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八零後領袖韓寒、郭敬明不火了?不像魯迅那樣影響幾代人

為什麼八零後意見領袖韓寒、郭敬明等人不見了,就如消聲滅跡,不像魯迅那樣影響幾代人,他的作品至今讀起來仍然有很深的意味

最近有人問我。

我思考了一下,回答:時代不需要他們

為什麼這樣說?


為什麼八零後領袖韓寒、郭敬明不火了?不像魯迅那樣影響幾代人


我是簡略回答,八零後的韓寒、郭敬明確實影響一代人,他們當時作為八零後的意見領袖之一,甚至如今想起來,那個歲月也是崢嶸:韓寒三重門、不上大學,郭敬明《悲傷逆流成河》(爭議部分咱們先略過)、張悅然、《草樣年華》……

不少非八零後的作品卻影響著八零後,如《大唐雙龍傳》《尋秦記》《那些年我們一起追女孩》《第一次親密的接觸》《誅仙》《飄渺之旅》《悟空傳》……似乎,無數的感人、影響一代人的作品都在那個時代誕生。今天仍能叫出來名字來。

現在影響大多數的作品卻寥寥無幾。

這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有以下四點因素:

第一、時代選擇了你,不是你選擇了時代。

縱觀歷史,我們發現,每一個時代文化發展,都是社會變動之際,人們思想、關係最為複雜之時。

比如春秋戰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後面再也無法重複出現《道德經》《老子》《論語》《孫子兵法》《孟子》《墨子》《莊子》《韓非子》《離騷》楚辭等震驚上下幾千年的作品。出現老子、孔孟、鬼谷子、莊周、韓非、孫賓……思想家、大兵法家。往後再推,三國出現了諸葛亮、周瑜、司馬懿等智謀百出之輩,關張趙呂布典韋勇武之將,再往後到唐朝,我們發現時代經濟文化發展了,這些驚豔的作品和人物,卻越來越少。

八零後的作家,他們只是因為時代選擇了他們,當遠去了進入90、2000、2010年後,更接近現在此時,我們感覺到時代需要他們越來越少了。


為什麼八零後領袖韓寒、郭敬明不火了?不像魯迅那樣影響幾代人


第二、八零後部分人僅是當時的時代“發言人”,他們的作品和影響力,遠未及魯迅等人物。

魯迅由其特殊的歷史環境,他的作品不但有歷史的烙印,還有他深刻的體會與思想,對國家、社會、未來洞見、人類的探索。而八零後的韓寒、郭敬明、張悅然,他們的作品僅是代表對自己所屬時代的對抗,為了自身脫出牢籠的吶喊、奮力掙扎,他們所能代表的僅是一部分人的意向,遠未及所有人。

更遠不及對未來、對人類的思考程度。

時間流逝,只會留下對時間、未來有意義的東西,其餘的都交給了歷史。

如果沒有新的作品在每一個時代都留下烙印,那麼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越來越淡。

第三、現在的人們不需要意見領袖,這是一個特殊的時代。

沒錯,我們發現,現今線上、線下,網絡已經形成了另一個世界,他中間蘊含著許多我們說不明、道不清的東西。或許你可以認為它是人類世界的另一面。因為幾乎所有人都無法脫離網絡虛擬世界。

人工智能、信息過載、科技發展,人類風雲變幻,似乎已進入了另一個特殊時代。

已經不再需要一個意見領袖。


為什麼八零後領袖韓寒、郭敬明不火了?不像魯迅那樣影響幾代人


在這個世界,每個人有他自己在這個生態的定位,每個人都有發言權,也有認可權——不像八零後

沒有能力上紙質報紙前,你的腰間盤再突出,也不會有幾個人看見的

他可以捧起你,也可以毀了你。鳳姐、木子美、犀利哥、嘴巴嘟嘟姐為什麼現在不火了?

他們只是一時之需。

這時想成為一代意見領袖,那幾乎不可能。只能說可以成為一部分人認同的人,比如現在的網紅,想代表絕大多數人,太難了!

第四、這一代人不一樣!

八零後相對來說,更接近“古代”,他們的思想較為封閉、古老,有的人可以為他們解封;他們的感情更為含蓄、恆久,你可以總結,用最為貼切雋永的語言刻畫出他們。

而這一代人,幾乎沒有什麼單一的特徵。

他們幾乎沒有什麼沒見過,沒有什麼不可能,你所說的、所思的,只不過在某一些人的肚子裡內徘徊,並沒有脫出大的範疇。你想成為領袖,所能做的,僅僅憑武力去讓別人屈服,你無法在文化領域讓絕大部分人順從。

縱使他的思想再淺薄,他依然可以堅持的認為自己是代表自己

以前作者思想,不蘊含世界、不代表多數人,那麼你的思想就是不合格。

以上四點,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不再誕生劃世紀的作品,無法誕生像八零後意見領袖般的人物的重要因素。或許我們有時確實需要一些作品、一些人物來震撼我們的心靈,可惜的是,時代不需要、環境不允許、人們不再需要;如果再有,或許那就是下一個時代。

那我們只能等待。

下一個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