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寒涼夜,皆是思婦音——品李白《子夜吳歌》中透露的思婦之聲

李白是唐代時期負有盛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是一位極具才華的謫仙人,始終在儒道文化中探索,尋求出路,與此內心中也是極為矛盾的。李白詩歌內在強大的生命活力,是與其自身的文化內涵,善於向民歌學習,汲取營養所呈現出來的文化藝術精品。這首《子夜吳歌》就是李白詩歌中較為典型的,向民間文學學習的一個範例。

一片寒涼夜,皆是思婦音——品李白《子夜吳歌》中透露的思婦之聲

從《子夜吳歌》中的色彩和聲音來窺探詩歌中主人公的心聲,以及對於詩歌情感的體會,達到某種讀者——詩歌——作者這樣一種關係間的情感共鳴,這也是藝術創作過程中所追求的標準,也正是文學作品高於生活本的因素之一。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通過細讀詩歌內容,可以對當時的社會環境窺見一斑,這也是李白詩歌中少見關注到底層百姓的生活的作品,這個詩歌中直給的信息中,交代了社會並不安穩,連年征戰的社會環境。然而詩人從另外一個視角切入,將自己的目光投入到一群並沒有參加戰爭的勞動群體——思婦,這是中國古代詩歌中常見的一類人物形象,往往也是以代言體的形式出現的,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特殊的觀察角度,及人們不同的情感切入點。全詩貫穿一個最為明顯的主題,那就是女性對連年在外征戰的男子的思念。無論是對於環境的描寫還是對於女子們的活動,甚至於最後的發問,這也許將這種情感推至到了高潮,從這一句女性的發問中,也可以看到對當時社會,抑或對統治者痛恨的批判。

一片寒涼夜,皆是思婦音——品李白《子夜吳歌》中透露的思婦之聲

《子夜吳歌》這六句詩蘊含著女子綿綿無限的思念,並且處處隱藏著這樣的情感。一片月色,把長安城照得如同白晝,柝柝的搗衣聲隨著秋風傳來,由於“萬戶”,這聲音或遠或近,但這是一群人的集體活動,也說明參加兵役的人也同樣如此。這樣一派寒涼的月色下,其實更加突出了環境的淒涼,而月亮的出現可能更會引起彼此的想念。“萬戶搗衣聲”一句是女子們的活動,而這一特定的活動,正是與後面的“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有著緊密的聯繫。她們為誰搗衣,人又在何處,而“玉關情”給出了答案,那正是所思念的人征戰之地。這一群婦女就是為她們所思念的人在搗衣,這特定環境下的活動確是女子對於男子另一種思念形式。從外在的環境到女性自身的活動,都隱含著藉助外在的客觀事物傳遞對男子的思念。

一片寒涼夜,皆是思婦音——品李白《子夜吳歌》中透露的思婦之聲

詩歌的情感主線是一以貫之的,並沒有中斷。反而使得女子的思念之情更加的濃烈,似乎充斥著整個生活的空間之中。“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兩句無疑從這一點上說明了女性此時此刻的內心活動與感受。女性敏感的內心與秋風產生了某種微妙奇特的聯繫,秋風吹不盡的是什麼?這風緊緊地包圍著自己,吹不盡的正是女子內心中對於男子無限濃濃的想念。在這個古代詩歌中極為特殊的季節,還存有寒涼和愁怨的意味。前面表述已經關注到女性最後這一句“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的深處發問,女子們在想何時能夠結束戰爭,男子們能夠回來,與他們相見,使自己能夠擺脫這深深的思念,痛苦的哀怨,使自己與心愛的良人享受良辰美景,這一句的發問也將情感推到了極致,其實女子們也想得到一個結果,良人才能從遠征中解脫出來,給自己一個心中寬慰的答案,還自己一個圓滿的幸福生活。但實際上,這是一群無奈的,接近於悲哀的命運的哀痛者。

李白這首《子夜吳歌》以簡短的六句三十個字真切地表達了女子對於遠征男子的思念,最偉大的表達情感的方式也就在於用極為簡短的語言和生活中細微的情節描繪來達成一種人類普遍的情感共鳴。而這首詩正是以明月溝通了彼此的思念,搗衣砧聲排解女子的思念之苦,秋風縈繞,解不掉心中的牽掛,一句內心深處,觸動靈魂的發問,是這一群人的集體哀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