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科技抗疫:北斗高分、無人裝備、紅外和毫米波等發展機會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卫星遥感:助力复工复产监测

卫星数据广泛应用于复工复产监测

据新华网报道,可使用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等数据获取船舶、机场、夜间灯光、农田数 据等信息,监测复工复产进展。

► 中国沿海及内河的船舶活跃度正在快速提升:通信卫星和岸基基站可以获取船舶自 动识别系统(AIS)发送的船舶位置、速度、吃水深度及危险货物等信息。根据数据 显示,3 月 16 日中国港口船舶航迹密度较 2 月已有明显提升,渤海湾至长江口,以 及北部湾区域,船舶航迹明显扩展,说明船舶出港、航行的活跃度大大提升。

航空航天科技抗疫:北斗高分、无人装备、红外和毫米波等发展机会

航空航天科技抗疫:北斗高分、无人装备、红外和毫米波等发展机会

► 卫星遥感数据显示,中国夜间灯光数据正在回升:遥感卫星可观测夜间地球表面的 光亮(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如居住区、工业区,甚至渔船照明、火灾等),可通过量 化计算来衡量人类活动的活跃程度。根据新华网2报道,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夜间灯 光亮度自 2 月下旬起出现提升。

航空航天科技抗疫:北斗高分、无人装备、红外和毫米波等发展机会

► 卫星遥感数据显示,分区分级恢复春耕生产已见成效:卫星遥感可通过红外光、近 红外光观测植物叶绿素水平的变化;地面植被生长越好,反映在数据制图中则绿色 更深更浓。根据新华网报道,以山东第一大灌区位山灌区为例,3 月 5 日的叶绿素 水平较 1 月 20 日已明显提升。

► 高分卫星助力“火神山”建设“云监工”。据新华社报道,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 山医院建设期间,国防科工局重大工程专项中心调整了高分卫星任务,为现场施工 提供遥感观测。高分卫星任务管理项目团队规划高分七号卫星在轨测试任务,统筹 星地资源编排卫星业务测控计划、地面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计划,为全程观测医院 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卫星遥感市场前景广阔

卫星遥感是卫星产业与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结合点。近年来我国遥感卫星发射数量明显 增加,航天央企与民营资本积极介入,高分系列、高景一号、吉林一号、北京二号、珠 海一号等遥感卫星星座建设正在推进。对于卫星遥感应用类企业,我们认为核心竞争力 在于:1)数据精度和数据处理技术处于领先地位;2)具有清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防 务、基础设施测绘、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值得重视。

航空航天科技抗疫:北斗高分、无人装备、红外和毫米波等发展机会

北斗卫星导航:融入抗疫各个环节

掌握人员流向,切断病毒传播

► “人员轨迹”精准绘制。四维图新和航天科技集团密切合作,为地方政府开发了车 辆监控平台,通过出租车上的北斗定位终端,可调取精准行车轨迹及时间数据,快 速找到密切接触者。

► 北斗大数据平台助力精细化管理。合众思壮联合江苏无锡市共同开发出“锡社通” 小程序,广泛接入小区门禁系统。通过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实现了小区(楼 宇)出入通行的无接触管理,缓解了基层社区的压力,实现了“千人千策”的精细 化管理。

► 高精度定位确保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火神山建设等对测量提出了 “苛刻”的要求:一要准、二要快、三要快上加快。北斗高精度定位设备确保工地 大部分放线测量工作一次完成。

引导无人设备,助力消毒物流

► 引导无人机精准投递物资。基于北斗系统的“疫情区应急作业”有北斗高精度定位, 并接入了中国电科集团研发的智能无人运投管控系统。只需在卫星影像上精确选点, 规划航路信息,一键起飞和降落,实现无人化智能控制和精准投递物资,减少人员 接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 引导无人机巡检、喷洒消毒液。千寻位置公司开发了“无人机战疫平台”,匹配供需 双方信息,用无人机帮助政府、社会机构完成巡检、喷洒消毒液等工作。全国已经 有上万架无人机接入千寻位置提供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依托北斗厘米级的导航 定位能力,能够避免各类因为喷洒不精确带来的安全问题。

► 引导无人车运送物资。京东无人配送车通过接收高精度北斗设备输出的经纬度,来 实时确定车辆的位置和状态,从而为自动驾驶指路。

航空航天科技抗疫:北斗高分、无人装备、红外和毫米波等发展机会

北斗三号 2020 年 5 月即将组网完成,产业前景较为乐观

专用车公务车、农林渔业、公共安全等领域是北斗导航的重要应用场景。根据新华网报 道,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运抵发射场,将于 5 月发射。届时,北斗三号完整系 统将全面建成并向全球提供服务。北斗系统已在专用车、农林渔业、公共安全等领域实现 应用,关注北斗在新兴领域的应用:1)物联网:自动驾驶、智慧物流、室内外一体化定 位、电子地图等场景,优势企业如千寻位置、星舆科技正在布局;2)智慧城市:将时空 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优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航空航天科技抗疫:北斗高分、无人装备、红外和毫米波等发展机会

