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翁欣

時隔一年,去年廣受好評的電影《春江水暖》,已於8月21日在愛奇藝獨家上線。影片以杭州富陽為背景,展現富春江沿岸的四季交替和自然風貌。整部電影充盈著山水畫獨有的氣韻和詩意,是一部極具地域特色的杭州本土電影。

這部頗具野心的作品,去年曾入圍戛納電影節“影評人週”單元,後來又斬獲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劇情長片和最佳導演兩項大獎。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春江水暖劇照 資料 圖

青年導演顧曉剛的家鄉是杭州富陽。六百多年前,黃公望在此創作出山水長卷《富春山居圖》。而六百多年後,它也成為顧曉剛的靈感來源,他歷時三年時間,拍攝了自己的首部劇情長片《春江水暖》。

影片以富春江畔一個普通三代家庭為背景,講述顧家四兄弟輪流照顧年邁中風母親的故事,涉及親情與利益,也展示時代變遷下的人情冷暖。演員都是導演的親戚和朋友,他們的本色出演,也為電影提供了真實的生活質感。

相對於故事,影片被討論更多的是形式上的探索。顧曉剛嘗試將山水畫裡的美學意蘊轉化為電影語言。片中設計了很多長鏡頭,用橫移的方式,讓富春江景色如同卷軸畫一般緩緩展開。

電影的英文片名"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正是沿用了《富春山居圖》的官方譯名,是導演向六百年前《富春山居圖》的一次致敬。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春江水暖》電影海報/導演顧曉剛 資料 圖

富陽古稱“富春”,過去是杭州西南的一個縣級市,這幾年隨著杭州城市建設的擴張,已經變身杭州富陽區。從杭州去富陽不過一過小時車程,不妨跟隨這部電影,探訪下富春江邊的這座山水小城。

鸛山公園

富陽城東有一座臨江而立的小山,名鸛山,據說因山體形狀如一隻鸛鳥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三國東吳時期山頂建有道觀,所以鸛山過去其實也叫“觀山”。

鸛山不高,海拔僅僅四五十米,因為山勢奇秀,自古吸引不少文人雅士來此遊賞。《春江水暖》裡大部分場景都是在鸛山公園周圍拍攝的。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富春江邊的鸛山公園 翁欣 圖

從富春江邊登鸛山,沿著石板小路拾級而上,沒幾步就來到山腰。這裡有清同治年間重建的“春江第一樓”,站在這裡可以憑欄遠眺,春江如畫,盡收眼底。

“春江第一樓”,是鸛山標誌性建築,也是觀江視角最佳處。郁達夫在散文《過富春江》裡寫,“沒有到過富陽的人,絕不會想到登山幾步,就可以看見這一幅山重水複的黃子久的畫圖的。”那是1933年,他帶著朋友從杭州來富陽欣賞富春江景色。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春江第一樓,觀江視角最佳處 翁欣 圖

郁達夫是富陽人,他家就在鸛山附近,這裡是他經常會來的地方。文章裡提到的“黃子久”,當然就是那位畫《富春山居圖》的“大痴道人”。

春江第一樓旁邊,有一棵香樟樹,已經三百多年樹齡,枝葉繁茂,如一把綠色巨傘,來鸛山遊玩的人,都喜歡坐在樹下小憩。郁達夫有一張和全家人的合影,便是在這棵老樟樹下拍的。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鸛山上的老樟樹見證富陽的歷史變遷 翁欣 圖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郁達夫母親過七十大壽時,全家人在鸛山香樟下合影。

這棵老樟樹在電影裡也出現多次,是年輕人談戀愛、約會的地方,後來角色結婚時還專門來樹下拜了天地,可見老樟樹在富陽人心裡的地位是很高的。

鸛山腳下,過去是富陽古城東門所在,因此現在還能看到一段古城牆。富陽保存下來的歷史遺存不多,基本都集中在鸛山周圍,除了城牆,山腳下還有一段通往錢塘的古驛道,和青石板鋪就的春江堤,這些在電影裡都得到充分體現。

嚴子陵釣臺

從鸛山下來,順著江邊東行,有一處石磯伸入富春江中,形似半島,磯頭立有“嚴子陵垂釣磯”的石碑,相傳這裡是東漢隱士嚴子陵垂釣的地方。

自古以來,在富春江上的釣魚的人不可勝數,嚴子陵應該是最著名的那個。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嚴子陵垂釣磯”古碑 翁欣 圖

按《後漢書》的說法,嚴子陵年輕時與劉秀是同窗好友,後來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嚴子陵不願出仕,隱姓埋名躲了起來。劉秀派人各處尋訪,終於在富春江邊找到他。劉秀再三邀請,讓他出來做官,他就是不去,最後還是回富春江邊隱居垂釣。

我記得電影裡有一個穿蓑衣、戴斗笠、扛著魚竿的人從江邊的長廊裡走過,從造型上看就很像嚴子陵。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電影劇照中的嚴子陵垂釣處

