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引爆中概股做空潮!某高管:已不是當年被按在地上打的菜鳥!

近日,瑞幸、愛奇藝、好未來、跟誰學等中概股連遭做空機構狙擊,市場人士紛紛猜測,難道2011年那場因信任危機產生的中概股“大獵殺”要重演了嗎?

  在當年,因東南融通等部分中概股的財務造假,讓全體中概股背上黑鍋,美國資本市場掀起一連串的做空及獵殺中概股狂潮。大部分中概股都經歷了:“流血上市”、股價重挫、再融資困難、焦頭爛額找機構背書、千方百計後仍不得不退市……

  通過e公司記者的數據對比和對專家的採訪,本次中概股被做空,大概率不會演變成當年那樣慘烈的“屠殺”。隨著做空事件越來越多,金融市場對做空報告的敏感度降低。一位中概股高管人士也玩笑稱:“我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被按在地上打、毫無還手之力的菜鳥了。

  但是,瑞幸咖啡涉嫌財務造假的行為,並非完全沒有影響,他們的行為還是會損害中概股集體的信譽情況,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新股上市困難。對於已上市公司,除了可以預期到的股價下挫、再融資困難等問題外, 在華爾街“股價一掉、訴訟就到”的背景下,即使沒有財務造假,他們也可能會面對股東的集體訴訟。 e公司記者統計的數據顯示,信披不夠規範的公司,更容易被做空機構和律所盯上。專家建議,上市公司一定要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去進行信息披露,透明且準確的信披是被做空時最好的反擊措施。

  在監管層方面,對於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中美雙方態度一致,均堅決打擊證券欺詐行為,並有過多次共同調查的合作。但是對於近期的中概股集體被做空行為,目前兩方證監會均未表態。不過,結合2011年的事例來看,當中概股被大量錯殺時,中美兩方發言人都會表達類似於“反歧視”言論。

  多家中概股密集被做空

  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彷佛是一場驚雷,波及了所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

  4月2日,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涉及銷售額22億人民幣。瑞幸股價隨即暴跌,當日最高跌幅達80%,市值蒸發50億美元,截至記者發稿,瑞幸咖啡股價報4.39美元/股,相比近期最高價51.38元/股,下跌逾90%。瑞幸此次自曝,呼應了此前的做空事件。2月,著名做空機構渾水曾發佈收到的匿名報告,通過25000多張小票 ,10000個小時的門店錄像等資料,指出瑞幸諸多問題,如虛增商品銷量、消費單品數持續下滑、虛增客單價、虛假陳訴廣告投入等。

  在瑞幸停牌的同一天,研究公司Wolfpack Research做空愛奇藝。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做空報告的標題為《愛奇藝:中國的奈飛?祝你好運(瑞幸)IQIYI: The Netflix Of China? Good Luckin》。luckin是瑞幸的英文名稱,“Good Luckin”是一語雙關,既是“祝你好運(Good luck)”的諧音,也暗指愛奇藝是另一個瑞幸咖啡。

  該報告指出,愛奇藝無法通過正當地發展自身業務佐證財務報表,估測愛奇藝將2019年收入虛增約80至130億元人民幣,虛增幅度達到27%至44%,同時虛增用戶數42%至60%。

  渾水也發佈推文表示,其幫助了Wolfpack Research調查愛奇藝,“我們認為它是一個騙局”,還估計愛奇藝將其2019年營收誇大了約80億—130億元人民幣。受此影響,愛奇藝股價盤中一度下跌超14%。

  對此,愛奇藝創始人兼CEO龔宇深夜在其朋友圈回應稱“邪不壓正,看最後誰贏!”愛奇藝方面稱,該報告包含大量錯誤、未經證實的陳述以及與公司有關的誤導性結論和解釋。

瑞幸引爆中概股做空潮!某高管:已不是當年被按在地上打的菜鳥!

  隨後愛奇藝股價上漲,截至記者發稿,愛奇藝報17.43美元/股,漲0.35%。較做空日最低點價格,股價上漲20%。

  然而,就在市場對愛奇藝是否是另一家瑞幸咖啡多方討論時,另一家中概股卻自“錘”步了瑞幸咖啡的後塵,自曝財務造假。

  4月8日,作為中概教育股龍頭之一的好未來發布公告,稱在例行內部審計過程中發現某些“員工不當行為”,懷疑問題員工與外部供應商合謀偽造合同等文件,錯誤誇大“輕課程(Light Class)”銷售數據,該僱員已被當地警方拘留。在截至2020年2月29日結束的2020財年中,Light Class銷售佔公司2020財年總收入的3%到4%。受上述消息影響,好未來盤後股價一度跌超28%,市值一度蒸發超647億人民幣。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資本市場研究專家況玉清對e公司記者表示,公司自曝財務造假是逼不得已的行為,“因為媒體質疑或機構的做空報告,會引起審計和監管的警覺,進而在專項審計過程中發現問題。作為企業方,要麼主動坦白,要麼被審計舉報等待被立案調查。這種情況下,企業實際沒有太多選擇,只能選擇自曝換取態度誠懇的評價。”

