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上週,全民經歷了一場波瀾起伏D&G事件,在一片抵制的聲浪之後,很多人也開始反思:

是不是中國人有些過於敏感,開不起玩笑了?

果然,這兩天就有人將十年前“韓寒”的一篇文章拿出來,藉以印證中國人神經敏感的猜測。

文章獲得了很多轉發和討論,但這樣的現象也不得不使我們注意到:每次遇到類似的辱華事件,總有人站出來呼籲大家要大度,不能太敏感,要經得起負面和調侃。

像這樣的言論有很多,多到和辱華言論不相上下,多到讓人耳朵起繭。

但是,D&G事件真的是中國人敏感了嗎?

近年來頻繁發生的辱華事件,都是中國人過於敏感了嗎?

還是真的像有的人說的,“中國人太小肚雞腸、斤斤計較”?

今天,我們來仔細說說這個事兒。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近日,日報君的朋友圈被一篇“韓寒十年前的文章”刷屏了。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轉發者們稱這是“韓寒先生十年前發在xx網的文章”,文章類似小型時評,通過列舉當年發生的幾起辱華事件講了一些個人的看法。

總結來說,在這篇文章發出的十年前(準確來說是十一年前),在那些被大眾認為是辱華的事件發生後,再結合當時的環境和作者個人的心境,“韓寒”認為:中國人有些敏感了

但是十年前的中國人,並不知道很多行為和言辭是和辱華有關的。

就拿留學生來說。

出國後,一些留學生可能會發現有老外衝自己做眯著眼睛的表情。但在十年前,很少有人將這樣的做法和辱華聯繫在一起。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就像20年前如果有人對著印度人大喊“阿三”,對方未必會認為自己被罵了,受到了侮辱。但是現在,很多印度人都知道,“阿三”是一個帶有歧視色彩的詞彙。

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說,現在的印度人比過去更敏感了?

並不能,因為“阿三”這個詞和相關刻板印象產生之初,就已經是在侮辱印度人了。

在19世紀甚至是50年代之前的時期,美國南部的很多州連喝水的水龍頭都分“white”和“colored”。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那又是為什麼在50年後,這種現象就極為少見甚至銷聲匿跡了呢?

那是因為,在19世紀50到70年代,黑人民權運動此起彼伏地爆發了。這些運動逐漸讓人們意識到,以前那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所以到了今天,大家才不敢罵黑人,知道尊重有色人種和不同族群。

試想一下,如果當初貝克漢姆長子發的那張照片,照片裡出現的是黑人群體,並配文“這裡一點都不像紐約/倫敦”,會引起怎樣的“反響”?

那又是為什麼他能發出亞裔身在意大利的照片,並配文“這裡簡直不像意大利了”呢?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那是因為,以前的中國人,還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形容是不得體的。

直到後來,

有人開始用“Ching Chong”罵中國人、說中國人是“rice eater”;

有人眯起眼睛模仿亞裔的面部特徵;

有人在店門口貼出“中國人禁入”;

有人在故意將不完整的中國地圖印刷在商品上出售;

… …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還有最近D&G設計師的那句“the country of is China …”

10多年來,隨著數十萬留學生走出國門去到世界各地,我們也能逐漸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外國人對我們的侮辱。

留學生們將這些外國人對中國人甚至是整個亞裔群體的誤解和刻板印象帶回國內,也讓我們慢慢知道,什麼樣的詞是在罵我們,什麼樣的做法我們絕不能當玩笑一笑置之。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所以,當國際球星拉維奇用手指撐起眼角作出眯眼的姿勢時,國人會憤怒;

當Gigi Hadid 故意眯起眼睛拍照時,國人會憤怒;

當一個國際知名品牌的設計師說我們的國家像屎一樣時,國人更會憤怒...