嚴子陵為後人所歌頌推崇,因為他代表了中國文人的一種精神境界。中國文化幾千年來,隱士文化是重要的傳統,當年黃公望遍遊名山大川,卻獨鍾情於富春山水,並繪製山水長卷,當然也和富春江所代表的隱士文化背景有關。

嚴子陵的故事,顯然也影響了後來的郁達夫。他曾自刻一方印章“我是春江舊釣徒”,就是表明他和嚴子陵有一樣的志趣。當年他搬去杭州生活,本想寄情于山水,不過後來抗戰爆發,他的歸隱之夢終沒實現。

富春江沿岸,做為“嚴子陵垂釣處”保留下來的遺蹟有兩處,一處在富陽鸛山,還一處在桐廬,後者更為出名,郁達夫曾寫過散文《釣臺的春晝》,如今那裡已經是收費景點,而鸛山這裡每天依然很多人來此垂釣。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出現在電影海報上的“龜川閣”

嚴子陵垂釣磯東側,有一處古色古香的三層樓閣,名為“龜川閣”,就是出現在電影海報上的那處建築。

相傳這附近的水域裡住著千年老龜,每至秋月之夜,它就會浮於水面,吞吸江月之影,所以這裡被稱為“龜川秋月”,是古“春江八景”之一,“龜川閣”的名字由此而來。

如今的“龜川閣”周圍,聚集很多游泳愛好者。在杭州的錢塘江邊因為有護欄,是不讓下去游泳的,沒想到富陽這裡可以遊。夏日下午三四點鐘之後,來游泳的人越來越多,像一個熱鬧的江邊浴場。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夏日,富春江邊游泳的人很多 翁欣 圖

看到這麼多人在游泳,我也有點想下去。不過岸上有人告訴我,來這游泳的都是水性極好的本地人,基本天天都來,鸛山這裡的水域比較複雜,水下有漩渦,一般人最好還是不要下水。

沿著江邊繼續往東,遠遠就看到富春江第一大橋,連接著南北兩岸。橋下有輪渡碼頭,船是開往新沙島的。

富春江在鸛山這一段江面較窄,過了此段之後江面變寬,中間形成一座江心島,就是新沙島,坐輪渡是去那裡唯一的方式。電影裡江老師的父親就是開輪渡船的,後來還在渡船上舉行了水上婚禮。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富春江第一大橋旁,開往新沙島的輪渡船 翁欣 圖

郁達夫故居

郁達夫的故居,就在鸛山之西。一座小小的中式院落,孤零零地立於臨江廣場上,周圍的老房子都已經拆了,這一帶現在叫郁達夫公園。

故居門前,青年郁達夫的雕像坐在石上,手執書卷,面對著悠悠江水。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郁達夫故居 翁欣 圖

郁達夫故居坐北朝南,三開間磚木結構樓房,為江南典型的白牆黑瓦。故居一層為正廳、陳列著郁達夫及其朋友的一些題字與畫作,二層為臥室,故居的陳設是按當時居住原貌擺放的。

從故居出來,有一個綠意盎然的小院子,花圃裡種了些中草藥,表示鬱家祖上曾是中醫世家。看故居的規模,在當地應該也算殷實人家,不過因為他幼年喪父,後來家境窘迫,全仗母親陸氏勤儉持家度日。

富春江水養育了郁達夫,他童年和青少年時代皆在這裡度過。

他在散文裡寫小時候天天去江邊玩耍,去看江上的帆船,和隔江的煙樹青山,還喜歡在江邊做白日夢,直到17歲隨長兄遠渡日本,離開富陽。留學歸來之後,雖然一直在外奔波,但也會時常回家看看,他的母親和原配妻子孫荃一直住在這裡。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郁達夫故居

除了這處故居,杭州大學路上也有一處郁達夫故居。1933年,他和第二任妻子王映霞,從上海舉家遷往杭州,並且還建造了一棟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風雨茅廬”。不過那裡並沒有為他避得風雨,房子建成後沒住多久,他和王映霞感情破裂,1938年,他離開國內,漂泊去了南洋。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郁達夫不僅是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他也是犧牲海外的抗日烈士。

郁達夫在新加坡期間,曾發表大量宣傳抗日的文章。後來新加坡淪陷,他流亡到印尼蘇門答臘島,暗中保護和營救過不少印尼群眾和華僑。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由於化名身份暴露,他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

讓人唏噓的是,不只郁達夫,他的哥哥鬱華也是在上海淪陷後,被日偽所暗殺。郁達夫母親則是在日軍佔領富陽後,躲入鸛山絕食而死,鸛山上,如今現在有紀念鬱氏兄弟倆的“雙烈亭”。

江邊魚市

恩波公園附近的江邊碼頭,有傳統魚市,已經存在很多年。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江邊魚市 翁欣 圖

和普通菜市場不一樣,魚市都是由當地漁民生活的漁船組成的,每天漁民們捕完魚後,就會把船開來江邊販賣,岸邊大大小小的塑料盆裡,擺著剛打撈上來的各種江鮮,有鯿魚、鰱魚、鱸魚、刀魚、江鰻等等……

