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的产品特性是什么?

近年来,以“教育+旅游”融合的研学旅行活动正在全国蓬勃发展。四川省遂宁市旅游协会副秘书长刘佩颖日前称,在旅游中,有传统的六要素,即吃、住、行、游、购、娱,近年来又拓展到商、养、学、闲、情、奇这新六要素。

研学旅行的产品特性是什么?

而研学旅行虽然和旅游紧密相关,但其自身更重要的教育属性不能改变,因此不妨从旅游十二要素中寻找启示,再结合研学旅行的产品特性和用户需求来把握它的自身要素。

1.”和“学”的紧密联系

通常而言,“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而悟,则更加强调通过切身感知和体验,以达到培育精神素养和气质内涵的目的。

当前研学旅行市场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系列、红色旅游系列、农耕文化体验系列、科普和工匠精神系列等的核心均离不开一个“悟”字。

研学旅行的产品特性是什么?

参与的学生通过研学旅行来感悟知识、锻炼能力、达致专注、获得智慧、形成正确价值观。

比如“5·12”汶川大地震遗址中,如果说普通游客是怀着追思的心情表达对惨剧的回忆,释放自己的感伤心理,那么我们在开展研学旅行时,重点就是加强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让他们感悟到生命教育任重道远,懂得既要活得精彩,还要活得安全。

2.“乐”,即是快乐和愉悦

研学旅行活动是有内容、有方法、有过程、有任务,但是需要建立在孩子们身心愉悦之上。

我们需要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过程,让每位学生能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寓教于乐,也正是要求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建立团队精神过程中和提升道德素养中是自觉而情愿的态度,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接班人。

研学旅行的产品特性是什么?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乐”体验分为感官刺激、竞技体验、游戏体验等。

一是给参与的学生提供美景、美味、美宿等;

二是多组织团队体育活动,如西红柿大战、模拟打鬼子等;

三是借助VR等现代科技设施,营造心跳、沉浸、忘我的效果。

3.行”,是文化的追寻

“行”,是文化的追寻,也是体验的方式,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因为行万里路必须是“有目的、有方法、有环境、有思想、有要求、有保障”。

单从学习知识而言,学校是主要阵地,而长见识却是需要踏遍千山万水,并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

研学旅行的产品特性是什么?

4.食”,是文化的传承

“食”,是文化的传承,也是生活的锤炼。在这里,食并不能以吃饭来简单理解,因为在研学旅行中,我们不仅是要给学生提供像普通游客那样的餐饮服务,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懂得珍惜粮食,践行光盘行动。否则的话,很多人即使在摇篮里都会读锄禾日当午,但以后仍旧浪费不停。这一点也是很多家长所看重的。

另外,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饮食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以中西餐的差异举例来说,不可否认西餐有简单高效、不忌生冷等特征,很匹配现代工业社会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状态,和所谓的市场经济接轨,但是我们中餐文化同样博大精深,不仅追求色香味,而且还对健康有高的要求,又是人情往来的必要载体,虽然做饭和用餐需要更多时间,但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追求精致生活的体现。

研学旅行的产品特性是什么?

5.宿”,集体住宿学独立

“宿”,这不完全等同于旅游中对“住”的舒适与豪华追求,而主要是通过集体住宿,使孩子们平时自己不做的事情都要自己做,无论做得好坏,我们要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就是未来生活靠自己,培养他们劳动光荣的意识,锤炼他们动手的主动性,这样的集体生活才有意义。

同时,住宿环境和安全性也是很多学生家长所关心的内容。

6.忆”,研学旅行的成果

“忆”,则是一场研学旅行活动下来以后的结果,也是价值的体现。

学生希望拥有一段精神愉悦的记忆,家长也会通过自己的孩子的回忆来审视此次研学旅行的投入是否物有所值。

研学旅行的产品特性是什么?

如何让学生不虚此行,获取更多的信息,长更多的见识,丰富精神生活,这是一个充满政治高度和文化内涵的大课题。

作为管理者来说,就是需要推动大量有价值且能经受时间磨砺的产品元素落地,比如友情、荣誉、认同感、归属感等,因为由这些元素所组成的记忆才能深入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