那麼,我們的憤怒,是否沒有必要呢?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今年四月,法國時尚品牌巴黎世家發生了一起辱華事件。

簡單來說,起因是巴黎世家店內有幾名外國人插隊,中國人上前理論幾句,對方動手打人。而商場保安拉架卻只控制中國人,並對中國人大喊:“滾出去,再也不要來買鞋了。”

最後插隊的外國人買到了鞋子,按規矩排隊的中國人卻被定義為“鬧事的人”。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商場保安勒住中國男子的脖子)


我們的同胞在國外受到欺負,我們抵制這個品牌也是理所應當的。

D&G和巴黎世家卻不一樣,這個品牌的歧視卻是“不那麼直接的”。

在D&G的宣傳視頻中,配音陰陽怪氣的強調“這種小木棍製成的工具(筷子)”來吃“偉大的披薩”,全程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字裡行間包含了對筷子文化的看不起。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截圖自D&G宣傳視頻)


其次,設計師更是口出惡言,在和別人的私聊對話中稱“中國是屎一樣的國家”。

該設計師的嘴臉被曝光後,他先是稱自己被盜號,用“NOT ME”來遮蓋自己的行為,後又打臉用中文道歉,不情不願的向錢“低頭”。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D&G兩位創世人用中文道歉)


D&G並沒有像巴黎世家那樣,對中國人造成直接傷害。

但是這種“無形的傷害”卻是源源不斷的,一旦中國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並繼續為這個品牌掏腰包,只會讓這些做法變本加厲。

忍氣吞聲換不來別人的尊重。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圖源:南方早報)


那麼,我們的反應是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太敏感了?

其實並沒有。

可以這樣想一下,如果是相同的設計,為什麼會有人花大價錢去購買這個品牌呢?

比如兩件相同設計的t-shirt,上面印了“李寧”,售價是500塊錢,印上了“Dolce&Gabbana”兩位創始人的姓氏,可能售價卻變成了5000快錢。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圖源自網絡)


憑什麼質量是一樣的,設計甚至都是一樣的,只是貼的牌子不一樣,就多了幾千塊錢?!

對於D&G而言,賣的是設計師的“人設”。

創始人設計師先有了人設,再有了品牌,你穿著品牌出現在社交場合,別人會通過你穿著的品牌去定位你的審美。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不會穿印著“秦檜”字樣的衣服,美國人也不會穿印著“猶大”的衣服走在美國街頭。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如今D&G創始人罵了中國人,我們進行合理的反擊,抵制這個品牌的設計。這不是中國人的大驚小怪,也不是中國人的小肚雞腸,而是完全出自一種理性的抨擊。


D&G事件剛剛發生的時候,很多明星宣佈罷演,有人說這些明星被迫統一愛國戰線。

設計師人設崩了,導致大眾非常反感,明星難道不站隊嗎?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一方面,明星也有自己的愛國情懷;

另一方面,明星罷演也並不是因為愛國,很明顯D&G的設計已經不符合他們的品牌形象了,明星難道還要和這樣有爭議的品牌攪合在一起嗎?

所以,中國人如此憤怒是因為太敏感了?

非但不是,這種抵制是很合理的。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D&G“辱華”事件也一直存在爭議。

外交部也對此發表了回應,稱此事本質上不是外交問題,也不希望上升為外交問題。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圖源:微博)


可能有人也覺得我們不必自降國格,一個品牌的行為實在上升不到“辱華”的地步。

我們沒有任何人想把這件事情擴大化,簡單來說這就是中國民眾加中國明星導致的一個抗議行為,不必上升到國家和民族主義事件。

然而,最先曝光這件事的女生是一名越南人。

諷刺的是:D&G涉嫌辱華,竟然是一名越南人替我們出的頭……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至於侮辱“筷子文化”的視頻,日本和韓國的聲音也大多是:

這就是一種侮辱。


中國人是一個非常糾結的民族,這種糾結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它能讓我們經常看到自己的不足,進而改之。

壞處是當別人在為這個民族的利益做奮鬥的時候,總有人站出來說:是你太敏感了!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有些外國人對中國人的鄙視心是一直存在的,當我們遇到這樣的事情,希望我們都能辨別出這些惡意,併力所能及的對他們Say No!

中國人受到侮辱的時候,得允許中國人“罵人”,也必須讓這些人知道,想在中國做生意,得先學會尊重中國人。

很可能我的一些中國同胞覺得別人罵我幾句無所謂,但是——

致“韓寒”們:中國人受侮辱後,連憤怒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