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究竟美在哪裡?李白的《子夜吳歌》告訴你答案

文丨夢精靈2019

今年的春,因為疫情的影響,來得格外的晚了些,我們好久都沒有出門。當出門看到春暖花開,感受到這久違的自由時,不由得想為白衣天使點贊,今天的安定生活是無數白衣天使奮戰的結果,我們從心底感謝這些無私奉獻的人。

窗外的迎春花、桃花開了,美在眼中,美在心中。美不僅在春天,也在四季,面對大自然,我們想起了羅大佑的《鄉愁四韻》:

給我一瓢長江水呀長江水,

給我一掌海棠紅呀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呀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給我一瓢長江水”用來形容秋天,不就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嗎?這是一種廣博的情懷,把長江水化成酒,再用酒來澆愁,這是秋天;“雪花白”,形容冬天;“臘梅香”形容早春;“海棠紅”形容夏天,一首歌曲帶來了四季之美。

由這首《鄉愁四韻》,我想到了

“詩仙”李白的《子夜吳歌》。中國的古典詩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瑰寶,唐詩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皇冠,說到唐詩,必然要說到李白。李白是一個浪漫主義的詩人,他用一組五言詩寫春夏秋冬四時之景,抒春夏秋冬四時之情,帶我們看到了他眼中的時序輪迴。

一說起李白,那可真是家喻戶曉,從小我們就開始背誦李白的詩,《靜夜思》、《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贈汪倫》……我們可以說就是在李白的詩中長大的。然而,李白的另一面又特別的豪爽,他對自己高度自信,“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高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都盡顯豪情萬丈。

其實,李白也有小兒女的一面,他之所以能夠豪情萬丈,正是因為他有一顆最天真、最爛漫、最純淨的心,有了這樣一顆孩子般的心,他才能夠寫出《長幹行》這樣青梅竹馬的愛情,“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愛情在李白的筆下有了一絲絲煙火氣,有了一絲絲天真爛漫。有了這樣一顆孩子般的心,他才寫出《子夜吳歌》的春夏秋冬,就讓我們跟隨李白,去體味四季之美。

唐詩究竟美在哪裡?李白的《子夜吳歌》告訴你答案

李白《贈汪倫》


《子夜吳歌·春歌》-明媚的美

《子夜吳歌》,最早叫《子夜歌》,是晉朝一名叫子夜的女郎所創的調,後來經過填詞,變成了五言小詩,然後收進六朝樂府,稱為《子夜吳歌》。李白的《子夜吳歌》其實是借鑑了南朝《子夜四時歌》,在此基礎上繼承和提升,寫出了《子夜吳歌》的四季歌。


唐詩究竟美在哪裡?李白的《子夜吳歌》告訴你答案

羅敷女


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說到春天,我們常把春比喻成春姑娘,把春形容成少女,少女是漂亮的、是美麗的,讀著這首詩,我們眼前出現了一幅男耕女織的畫卷,男子在地裡面耕種、勞動,女子繡花、養蠶、織布。

春天最經典的女紅就是採桑,姑娘採桑帶來了春天的氣息。

“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綠是春的顏色,綠是春的生機。“採桑綠水邊”,一個“綠”把春天的顏色表現得淋漓盡致。春日的陽光下,一個紅顏少女,在綠水之濱,採摘著桑葉,多麼富有春天的氣息,一下就把我們帶入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

李白的詩,總是讓人愉快,他描寫顏色,多而豔麗。就如這句“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短短的十個字,代表了四個顏色素、青、紅、白,羅敷女把潔白的手搭在青綠色的桑枝上,她的紅妝映著白日,那麼地鮮亮。

別忘了,這裡還有“白日”,白日是什麼顏色,白的、紅的、其實白日代表著藍的天,綠的水,金燦燦的陽光,"白日”彷彿就像打了高光,所有的顏色在我們眼前都鮮亮起來。

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十四個字包含了四種顏色,黃、翠、白、青。

而李白的這十個字形容出的羅敷姑娘的美,比起原詩《陌上桑》寫的簡潔而又美麗。在李白的筆下,羅敷女不再依靠華貴妃的倭墮髻、明月珠、湘綺、紫綺,青春的鋒芒在李白筆下栩栩如生。

“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更是講出了春的精神,羅敷女的青春的鋒芒,青春的銳氣。我的蠶寶寶餓了,你(太守)的精神低下,還不及我的蠶寶寶重要。


