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家长是不合格的,为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本文由红红侃育儿原创首发,禁止转载!

大家好,红红侃育儿今天跟大家聊一下,哪种家长是不合格的,为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两种不合格的家长

不称职的家长大致分两种:

一种是整天忙自己的事而忘记了做家长的义务。这类人主要是知识分子,他们开会、发表文章、写书,或是谈判、会见客户、做项目,还有诸多的应酬如:吃饭、跳舞、旅行……全都阵阵不落。至于孩子么,坦白地说,不是不爱,实在没有时间去爱,连见一面都显得那么忙忙碌碌,那么不容易,更何谈和孩子交流、给他们教育?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整天见不到家长,又从何说得到家长的爱抚与关注呢?又怎么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呢?而这正是孩子所必需的。

哪种家长是不合格的,为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听听一个孩子这样诉说他的爸爸。他说:“爸爸早上7点钟就上班了,晚上7点才回家。那时我晚饭都已经吃过了,他就一个人边吃饭、边看电视。有时他周日也要去办公室,要不就在家工作,我不喜欢爸爸在家也工作,我特别希望他能陪我,和我们一起玩,可是他总说没时间,他们要工作,不让我打扰他。”我一靠近他,他就说:“不要烦人,你没看见我正做事吗?”做家长的都应当知道,当你们下班归来,孩子特别需要的是你们关注和关心。他已经一天没有看见你们了,有许多的话要对你们说,有许多的“事”要你们来帮着做,可是有很多家长忽略了这方面,觉得自己下班了就是自己休息的时间了,很不愿意再和孩子在一起,所以更难于满足孩子如此合理的要求。

哪种家长是不合格的,为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有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在回忆录里写道:“我是个愚蠢的爸爸,是一个自私的爸爸。全部的心思都让那些毫无意义的电影计划、无聊的会议、自以为是的一些活动填满了。现在想起来,那时我是多么的自私,野心、欲望和名利占据了我整个大脑。连一点点的时间都吝啬‘施舍给孩子’。有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工作上的不顺,那也就是给儿子讲一讲故事,也仅是敷衍了事罢了。”还有二位成功的教授,谈到他的孩子高考落榜后的体会,很值得有类似经历的家长们引以为戒。他说:我作为一名教授,授课、出书、带研究生,每一样都是认真负责;可作为爸爸,却对儿子的生活、学习毫不了解。直到他捣岁被挡在了自己整天进出的大学校门外,才发现自己辜负了孩子而后悔莫及,可是他的功课已经无可挽回,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哪种家长是不合格的,为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另一种则是家长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自己才30出头,就没有了任何目标,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洗衣、做饭、扫地等家务活之中。人在单位,心在孩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同时也把自己的理想转嫁到孩子幼小的身上。他们要求孩子考高分,去参赛,去得奖,以为自己脸上添光,替自己争光。孩子考差了,就觉得是给自己抹黑,就冷眼相对,甚至拳打脚踢;孩子考好了,就觉得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到处炫耀,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成自己的荣誉。他们每日里不辞辛劳地替孩子整理床铺,端茶倒水,提书包,陪孩子上特长班,并以儿为乐,将世故的重担过早地压在了孩子脆弱的双肩上,一切为了孩子以考出好成绩,上个好大学,让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要孩子去补偿自己的遗憾。

哪种家长是不合格的,为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两类家长都算不上是尽职尽责的家长。前一类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请不要吝啬时间和感情,给你的孩子以足够的关爱吧!事业固然是大事,但天下还有什么事比孩子的前途更重要呢?要知道一二十年以后,你总有一天会醒悟过来并深感后悔,但孩子已经不可能重新回到童年了,再重新由小长大。那时留给你自己的是永远的遗憾。你可能确实忙得不可开交,但偶尔带孩子去郊游一次,平时与孩子逛逛街,聊聊天,过问一下他们的学习,了解一下他们的思想,总是可以办到的吧!

哪种家长是不合格的,为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后一类家长应该注意的是:你的好心可以理解,但身教胜于言教啊!其实“要面子、不甘居人后”,这是人之常情,这也是人们进步的动力。但是作为孩子的家长,“要强”不自息,“求脸面”又不愿努力,却把这副担子加给孩子,恐怕不妥吧?再说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的楷模,若自己浑浑噩噩,不求上进,却要你的孩子一蹴而就,成龙成风,多半也只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而已。要想孩子成为让你的“骄傲”和“人才”,你首先要做让孩子因你而感到自豪的家长。如果你不能让你的孩子为你而自豪,你也无权要求孩子帮你实现你的梦想。

哪种家长是不合格的,为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有人认为,处于孩子阶段的孩子只对玩感兴趣。这种看法纯粹是—种误解。事实上,孩子的求理精神从他们两三岁时就已经形成了。具体的表现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提出的问题不仅多,而且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这是值得高兴的事,这说明孩子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当孩子犯错时,如果家长不能使他们自我反省,而是总以命令的口吻说:“不许这样!”这只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心理,使他们产生机械化的服从,哭泣或发脾气等不良反应,孩子也没有用头脑思考的机会。所以,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或失败了,家长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帮他们改正:一群朋友去郊外吃烧烤,可吉米忘记了带炭。朋友并未直接指责其过失,而是安慰她:“都怨我在电话中交代得不清楚,不完全是你的责任……”听到安慰,任何人都会反省自己,而不再存心推卸责任。

哪种家长是不合格的,为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譬如对孩子说:“水太烫,所以你打翻了杯子”,或“是父亲没说清楚,以致你走错了路”。这样的话比起“怎么搞的,这么毛手毛脚”或“真笨,连路都找不到”之类的责备更具有说服力。伯格试图拼好一件复杂的模型,可无论怎样努力,总是拼不完整,家长在一旁说:“我说它并不适合5岁的小朋友玩,你不信,看来它只有又放进杂物房了。”这种泄气的话,没有激励作用,反而令孩子对新事物产生畏惧,因而不敢尝试,害怕失败招致他人的嘲笑、讽刺。正确的说法应当是:“爸爸在买之前忘了看说明书了,不知道这是给大孩子玩的。可你这么小,就拼成这样,相当不错啦。等你到7岁的时候,一定会把它很快拼好,现在就先收起来吧。”

哪种家长是不合格的,为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期望一个能力不够的孩子立即做完某件事,不实际。为不使他产生失败感,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