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江山靠哭,赵匡胤的江山靠喝,这些雕虫小技真的管用吗?

手心我心bxl版


蜀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无疑都是历史中声名远播的开国帝王。作为一代帝王,无论是潸然泪下的哭,还是尽情畅饮的喝,更多时候是一种政治姿态,传播需要的政治信号儿子。而真正的取天下,则难免金戈铁马,沙场厮杀,无论多么煽情的哭泣,豪情万丈的喝都敌不过枪林箭雨,毕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因为《三国演义》的广泛影响,本就宽厚仁慈的刘皇叔,更加展现的亲切无比。兵败当阳长坂坡,虽明知后有追兵,仍不放弃十万逃难百姓,宁愿与百姓共生死。当神勇无敌的子龙终于冲破千军万马,救的阿斗归来,岂料皇叔潸然泪下,道出,“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随之摔了自己的骨肉,此情此景时刻历历在目,皇叔之仁慈爱人可见一般。当曹操大权在握,大汉皇室蒙羞之际,人人都趋炎附势之时,刘备却以草根起家,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当看到已经沦为傀儡的汉献帝时,早已泪眼模糊,痛哭流涕,恨自己不能救社稷与危局,扶皇帝以正统。长者的仁慈,臣子的忠心皆在这行行泪眼里。

在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刘皇叔真的只有哭吗,刘皇叔又是如何建功立业的?

身处风云变幻,豪强并起,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即是乱世也是英雄建功立业的好时候。皇叔刘备以忠厚仁慈示于世人,打出去除汉贼,匡扶汉室的政治口号,后期即使偏安一隅仍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皇叔刘备不仅有政治目标以号召天下有识之士,更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求贤若渴。桃园三结义的忠肝义胆,不仅展示了忠厚仁爱的一面,更是为争取天下猎取两员虎将。三顾茅庐,可见皇叔刘备对人才的渴求与不舍,隆中之对,分天下大势,定蜀汉之基。曹操的青梅煮酒,更是说明刘备非池中之物,“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成就王图霸业的皇叔刘备岂止只有一哭了得。

不同于过往王朝对于威胁自身统治的封疆大吏,拥兵自重的行伍之徒,执行打压的政策,宋太祖赵匡胤可谓是别具一格,杯酒释兵权便轻描淡写间而又巧妙绝伦。

对于大宋初定,人心不稳,帝位来之不明,政权并存的情形之下,杯酒释兵权,无疑是最好的结局。经历了唐末藩镇割据,相互攻伐,拥兵自重的局面,专治统一的封建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拥兵一方而又不够忠心的军事将领,对于一个刚刚建立的政权可谓威胁之大。五代十国的乱局此时依然相互影响,天下统一依然渺茫,鹿死谁手未可知晓。一桌美味佳肴,一阵推杯换盏,身后荣华富贵的许诺,天子威严不可欺的现实,宁做治世之狗,不做乱世之人的无奈,岂料仅凭杯中之酒,便拿下足以撼动江山的兵马之权。即使多饮几杯,又有何不可呢。

历史中的宋太祖只会喝酒吗,大宋江山真的就是因为几杯酒而得来吗?当然不是,宋太祖不但谋略过人,更是文武双全。让我们认识一个真实的赵匡胤。

作为出身官宦之家,行伍之人的后代,赵匡胤本可以躺在前辈的功劳簿上。但他没有,他毅然决然离开养他长大的家,奔上仅凭自身之力的创业之路。他没有因为是官宦子弟,而拈轻怕重,恰恰选择了行伍之列,步卒之中。投身郭威旗下的赵匡胤作战勇猛,胆识过人,严于律已,忠诚不二,以身作则要求部队更显难能可贵。周世宗柴荣时代,太祖更是无不伴其左右,危难之际更是一阵疾呼,挽救战场危局,救主救国。至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太祖,所取得战功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懂得基层将士之苦,领略战场指挥之道,深谙官场倾轧之术。历经两君两朝,深领统一的政治目标,曾经冲锋杀敌,也曾官场倾轧,战绩辉煌而又不骄不躁,“忠心耿耿”,托孤之不二人选。此刻还有谁敢言太祖只会逢场作戏饮酒罢了。


商山长河


这是小说里讲的。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能征惯战,与曹操水平不相上下。赵匡胤是当时军中第一流,雄才大略,彻底结束了藩镇造反的局面。


沂蓝书院赵月光


不管用。

因为刘备的江山不是哭来的,赵家的江山也不是喝来的。

我们经常在社会上听到什么酒局、饭局多么重要之类的传言,就误以为这些小伎俩是事关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真是大错特错。这些伎俩充其量只是助推,早在酒局、饭局之前,双方已经已经充分考量过合作可能性,那个时间点事情就已经定了。

刘备和赵匡胤的江山自然是凭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君不见老刘老赵战场冲杀时候的惨状,那真真是死里求生。老刘常年寄人篱下还能有一班兄弟跟随,个人魅力不可谓不高,三顾茅庐请出诸葛,识人之能不可谓不强,既有人合之利,一有机缘当然龙腾入海任君游。

老赵跟着柴荣那么多年,套路学了个精深,又会做人,军中拉了一帮铁杆帮他披袍子,成事也只看主上的情况罢了。

所以呀,还是强化自身方为上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