唐詩究竟美在哪裡?李白的《子夜吳歌》告訴你答案

羅敷女

李白的這首《子夜吳歌·春歌》是對樂府詩《陌上桑》的再創造。《陌上桑》寫得很美,但是沒有表現出羅敷女青春的氣息,它採用更多的描寫在羅敷女的美貌上,李白把提籠、秀髮、首飾、衣服的描寫都去掉了,只剩下一個手的動作,一個衣服的大概形式,然而,卻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了羅敷女的美,那是因為顏色的加入。

《子夜吳歌·春歌》的美,在於李白的再改造,讓這首詩有了更加深邃的內涵,這裡有一種勃勃英氣、有青春的氣息、有李白的氣息、更有盛唐的氣息。

《子夜吳歌·夏歌》-濃豔的美

四季更換之時,每個季節都各有特色,王昌齡筆下的夏天是:“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白居易寫夏天用“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兩位詩人都用荷花來描述夏天,那麼李白會以什麼表現夏天呢?


唐詩究竟美在哪裡?李白的《子夜吳歌》告訴你答案

西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別人寫荷花,寫一朵兩朵,寫一片,可李白一寫就是三百里,這句詩雖然場景有些像“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但是表達出來的狀態是不一樣的,楊萬里的詩,表達的是荷花的狀態,而李白的這首詩既表現出裝填,還表現出來了動態,“菡萏發荷花”,一個"發"字,把荷花的花苞全部寫活了,荷花一下都開放了,李白筆下的荷花也從嬌美欲開馬上化為壯美盛開。

“五月西施採,人看隘若耶。”這麼盛大的場面原來是烘托西施來了,西施號稱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出場,壯觀極了,其實大家哪裡是看荷花, 都是為了看西施,“人看隘若耶”,這裡用了“背面敷粉”的手法,沒有描寫西施的美貌,也沒有寫西施頭帶什麼、身穿什麼衣服、腳上什麼鞋,僅僅一個出場,就把三百里的荷花都壓倒了,這是何等的美豔啊!

李白這首詩為什麼要把西施安排到鏡湖來採蓮呢?其實就是通過三百里鏡湖來映照荷花的美,來映照西施的美。“若耶溪”的終點就是鏡湖,西施沿著若耶溪憑一葉小舟,順流而下,溪邊的人跟著西施的舟,從若耶溪跟隨到了鏡湖,船上是人, 溪邊是人,人人都想一睹西施的風采。由此可見,西施的美多麼動人心魄。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白天出來採蓮的西施,夜晚就回到了越王家,西施不是一般的女子,她身系復國重任,她不僅是絕色美女這麼簡單,她是一個具有高潔精神的女子,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越國,最終幫助越王勾踐復仇成功。


唐詩究竟美在哪裡?李白的《子夜吳歌》告訴你答案

西施

歷史上寫過西施的,除了李白,還有王維。王維寫詩,用的是:“暮作吳宮妃”,而李白用的是“歸去越王家”。王維的詩是諷刺詩,王維重在表現一個人在面對貧賤和富貴時的態度不同,大眾對她的態度也有所不同,而李白的筆下重在抒情,他的出發點是為了歌頌西施,歌頌她的奉獻精神,歌頌她為國復仇,捨生取義。

《子夜吳歌·夏歌》的美,就在於李白筆下歌頌了西施的一生,他把西施從嬌美寫到了壯美。

《子夜吳歌·秋歌》-素潔的美

在古人的心目中,秋天的標誌性風物就是清輝萬里,隨時可見的月亮。秋天是陰的,所以秋天的月夜比秋天的白日更能顯出秋的季節,也顯出了高華的感覺。

唐詩究竟美在哪裡?李白的《子夜吳歌》告訴你答案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長安一片月”,形容出了秋天素潔的美,月的皎潔美也顯現出來,月亮本來就是靜夜之中的一個皎潔而柔性的存在,“萬戶搗衣聲”,整個長安的婦女,都參與到搗衣中了。

秋天最典型的女紅就是搗衣,搗衣不是洗衣,而是做衣服的前奏,秋天是要趕製冬衣的季節。月下的長安婦女,選擇在晚上,趁著月光來趕製冬衣,這麼經典的女紅場景,短短十個字,賦予了季節的典型特徵,宏大、細膩、而且高華。在“一片”和“萬戶”的背後,是天與地、月與人、光與聲的交相輝映,是一個非常宏大的場景。

“長安一片月”是秋色,“萬戶搗衣聲”是秋聲,有了秋色、秋聲,還缺秋風。颯颯秋風帶著涼意而來,怎麼表現秋風呢?

