革發展中的價值。

郭明義抓緊時間拼命學習的那股勁頭,從年輕時就開始了。 1982年參加工作後,家住齊大山礦區的他,每天騎車來回20多公里到市內上夜校。

在郭明義看來,新時期的產業工人應是有所專長的。他參加了統計員全國考試,是當時礦山公司唯一獲得資質證書的人。他還掌握了採礦地質和公路建設等專業知識。

新時期的產業工人應是放眼世界的。郭明義學了十多年英語,在齊大山鐵礦舉辦的英語強化班裡,他是班裡年紀最大、也是進步最快的學員。

新時期的產業工人應是全面發展的。他學習計算機,又讀完了經濟管理成人本科。

新時期的產業工人也應是講政治的。30多年來,郭明義始終不放鬆對黨的基礎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並找機會深入淺出地向職工宣傳、講解。

不斷給自己充電的郭明義仍像當年當兵那樣,一邊時刻儲備著戰鬥力量,一邊時刻準備著衝鋒陷陣。

1993年,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齊大山鐵礦擴建工程開工了,郭明義學了十多年的英語有了用武之地。礦長點名讓郭明義負責33臺電動輪汽車組裝的現場翻譯和資料翻譯工作。

每次對著進口備件做翻譯時,郭明義都習慣性地檢查一下備件的質量。在檢查中,他發現5臺美國製造的電動輪汽車有後軸箱開焊、電機燒斷等重大設備質量問題,就用相機拍下來並寫出中英文說明。面對如山鐵證,外方公司心服口服地賠償了礦裡10萬美元。

如果說完成好分內工作是做好本職工作的最基本要求,那麼不墨守陳規、以科學態度大膽創新,就更體現了共產黨員與時俱進的先進性。郭明義賦予了一顆螺絲釘新的時代精神。

郭明義不僅每天對工作現場進行觀測、記錄,還研究國內外其他大型礦山企業公路管理的最新理念、技術和工藝,與大家研究制定了《公路、支線、鏟窩維護技術標準與考核辦法》、《採場星級公路達標標準與工作流程》等技術標準和工作制度,填補了礦業公司採場公路建設上的多項技術空白。如今,已經52歲的郭明義依然在勞累繁忙的工作之餘擠出時間來讀書、寫作,他的那股學習勁頭始終如一,30年來從未改變。

文章作者:記者 蒲若梅 侯國政 金榮生 王笑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