  實際上,從2018年6月起,渾水就連續發佈四份針對好未來的做空報告,指其虛報利潤、虛假交易、誇大主營業務用戶數等。對於當時的做空,好未來回應稱:此機構提出的指控包含大量錯誤、未經證實的猜測及對事件的惡意解讀。在當時,好未來股價出現閃崩,跌幅一度超過15%,其後又重回增長軌道。

  如今,在就在瑞幸咖啡剛爆出了財務造假事件,好未來立刻緊隨其後,也立刻自曝作假。再加上,近日多家中概股密集被做空,市場人士紛紛猜測,難道2011年對中概股的“大獵殺”又要重演了嗎? 4月8日,同樣在近日被做空機構指控造假的中概股跟誰學的CEO陳向東,在朋友圈發文稱:得知這些消息感覺很愕然。“人和人的信任是非常脆弱的,更不用說不同國家之間人與人的信任了。”

瑞幸引爆中概股做空潮!某高管:已不是當年被按在地上打的菜鳥!

  在監管層方面,對於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中美雙方態度一致,均堅決打擊證券欺詐行為。4月3日,中國證監會發文稱,中國證監會高度關注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對該公司財務造假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不管在何地上市,上市公司都應當嚴格遵守相關市場的法律和規則,真實準確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中國證監會將按照國際證券監管合作的有關安排,依法對相關情況進行核查,堅決打擊證券欺詐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美方對於證券欺詐,也向來以嚴刑峻法著稱。此外,中美雙方已經有多次共同調查財務造假的合作。例如早在2012年,中國證監會在美國SEC協助下,查清了宏盛科技虛增主營業務收入;2017年登雲股份IPO造假一案中,涉及其美國子公司提前確認收入,同樣涉及兩國證券監管機構協作。

  但是,對於目前的中概股集體被做空行為,兩方證監會均還未表態。不過,結合2011年的事例來看,當中概股被大量錯殺時,中美方發言人都會表達類似於“反歧視”言論。在2011年的大獵殺中,時任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的姚堅表示,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應當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按照國際規範運作,但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也不應遭受歧視。納斯達克高管也多次公開表示過反對歧視和偏見。

  噩夢也許不會重演

  對於中概股來說,2011年的大獵殺是噩夢般的存在。在那時,因東南融通等部分中概股的財務造假,讓全體中概股背上黑鍋,經歷了嚴重的信任危機。那一年,美國資本市場掀起一連串的做空及獵殺中概股狂潮。即使是奉公守法的中概股,也遭受牽連,經歷了“流血上市”、股價重挫、再融資困難、焦頭爛額找機構背書、千方百計後仍不得不退市……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發佈的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數量為14家,退市為41家。去年同期,上市為42家,退市僅3家。

  近日中概股被密集做空,是否是2011年的中概股大獵殺的重演的“號角”,通過e公司記者採訪,多位分析人士均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認為巧合的因素更大一些。

  長年關注美股的凡德投資總經理陳尊德告訴e公司記者:“梳理這些做空機構的報告可以看出,他們同時也做空美股本土企業上市公司,而且基本上每年也都有中概股被做空,因為影響沒有瑞幸這麼大,所以大家沒有那麼關注。”好未來官方近日也表示,和愛奇藝等中概股公司同期曝出相關消息,“純屬巧合”。

  但是,況玉清在接受e公司記者採訪時也提醒道,近期也許還是會接連爆出其他中概股公司的做空報告:“很多做空機構的做空報告,早就已經寫完,只是在等待一個好的時機來發布。而恰恰前面有瑞幸造假帶來了關注度,為做空進行了鋪墊,引起了國際投資者對中概股公司的信任危機。在此基礎上,如果去做空中概股,容易起到放大恐慌的作用,加大做空的效果。”

  而且,目前的外部環境也比較適合做空,陳尊德表示,近期美股市場的整體表現得不是很好,大環境偏空的情況下做空,是比較好的時間點。此外,從2019年開始,中概股的整體走勢比較強,在這波股指的下跌過程中,中概股表現得也比美股指數要強,在二級市場的估值,就顯得相對地偏高。在這種情況下,做空有一定的下跌空間。