“江南憶,最憶是江鮮”,富春江一帶水質優良,產出的魚以肉質鮮嫩,無土腥味而聞名,這些江鮮,按品種每斤價格從幾十元或上百元不等。當地漁民告訴我,收入好的時候,一天也能賣個上千元。

電影《春江水暖》裡的顧家四兄弟,分別是廚師、漁民、賭徒和建築工人。其中三個都是由導演顧曉剛的親戚飾演,只有顧家老二是真實的漁民,現在每天仍然在江邊捕魚賣魚。

電影裡有關顧家老二的部分,拍的像紀錄片,很真實的展現富春江漁民的日常生活。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漁民捕魚 電影劇照

漁民在富陽是一個古老的職業,有些老漁民家裡世代捕魚為生,吃在船上,睡在船上。雖然當地政府一直鼓勵漁民上岸生活,但他們還是更願意以船為家。打魚比較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要出船、放網、捕魚,然後一早來魚市販賣剛捕撈上來的江鮮。

電影裡有一幕,開飯店的大哥早上來到魚市,把老二捕來的魚拉走,這也是比較真實的。因為野生江鮮的價格較貴,來這裡買魚的人很多是開飯店的,有些比較少見或者昂貴的江鮮,一上岸就被飯店老闆買走了。

順便說一句,電影裡顧家老大開的飯店“黃金大酒店”,也是真實存在的,在鸛山北邊的桂花路上,主打菜式就是富春江江鮮。

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現藏於浙江博物館

富春江位於錢塘江上游,流貫浙江桐廬、富陽兩縣。

六百年前黃公望畫下《富春山居圖》,被譽為“畫中之蘭亭”,後來此畫被火焚為兩段,如今一段藏於浙博,一段藏於臺北,更是增添了傳奇色彩。

黃公望是畫界裡大器晚成的代表,他早年仕途不順,還進過監獄,後來一度賣卜為生,開始學畫時已年過半百。

《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七十九歲高齡時,為其師弟無用師所繪。為了畫好這張畫,他常年遊走於富春江兩岸,考察風光,繪製了大量練習或草稿畫作,最終用了三四年的時間,才完成此畫。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富陽黃公望隱居地 翁欣 圖

黃公望雖不是富陽人,但據說他是在富陽終老的。

富陽有一處黃公望結廬隱居之地,在廟山塢,也就是現在的“黃公望森林公園”。那裡我幾年前去過,從公路邊要往北走好幾公里才能到,在一個山谷的深處。雖然風景還不錯,但我覺得離江邊太遠,心理還是存疑的。

從2011年《富春山居圖》在臺灣合璧展出後,富陽就在一直在打造“黃公望”這張文化名片,最著名的代表就是找建築師王澍設計的“富春山館”,這是一處是集富陽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三合一的建築群。

“富春山館”的設計靈感來自黃公望的山水畫,其好玩之處在於,遊覽內部空間,蜿蜒曲折,就像在山中穿行。而外部建築則設置了可通往屋頂的階梯和長廊,過程有如登山,最後還可以站在屋頂上眺望富春江景色。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王澍設計的“富春山館”試圖打造建築版的《富春山居圖》 翁欣 圖

如果說王澍設計的“富春山館”是試圖從建築語言上與黃公望的山水畫產生對話,那麼顧曉剛的電影《春江水暖》,就是把傳統山水畫的視覺美學,轉化成電影語言,展現《富春山居圖》六百多年後的生活場景。

這部講述普通三代家庭的群像式電影,前後出場人物十幾個,沒有誰是明顯的主角,因為影片裡自然(富春江)才是真正的主角。全片基本上都是中遠鏡頭,極少特寫,所有的人物、行為都被引入自然景觀之中,以繪畫的視角呈現。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電影《春江水暖》工作照

導演在拍攝時,還借鑑了傳統繪畫裡“遊觀”的概念。比如那個著名的12分鐘長鏡頭,採用橫移的方式,讓富春江景色如長卷繪畫般徐徐展開,觀眾隨著人物徜徉於自然山水之中,加上竇唯空靈悠遠的音樂,形式感極強。

與一般導演以人物,衝突來構建故事不同,顧曉剛導演顯然是充分考慮自然景觀,人文風俗的角度來創作劇本,包括片中大量使用本地非職業演員,使他的電影具有極強的地域文化特徵。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電影《春江水暖》 劇照

《春江水暖》,富春江畔的市井畫卷

電影《春江水暖》劇照

也許和旅遊城市給人印象有關,當代杭州的形象,僅偶爾作為商業片取景地,在銀幕上僅始終缺乏一個完整呈現。而《春江水暖》顯然填補了這個空白,無論從美學意義、地域風貌及民俗的展示上,這都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杭州本土電影。

結尾時的字幕顯示,這部電影並未結束。導演表示這將會是一個系列長卷電影,共分三卷,《春江水暖》是第一卷。由於富春江是錢塘江的上游,所以下一卷故事會隨著江水從富陽來到杭州主城區,背景是2022年杭州舉辦亞運會,故事依然會立足於當下,但呈現的方式是傳統和古意的。

(聯繫我們/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徐穎

校對:徐亦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