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人:工作之前全是梦想,工作之后全是生活…

来源:三道杠财经学院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这句不是诗的打油诗每次读起来都让人唏嘘,太符合职场人的心境了。银行作为职场高大上的典型代表,历来都是所有人羡慕的对象。舒适的社会地位、可观的工资收入、良好的工作环境,似乎找不到什么可以吐槽的地方。

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弱势群体、压力山大、待遇下降……极端情况还会被打的头破血流。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情况到底怎样,零度就从专业的角度给大家解读一下。

说银行好的一般是上了年纪的家长居多,为什么呢?

首先是传统观念中国企情怀在作怪,国有四大行是绝对的央企,在金融市场上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其他银行不是省属国企就是地方国企,按照传统的就业观念金融类国企当然是首选!

其次,现在的银行再也不是以前的银行。很多年前的银行是强势方,去银行没有座儿,办个业务得看柜员的心情,存钱你都得求着人家。对,你没听错,存钱都得说麻烦帮忙存一下呗,搞得储户像欠钱的一样,想从银行贷款那就更不用说了。

十几年前曾经流传过这么一句话:企业是在信贷员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说白了就是信贷员基本可以决定企业的生死,大权在握自然不用多说,是银行最金贵的职位。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自从商业银行走上市场化道路之后这一切都变了。

首先是业务考核压力。例如:存款、银行卡、手机银行、基金、险……零度作为一个外行人,顺口都可以说出这么多产品,围城里的人要面临多少考核真的无法想象。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有位学长告诉我,今后有两件事儿最难干,一是拉存款,二是卖保险!年初年终季度末,都是银行人最忙的时候,朋友圈能被拉存款的刷屏!存款不好拉贷款总好做吧,对不起又错了。自从放开银行牌照之后,从国有四大行到最小的村镇银行,满大街的银行比超市都多,要贷款有很多选择。你不贷有人贷,你的利息高我就找别家银行。坏的客户没人愿意做,好的客户银行求着贷款。

其实,这才是商业银行该有的竞争环境,否则客户永远无法体会到更好的金融服务。对于银行人来说如果这些都能忍的话,那么工资的断崖式下跌恐怕就没那么容易忍了,毕竟人都有吃穿用度。行业内竞争压力加剧,外边有互联网金融抢占市场,用内外交困来形容恐怕不过分吧。业绩下滑必然伴随着待遇下降,每家银行的状况可能不一样,但总体下降个30%应该没问题。

银行前几年为了业务扩张,通过招聘储备了大量人才。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年轻人都希望有广阔的晋升空间。

而现实是,大量优秀的人才集中在一线岗位,很多国有银行研究生做柜台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所以这两年从银行跳槽的人很多,因为没有希望是最让人绝望的。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的智能化步伐日益加快,以前网点好几个人办业务,现在只需一两个,而更高的职位又不需要那么多人,所以很多银行现在人才过剩。银行的竞争环境已经不可逆转,而且只会更加残酷,所以银行人请做好准备,未来不会再有安乐窝,面临的将是野兽丛林。

小伙伴们,你进银行后,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


银行人:工作之前全是梦想,工作之后全是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