  但是,做空的效果,也許並不會出現像2011年那樣“報告一出,股價一瀉千里”的現象。

  首先,從上市公司層面來說,2011年那場“大獵殺”,是中概股首次集體經歷如此大規模的做空,根本沒有應對做空的經驗。在當時,很多被“誤殺”的公司都是因為對美國信披制度的“水土不服”,從而導致的無意“瞞報”。 e公司記者對渾水、香櫞等做空機構在2010年至2012年中,選取的標的公司進行大致統計,發現這些公司基本都收到過SEC(美國證監會) 向公司高管發出的意見信。 SEC意見信類似於我國的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問詢函,不過SEC意見信針對的是企業信息披露準確性和合規性的情況。

  中概股公司對美股信披制度的不熟悉,使得做空機構很容易找到“漏洞”,即使報告不那麼專業,也能取得壓倒性勝利。在2011年,美國香櫞研究公司創始人安德魯·萊福特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雖然他們的報告也曾被質疑不專業,但是被起訴的官司從來沒輸過。

  如今,中概股上市公司及相關中介,對於被做空已經不像當年那樣“白紙一張”,隨著近些年做空案例越來越多,上市公司也越來越懂得如何應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2015年至今的做空案例發現,做空效果確實越來越“不靈”了,大部分公司都是在短期出現下跌後,迅速反彈。對於基本面良好的公司,甚至出現了“做空日小幅下跌,第二日強勢上漲”的現象。

  例如,在2019年3月6日,做空機構GMT Research發佈做空報告,一次“炮轟”五家中概股公司——京東、阿里巴巴、58同城、中國交通建設和蒙牛乳業。第二日,這些股票雖然都出現了小幅下跌,但是不久後均立刻恢復,股價表現強勁。即使在經歷了美股的集體暴跌後,截至記者發稿,阿里巴巴股價與做空日相比仍上漲了7%,京東則漲幅超過了40%。

  某位負責多家中概股上市公司PR和IR的機構人士告訴e公司記者:“相比2011年,金融市場現在對做空報告的敏感度確實在降低。一來是做空報告良莠不齊,二來是大家已經身經百戰。”他略開玩笑地告訴記者:“當年的中概股都沒有經驗,被做空機構按在地上打,毫無還手之力,”隨後,他進一步闡述道:“現在被出具做空報告後,我們越來越知道如何去和市場溝通、回應市場關切。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沒有問題,信披也相對透明,短期的情緒衝擊後,投資者會回到理性狀態。此外,公司還可以通過股東增持、回購等方式,給市場增信。”

  “股價一掉,官司就到”

  與此同時,多位分析人士均認為,雖然,2011年那樣慘烈的大規模“屠殺”大概率不會重演,但是,瑞幸咖啡涉嫌財務造假的行為,並不是完全沒有影響,他們的行為還是會給中概股集體蒙上陰影,影響中概股集體的信譽情況。

  首先,最直接被影響到的就是擬赴美上市的中概股IPO公司。中瑞資本董事長、美國國泰環球資產有限公司高級合夥人張學榮,已為多家企業進行了赴美IPO輔導,她在接受e公司記者採訪時表示:“2019年納斯達克的審核相對比較嚴,不過今年因疫情和美國大選的影響,我們原本預計會寬鬆一些。從我們接觸的情況來看,在三月底時,納斯達克審核中概股有加快的跡象。但是,四月爆出了瑞幸咖啡事件,之後的審核會不會像大家預計的‘寬鬆’就不好說了。

  曾任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亞洲區董事總經理的徐光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2010年綠諾事件出現後,中概股IPO的審核週期,大約長了兩個月。而且,美國的中介機構會擔心中概股造假,他們會進行更詳細的審計,審計費用、律師費用等都會被提高。中概股的發行價、股價、估值,都會受影響。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會計系副教授羅煒表示,當出現信任危機,新的企業再要上市,付出的代價很大。“這種代價體現在,第一,發行股票時沒有人要。第二,可能有人願意要,也不會按照企業預期的價值,而可能是極大的折價方式來認購。比如唯品會,在2012年上市的時候,就是所謂的‘流血上市’,估值極低。直到2014年,才逐漸恢復較為正常的估值水平。”

  那麼,目前這些擬赴美上市的公司都是什麼態度呢?張學榮告訴e公司記者:“從我們的項目來看,在疫情出現之前就開始做IPO流程的公司,基本沒有要中止的意思。但是還沒進入流程的公司,現在很多都處在觀望態度了。”另外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也進行了類似的表述。

  對於已經上市的中概股公司,除了已經預期到的股價下挫、再融資困難等問題外,一位在華爾街從事法務工作逾10年的資深律師告訴e公司記者,這些公司還有可能會面對股東的集體訴訟。

