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的玩笑——“别家的孩子”

愚人节的玩笑——“别家的孩子”


愚人节,是成人的节日,玩笑开的再大也可以一笑了之。

可孩子这个群体,似乎很难释怀。

在很多孩子成长的过程,有一个很大的玩笑始终伴随,那就是“别家的孩子”。

这个玩笑不知道让多少孩子的童年笼罩在阴影之下。

今天也趁着这个特殊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大玩笑吧。


01


  • “别人家的孩子,哪哪都好,自己家的孩子,哪哪都不行!”

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能成为别人眼中的那个让人羡慕的孩子,全然不管孩子是否真愿意变成那个样子。

别人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好孩子,就是优秀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有一点缺点,家长就会无限放大。

家长“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让孩子内心非常的受伤。

就连著名编剧高晓松,也曾在《奇葩大会》上提起自己的童年,并不被家长所关注。

他二十多岁开始变得叛逆,喜欢较劲儿,别人说什么都不对,还做了些错事,直到四十多岁才“走出来”。


愚人节的玩笑——“别家的孩子”


四十多岁才走出童年的阴影,这对于多数人来说,都将是难以接受。

他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一段话说: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被重视、被关注,这是一个人最原始的需求,没有人愿意成为一座孤岛。

我们的孩子更是如此,特别是那些不被父母看中的孩子。

心理学家调查发现:

经常被父母忽略的孩子,容易出现焦虑、孤僻、自制力差、攻击性强、喜欢较劲、叛逆等现象。

一旦出现这样的状况,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家长,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02


  • “不要忽视了,其实你的孩子也是别人家长眼中的好孩子。”

我有位朋友,看到别人的孩子学钢琴,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学。

他对我说,孩子班上许多同学都会钢琴,要是不学就落后了。


愚人节的玩笑——“别家的孩子”


之后就是拼了命地让孩子在学琴的路上奔跑着。

有几回,孩子说自己不喜欢弹琴。

他也不管不顾,依然坚持着他的执念。

就这样每周都要上钢琴课,每天还要高强度的练琴。

一旦弹不好,就是不停地指责,孩子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快乐。

别人家的孩子,就是一个魔咒,有太多的家长都中招了。

他们被这个魔咒所控制,眼里全是别人家的孩子。

所有的人都活在别人的眼光中,他们都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的孩子,从而选择逼着孩子成为那样的人!


别人的孩子,看似哪儿都好。

但你不要忽视了,其实你的孩子也是别人家长眼中的好孩子。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差异,看见孩子的亮点。

看到孩子亮点的父母,才算得上是真正爱孩子的父母。


03


  • “是时候打破这个谎言了。”

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成为父母的口头禅,那是因为大部分父母选择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孩子好。

他们企图用这种言语比较来刺激、鞭策孩子,从而让孩子产生一种危机感。

孩子危机感是有了,但结果呢?

结果却是让孩子的内心受到隐形伤害。

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有一天你的孩子对你说,您看看别人家的爸爸、妈妈多好,又会挣钱,又不打骂孩子,这个时候,你又会怎么在想?

别人家的孩子,其实是一个谎言,它让父母失去了判断能力,失去了那双原本该看到自己孩子优点的眼睛。

今天是愚人节,“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谎言,是时候该打破了。

从自身做起,让孩子做回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跟风,去做别人家的孩子。

告诉自己的孩子,他有他独有的优点!

看到孩子点滴的进步,为他鼓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