“无人化”设备在特定领域有较大的人工替代优势

无人机:非接触、全天候、兼具监测和运输功能

► 无人机扫街巡检 站得高、看得远、查得准。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神飞公司派出无人 机进行防控作业。1)无人机向市民实时传递防疫政策和防控知识,对违规聚集、未 佩戴口罩的人员进行劝导,将异常情况实时传递到疫情管控人员的手机界面。2)加 载高清红外相机,提升夜间巡逻效果,增加 AI 人脸识别、人物和车辆跟踪等功能, 提升巡检质量和效率,降低巡检成本。3)疫情期间,由于道路封闭,人员和车辆通 行受到严格管控,输油管线的日常巡检工作遇到困难。采用无人机可以全天候、无 死角监测管道周边情况,使管道巡线工作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保障油品输送安全。

► 无人机战疫平台驰援一线 借助北斗定位精准喷洒消毒。

由兵器工业集团和阿里巴 巴集团共同发起成立的千寻位置公司发起“飞翼行动”,搭建无人机战疫平台。无人 机能够对需要的区域进行喷药消毒、巡检喊话等防疫作业。全国上万架无人机已经 接入千寻位置提供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按照系统生成的航点以及飞行路径,能 够执行厘米级精度的飞行,实现精准喷洒。

► 无人机为医院投送防疫物资。2 月 12 日上午,首架“疫情区应急作业”无人机降落 到武汉金银潭医院,将急需的医疗和防疫物资送到医护人员手中。当日,无人机共 运输紧急医疗物资近 20 架次,总载重 70kg。截至 2 月 10 日,中电科已在全国范围 内集结了 10 公斤至 1.5 吨载重无人机上百架,根据需求就近调配运力资源,快速投 入应急物资运输保障。

特种机器人:为医护人员减轻负担

► 机器人助诊:为医护人员减轻负担。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与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单位 联合研制了智能巡诊机器人,集巡逻、测温、导诊、问诊、消毒、陪护等功能于一 体。该型机器人在 ICU 病房自主行走,具备对药瓶的视觉识别和视觉引导下的机械 臂自主抓取功能。用智能机器人替代医生进入隔离病房,进行全病区、全流程、全 天候不间断的巡诊等工作,可大大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被感染的几率。

► 双臂特种机器人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航天科技九院 773 所研制的仿生机器人 可代替人完成四类一线工作。1)进行人员测温、车辆信息识别、违法人员及车辆 拒止;2)区域巡逻、安检及消毒作业;3)直接面向病患,提供非接触式辅助医疗。 借助机器人搭载的低延迟随动操控及高清立体视觉系统,实现由医护人员进行非通 视条件下的隔离操作,机器人在现场完成问询、医疗指导、生命体征检测等工作; 4) 可疑物、危害物搜索及处置应用。借助其双臂协同工作能力及高清视频回传能力, 机器人可实现双臂协同检查操作,代替人搜排可疑物。

红外和毫米波技术等助力公共场合人流检测

红外测温仪是疫情检测的必需产品之一

国务院已经将红外体温检测仪纳入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发热是检测新冠肺炎的方式之一。 在机场,口岸、铁路等人员流动性较大、较密集区域,进行常规体温检测是必要的。红 外体温计包括固定式(红外筛检仪)和手持式(包括红外额温计、红外耳温计)等两大 类。固定式适合在人流量较大场合进行体温快速排查,需求较为迫切,相关公司有兵器 工业集团夜市集团、大立科技、高德红外、睿创微纳、久之洋、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

航空航天科技抗疫:北斗高分、无人装备、红外和毫米波等发展机会

航空航天科技抗疫:北斗高分、无人装备、红外和毫米波等发展机会

远距离虹膜识别测温一体机适用于办公场所等场景。航天科工二院 203 所推出“远距 离虹膜识别测温一体机”产品,兼具远距离红外热成像温度检测技术、远距离虹膜身份 识别技术于一体的人员健康及身份识别设备,能够在人员不摘下口罩的情况下进行体温 测量,同时进行身份识别验证,具备秒级识别、秒级测温的特点。在疫情期间能够满足 人员零接触的防护要求,为人员的健康平安提供技术保障。

航天制造毫米波人体安检仪助力机场防疫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 35 所研发、设计、制造的航天海鹰 AI 毫米波人体安检仪在疫情 阻击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航天海鹰毫米波人体安检仪凭借其“非接触、全覆盖、通过 快”特点,可自动探测出藏匿于体表的金属或非金属嫌疑物,降低安检员与旅客之间近 距离传播病毒的可能性。这种方式既大幅缩短了检查时间,也减少了人员接触,使机场 安检在非常时期变得更安全。该产品通过了中国民用航空局 A 级许可认证,目前已在全 国近 10 个机场投入使用。