秋風能吹走落葉,能吹走暑熱,卻吹不走婦人們對玉門關外的丈夫的綿綿相思之情。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這兩句即寫了景,又在景中寓情。“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是寫情,卻在情中寓景,我們眼中的景也從天上寫到了地下,從長安城寫到了遙遠的玉門關。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這裡表達出了一種更加敦厚的感情,長安的女子是識大禮的,她們知道胡虜會平定,這是國家的大義,良人會回家,這是個人的私情。長安的思婦,懷念著丈夫,即顧全大局,又重情義,這最後的兩句把詩一下就把詩的境界昇華了,在這秋風秋夜中,彰顯出她們的家國情懷。

唐詩究竟美在哪裡?李白的《子夜吳歌》告訴你答案

《子夜吳歌·秋歌》的美,在於描寫的思婦們怨而不怒,哀而不傷。她們沒有撕心裂肺,沒有不斷地抱怨,同時也表達出婦人們一種平凡而深沉的情義,這些描寫格外地打動人心。

《子夜吳歌·冬歌》-辛勞的美

說到冬天,我們想到的就是冰雪,冬天應該是賞雪的。可李白的筆下,沒有體現冰雪的美,而是體現了一個飽經風霜的主婦趕製寒衣的辛勞之美。


唐詩究竟美在哪裡?李白的《子夜吳歌》告訴你答案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徵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徵袍。”一個"絮"字道出了冬的感覺,天氣冷了,該給正在外征戰的丈夫做棉衣了,絮了一層又一層,生怕丈夫抵禦不了寒冷。多少情義,都匯聚在一個“絮”字當中,“絮”的是棉花,“絮”的是思念,“絮”的是真情。婦人“一夜絮徵袍”的急切和緊張,一點也不亞於在邊關打仗的丈夫。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短短十個字道出了冬天刺骨的寒冷。平時我們表現冷,用的最多的就是皚皚白雪,寒風,可是李白不寫雪,照樣表現除出了冬天的冷。

寒冷的冬天,剪刀是冰的,露在袖子外面的手是冷的,針是冷的,每抽一次針,手就冷一下,細小的針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冰冷的剪刀了,那比針要冷上十倍,冬天的寒冷瞬時活靈活現呈現眼前。

在李白的筆下,即使是一個操勞的主婦,她也有一雙如玉的素手,寒冷的冬夜,就是針再冷,剪刀再涼,為了心愛的丈夫,她沒有放棄,而是意志更加堅定,一針一線,把思念縫製在冬衣中,她包含著對丈夫訴說的真情義。這焦急的針腳下,是綿長的相思,也是冬天最美的畫面。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最後的這兩句和開頭一樣的急。開頭的急在明朝役使發最後的急在於,幾日到臨洮。婦人由開頭的被別人催到結尾的催別人,急切的心情由此可見。

婦人的情緒為什麼反轉這麼快,當然是因為思念丈夫。李白用“幾日到臨洮”這五個字,表達出了婦人對丈夫的款款深情,幾多牽掛,就在催促中。

唐詩究竟美在哪裡?李白的《子夜吳歌》告訴你答案

《子夜吳歌·冬歌》的美,就在於這首詩寫的一波三折,語淺情深,盡顯民歌本色,多少牽掛,多少情義,就在這反轉的催促聲中。

結語:

李白的四首《子夜吳歌》,實際上是四首女性的讚美詩,《春歌》中的羅敷女和《夏歌》中的西施,不僅是絕色的美女,更是有著一身傲骨,她們具有的高潔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羅敷女的不慕權貴,西施的捨生取義,都歌頌了那個時代女子壯美的一生。

李白的這四首《子夜吳歌》,從時間選取角度來看,春歌寫羅敷女採桑,夏歌寫西施採蓮,秋歌寫思婦月下搗衣,冬歌寫思婦寒夜絮袍。春夏屬陽,所以春和夏用了白天的場景;秋冬屬陰,所以詩中用了夜晚的景色。

從人物角度來說,詩中春夏的主人公都是明媚鮮豔的女子,秋冬的主人公都是體味過生活苦辣酸甜的思婦

,其實這何防不是一個女子的成長經歷呢。

李白筆下的人生四季就是從青蔥如桑葉的小女孩,到明豔如荷花的大姑娘,再到經歷了離別之苦的婦人,最後到一個獨自挑立門戶、照應千里之外的征夫,這其實也是一個最豐滿,最美好的人生四季。

唐詩總能帶給我們美的感受,李白的《子夜吳歌》更是帶我們賞遍四季之美。


唐詩究竟美在哪裡?李白的《子夜吳歌》告訴你答案

李白

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