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脫貧攻堅|外來客成了標準的本地人

“主體工程要儘快完工,再也等不得了。買不到磚和水泥的事,我來協調解決。”皮膚黝黑、中等身材,被當地人稱作“女漢子”的邱婷正向村民阿基友叄瞭解住房遲遲不動工的原因。

邱婷是四川省簡陽市一名紀檢幹部。2018年6月,她主動請纓,來到涼山州普格縣大坪鄉,掛職鄉黨委副書記,開始了為期三年的脫貧幫扶工作。

初到大坪鄉,陌生的工作環境、不同的飲食習慣、與群眾交流的語言障礙,對於邱婷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畏難情緒一度佔據了上風,她總喜歡揀熟悉的文字工作做,不願走村入戶。看著成天窩在辦公室的邱婷,當地幹部常常調侃她,“皮膚這麼白,一看就經不起風吹日曬。”

很快,邱婷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我是要全程參與大坪鄉脫貧攻堅的,如果困難工作靠邊站、複雜工作別人幹,把自己當‘外人’,還不如不來。”為了在彝區紮下根,她給自己立了一道軍令狀——去大坪最高的山、走最難的路、啃最硬的骨頭。

走訪易地搬遷項目,到烤煙收購點幫助群眾卸貨、過秤,挨家挨戶宣講“四好”創建,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從必須有人陪同到獨自一人開展工作,從飲食不習慣到蹲在田間地頭吃土豆、喝酸菜湯。邱婷的足跡慢慢遍佈大坪鄉各個村落。

堡裡村是大坪鄉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氣溫相對較低。2018年8月,邱婷到村裡走訪,一個衣著單薄、站在火堆旁烤火的小女孩引起了她的注意。

“小朋友,你幾歲了?今天不放假,怎麼沒去上學呢?”面對詢問,小女孩沒有回答,只是露出靦腆的微笑並遞給邱婷一包烤玉米,說這是他們這裡最美味的。直覺告訴邱婷,小女孩可能輟學在家。

為了搞清楚情況,邱婷一直待在小女孩家裡,直到大人回來。交談中得知,小女孩名叫格爾麼色宗,10歲,父母離異,母親在外務工,一直在舅舅家生活。由於家中經濟拮据,格爾麼色宗沒讀過書。

“你想上學嗎?”離開的時候,邱婷問格爾麼色宗。她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一連好幾天,邱婷來回於大坪鄉堡裡村和鄉中心小學校,反覆做格爾麼色宗家裡人的思想工作,協調學校、爭取支持,幫助辦理學籍、入班、住宿等事宜。

邱婷深知,送一名失學兒童上學雖然只是教育扶貧的一個“小數點”,卻是帶動移風易俗、鞏固脫貧成效的關鍵一環。到大坪鄉後,她化解失輟學生299人,啃下了控輟保學這塊硬骨頭。

除核查失學兒童、勸返復學外,每天步行約10公里,走村串戶,收集解決村民訴求成為邱婷開展幫扶工作的主要方式。

2019年9月的一天,邱婷到收購點幫助菸農銷售烤煙,無意間聽到堡裡村村民的抱怨:“1、5組的路太爛、太陡了,剛剛騎車差點摔下山坡。”

“要想富、先修路。”這個簡單的道理邱婷自然懂,她冒雨來到20多公里外的堡裡村山頂,查看道路狀況。

坡陡路滑,磨平鞋底的運動鞋變成了“水泥鞋”,全身沾滿泥點子。不到3公里的泥濘路,走了2個多小時。也正是這樣,邱婷真切體會到村民盼望修路的急切。

規劃道路建設、尋求資金支持。半個月的奔波忙碌,爭取到124萬扶持資金。為了儘快把路修好,邱婷幾乎每天帶著乾糧,在項目現場蹲點督促,皮膚慢慢變得跟當地老鄉一樣黝黑,村民們開玩笑說,她這個“外來客”已經變成了“標準的本地人”。

作為大坪鄉幫扶工作隊隊長,邱婷帶領幫扶人員活躍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貧、技能培訓等各條脫貧戰線。工作隊先後協調開展117戶易地搬遷、148戶東西部協作、40戶彝家新寨項目建設,推廣發展1000餘畝蠶桑產業,通過幫扶單位以購代捐,實現村民年均增收700餘元,181戶842名貧困人口按期脫貧。

“2020年,大坪鄉還有99戶492人的脫貧任務,這口氣不能松。”邱婷說。(通訊員 晉兆東 | 責任編輯 郭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