市场空间及投资机会:红外测温仪 1 月 30 日被国务院纳入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其采购和 安装主要分布于武汉及各主要城市机场、车站、医院、学校以及各大型企业等。2020 年 2 月 2 日工信部答记者问时提到:整个需求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大概 6 万台,手持式 约 55 万台。我们预期市场规模大约在百亿元左右,多集中于一季度释放。

航空航天科技抗疫:北斗高分、无人装备、红外和毫米波等发展机会

中电科“一网畅行”大数据系统

► 中国电科“一网畅行”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具有数据权威、精准评估、 体系联动、有效管控等优势和特点,已投入应用单位 618 家,技术对接单位 139 家, 达成意向单位 283 家,累计服务人次达到 3.47 亿次17(截至 3 月 8 日数据)。3 月 18 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正式推出“一网畅行”APP,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下载使用。 “一网畅行”系统获得了卫生健康、交通、铁路和民航等多部门 1000 多万条的权威 数据支持,数据采集、存储、管理、使用等全流程,且具有较好的公众隐私安全。

航空航天科技抗疫:北斗高分、无人装备、红外和毫米波等发展机会

► “一网畅行”大数据系统与太赫兹安检设备等信息技术产品融合升级。快速安检系 统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部署启用。出行旅客在安检时,只需“刷”一下身份证, 设备内置的“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会自动通过后台权威大 数据模型比对碰撞,按照人员健康状态生成四种类型,精准筛选出安全人群和密接 人群,同时设备的远程红外测温功能,还能对旅客进行无感知体温探测,减少等待 时间、提高通行效率。除了适用于机场,该系统还可为轨交、医院、监狱、企业、 学校等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航空航天科技抗疫:北斗高分、无人装备、红外和毫米波等发展机会

承担“口罩机、压条机”等研制生产任务

国企积累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响应国家需求的快速反应,技术攻关方便显示出较大的 优势。在之前口罩等供给不足的情况下,航空工业、兵器工业、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 子集团等均快速投入设备生产,缓解供给压力。

► 航空工业集团。航空工业集团组建口罩机、压条机紧急任务研产团队,明确制造院 和贵航股份两家抓总单位的牵头责任,组织分布在 6 个省的 14 家单位的近 800 名研 产人员全力投入研产工作。在口罩机研产线上,制造院仅用 16 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首 台样机的研制。在压条机研产线上,航空工业贵航股份仅用 7 天即研制出首台压条 机,并在 15 天内完成了 50 台压条机生产任务。

► 兵器工业集团。国资委下达兵器工业集团的口罩机、压条机各项研制任务提前完成、 产品陆续交付并实现批量生产。兵器工业集团明确江麓集团、凌云集团太行公司、 一机集团负责平面口罩机研制,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与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江麓集 团、一机集团负责压条机研制,2 月 23 日,兵器工业集团 12 天完成首台压条机样 机研制,2 月 26 日交付用户,并已批量生产;2 月 27 日,兵器工业集团 16 天完成 首台口罩机样机研制,3 月 2 日交付用户,并已批量生产。

航空航天科技抗疫:北斗高分、无人装备、红外和毫米波等发展机会

► 中国船舶集团。按照国务院及国资委的安排部署,中国船舶集团所属八院、汉光重 工双线作战共同开展口罩机和压条机样机研制和量产,所属七一五所开展超声波点 焊机关键部件研制和量产,仅用 11 天时间完成了 N95 口罩机、平面口罩机和压条 机样机研制,从第 15 天起就实现了量产设备连续供货。

► 中国电子集团。中国电子旗下中电锦江受四川省机械研究院委托,紧急承担了近 200 套口罩机超声波焊机电源的研制和生产任务。

运 20、直 8 等大国重器走上抗疫战场

► 国产运 20 大飞机向武汉空运医疗队员和医疗物资。2 月 13 日凌晨,我国出动包括 中国自主研制的 6 架运 20 在内的 3 型 11 架运输机,分别从乌鲁木齐、沈阳、西宁、 天津、张家口、成都、重庆等 7 地机场起飞,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物资。这是我 国首次成体系大规模出动现役大中型运输机执行紧急大空运任务。运 20 是中国航空 工业集团自主研发制造的首款 200 吨级的大型多用途运输机,2013 年 1 月首飞成功, 2017 年 7 月列装。

► 雄鹰直 8 出征 架起空中生命线。2 月 12 日,由航空工业研制生产两架国产直 8 大 型运输直升机,由武汉市向襄阳、宜昌地区转运口罩、防护服、手套、药品等 600 件共计 4 吨防疫医疗急需药品和紧缺物资。机组克服武汉地区浓雾、能见度差等 不利因素影响,圆满完成 4 吨防疫医疗急需药品和紧缺物资转运任务。

航空航天科技抗疫:北斗高分、无人装备、红外和毫米波等发展机会

航空航天科技抗疫:北斗高分、无人装备、红外和毫米波等发展机会

(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中金公司)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