  在華爾街有一句諺語:“股價一掉,官司就到”。該資深律師告訴e公司記者,從他的經驗來看,只要有欺詐傳聞或者信披不全面的大公司,基本都會遭遇股東集體訴訟。

  在美國,中小股民集體起訴上市公司並不用出錢。因為訴訟一旦能夠和解或者取得勝利,那麼和解費或者賠償金中的20%至30%就歸律師所有。上文提到的華爾街資深律師告訴e公司記者:“集體訴訟中的雙方都樂於和解。因為原告的目的就是獲得賠償,和解金進賬即能滿足,而原告律師選擇和解可以少花力氣。被告則害怕敗訴,因為敗訴需要本人承擔賠償責任,在大部分情況下,和解的費用是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被保險理賠,所以很多律師非常樂意主動去發起這樣的官司。”

  但是,對於被訴的上市公司來說,訴訟除了影響股價、可能需支付部分和解金外,還是一場耗時耗力的漫長“拉鋸戰”。例如,阿里巴巴就曾被指控信披不充分,隱瞞監管機構對其打假能力的警告。儘管美國當地法院一審駁回了原告起訴,認為阿里巴巴的信息披露“準確而坦誠”。但是最終,經過四年的鏖戰,這場訴訟案還是以和解結束,和解總金額達3.25億美元,創下了中概股在美集體訴訟案有史以來實際賠償的最高紀錄。

  同樣遭遇的還有拼多多,2018年,在剛上市5個交易日,拼多多就遭遇美國資本市場集體訴訟。六家律師事務所宣佈將代表拼多多投資者展開調查和集體訴訟,以追回投資損失。起因就是,中國媒體報道第三方在拼多多網站上銷售虛假商品,引起中國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拼多多展開調查。起訴的律所認為,這條新聞引起拼多多股票大跌,導致投資者遭受損失。

  透明的信披是被做空時最好的反擊措施

  況玉清告訴e公司記者,做空機構的根本目的就是盈利,通過他的研究,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公司容易被做空機構盯上:第一,商業模式被廣泛質疑,這種存在天然的群眾不信任基礎;第二,公司有高估值,如果本身估值就偏低,做空的獲利空間就很小;第三,市場上的流通股足夠多,也就是說可以從市場上借到足夠多的做空籌碼,如果公司大部分股份都被公司內部人持有、或者幾個機構壟斷,那麼做空的效果也不大,基本沒有獲利空間。

  此外,e公司記者統計發現,在美股中,信披相對不透明的公司,更容易被做空機構盯上或者被律所起訴。在採訪中,多位專家同意了e公司記者的觀點。

  陳尊德告訴e公司記者:“做空機構選擇做空標的,基本上還是會選擇一些不是很透明的企業。如果公司的業務性質使得造假途徑也相對容易,那麼容易出現貓膩。”

  羅煒也強調中概股如果不想被做空,一定要認真履行信息披露的合規性,“我反覆強調‘合規’,指的是符合投資者對於企業的信息披露的要求和期望。企業不能說監管機構沒要求我披露,我就不披露,你必須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不在合規上下功夫,存在僥倖心理,那麼到最後,必然會付出代價。”

  如果企業被錯殺,羅煒建議主動披露更多公司信息,他舉例當年新東方被做空後的補救舉措:“新東方曾經因為VIE結構,也被渾水公司賣空導致暴跌。但是新東方做得比較好的一點是,它主動向美國證監會SEC進行了信息披露與溝通,這對提升投資者信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此外,在股價暴跌之後,新東方的董事長、創始人跟一些機構投資者進行了溝通,機構投資者對創始人本人的認可,以及對他們公司本身的業務情況的認可,會幫助股價很快恢復起來。”

  2012年7月18日,渾水發佈做空新東方的報告。此前一日,陷入VIE風波中的新東方股價已經跌去34.32%,渾水報告出來的當天,股價再度暴跌35%。

  僅兩個交易日,新東方累計跌幅高達57.32%,股價創下5年新低,市值蒸發近20億美元,股價降至8.91美元。就在新東方股價連遭打擊的同時,7月19日,多家律師事務所均稱,正代表新東方的證券購買者“就未來可能針對該公司發起訴訟的問題展開調查”。

  隨後,在新東方主動向包括SEC和投資者披露公司多方面信息情況,公開且具體地回應渾水報告中的所有質疑。不久後,新東方股價迅速恢復。截至記者發稿,新東方股價報117.09元/股,相比做空日上漲逾12倍。

  通過新東方的例子可以看出,即使是在中概股遭遇嚴重信譽危機的2012年,當公司有足夠的證據自證清白,並且及時且全面地披露給投資者後,公司股價會立刻恢復,並且這一舉措反而會增加投資者信心,促進公司股價大幅上漲。

  從另一個角度講,若是公司本身就有問題,做空者只是把問題提前暴露給大眾。就像“金融大鱷”索羅斯曾經說過的:“金融市場不屬於道德範疇。對於崩盤,即使沒有做空者,它照樣會發生,做空者的炒作只是加速了結果提前到來。”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