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朝代不断更迭,您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亘古闻今


这个问题现在有个专业的说法,我们叫做“历史周期律”,也就是政权出现兴盛衰退、循环往复的一种周期现象。

01.历史周期律的表现方式

中国自夏商周开始到清朝为止,任何一个朝代都诞生于旧时代无法调和的社会矛盾中,他们通过强硬的军事或者政治手段,对国家的资源进行再分配从而缓解旧的社会矛盾并建立新的政权。

在新政权建立伊始,由于旧的社会矛盾得到缓解,国家财富得到重新分配,人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生活稳定富足,社会出现兴盛的良好局面。

但是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以土地为代表的生产资料再次进入兼并状态,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激化。

在这个过程中,政权通过政治力量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的能力逐渐下降,社会矛盾向不可逆转的方向发展;或者政权的政治力量无法再平衡其他集团的利益,各既得利益集团的矛盾激化,这个矛盾在某一天因某个具体事件爆发,社会开始进入动荡衰退的局面。

最终,经过各种力量的斗争,社会财富得以再次进行分配,旧的政权被推翻,新的政权被建立,一个轮回完成。

02.历史周期律的内在原因

出现历史周期律的原因,一般不外乎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政策问题。

1.疯狂的土地兼并无法得到遏制

▲明朝地图

土地兼并问题在历朝各代都是一个严肃的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是古代中国各王朝灭亡最深刻、最根本的原因,在此,我只拿明朝举例。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下令,大明诸侯王不事生产,不从政,一切供养由朝廷负担。而王族所占的土地比例,又远远高出国家税收来源的自耕农。

天下之人,占天下之田不及一半,却要纳天下之粮。作为国家税基最基本单位的自耕农,承担着整个国家的税收,但是他们手中的土地,还不及王族、地主阶级手中的土地多。这就是当时的残酷现状。

以至于明末发生天灾的时候,百姓死伤无数,被断绝活路的流民最终走上了武装起义的道路,并喊出了“吃他娘、喝他娘、打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

明朝末年只是古代中国历朝各代的一个缩影而已。之所以拿明朝举例子,是因为明朝不但有传统意义上的地主阶级,更有人数庞大的皇权贵族凌驾于人民之上。

这些得利阶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进行着土地兼并,导致整个社会上大量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再沦为流民,判后落草为寇,最后直接武装起义。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私有制下土地兼并无法得到控制,迫使整个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最终导致自耕农和佃户纷纷破产是古代王朝覆灭最根本的原因。

土地兼并是经济问题中最根本的因素,并且在普遍的土地兼并下,自耕农的减少会逐步导致国家财政的崩溃,国家需要税收,就需要加大对剩余自耕农的征税力度,这会加剧自耕农的破产速度,加速王朝的衰败。

2.政权执政能力的落后

▲元朝地图

历朝各代,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都要依靠政权强大的执政能力和再分配制度作为保障。政权通过调整社会财富的分配,使其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保障各方面的基本利益,那么就不会爆发尖锐的社会矛盾。这里我拿元朝举例。

元朝建立以后,统治者着手重新调整社会财富,把全国人口划分四等,以等级确定各自的利益。由于这种分配方式在国家建立伊始就使社会财富出现了巨大的倾斜,所以,元朝只经过了短短的几十年时间,社会矛盾就已经激化到无法协调的地步。

继而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揭竿而起,开始反抗元朝的统治,经过军事斗争,把元朝赶回漠北,重新建立了政权。

政权能够建立的基础就是依靠自己强大、独断的执政能力重新分配社会资源,改革旧时代的弊端,将社会资源的分配经过调整使其进入一个合理的状态。如果这个政权无法处理这个问题,直接在资源分配方面激化了这个矛盾,那么这个朝代注定是一个短命的朝代。

用现在时髦的话讲,这叫做:执政能力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私有制下资源兼并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政权的执政能力跟不上,无法通过调整和分配资源缓解社会矛盾,那么不等土地兼并逐步显现危力,社会矛盾就会提前爆发。

3.激进的政策

▲秦朝地图

最后我再讲著名的短命王朝,比如秦朝和隋朝,他们在更加短的三二十年间就走完了从建立到灭亡的过程。社会资源的分配刚进入一个新的轮回,生产发展尚未开始就灭亡了,这是由于王朝政策过于激进,短时期内的政策压力已经超出了人民的生存极限。

秦朝建立以后,纷乱的战国局面结束,人民终于有了一个统一的、和平的、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局。但是秦朝为了抵御边境的军事威胁,在同时期内修筑长城、增建驰道、修建皇陵以及大量的宫殿。

原本人民以为战争结束,能够过好日子了,结果等来的是朝廷对百姓更加无度的所求,等来的是更加严酷的苛政。

隋朝也类似,隋朝灭陈以后,中国动荡分裂的局面结束,经过开皇年间的恢复,人民终于对生活又有了美好的希望。结果到了大业年间,挖运河、征高丽,征调民夫、盘剥税收的事情层出不穷。

一天一碗饭能吃饱饿不死,百姓都不起来闹事,结果现在是三天都不见得有一碗饭。虽然运河修了有好处,高丽打了有好处,但是你总不能让我饿死在黎明时刻吧。

于是,面对这些短期内竭尽民力的激进政策,人民选择了起义,选择了推翻暴政。

这是王朝灭亡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政策过于激进,虽然这个政策的前景可能是好的,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对百姓的剥削已经使得他们无法活到明天。那么,这个前景远大的政策跟他们就没有关系了。

03.综述

古代王朝的覆灭,归根到底还是经济矛盾、政治矛盾、短期内的政策压力得不到缓解引起的。

在经济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私有制下的土地兼并是合法的,但是国家的纳税单位却得不到土地兼带来的好处,反而在土地兼并中失去生产资料,加剧社会矛盾的锐化。而自耕农的大量破产又严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因财政收入恶化再引发下一轮加税周期,进入恶性循环。

在政治上,王朝对社会资源支配的能力和欲望,影响着王朝的经济决策和执政能力。当王朝不愿意再调整资源分配的时候,就意味着王朝应对社会发展的执政能力的退化,这无疑会加剧社会的撕裂。

在政策上,如果短期内的政策是竭泽而渔式的,直接瓦解了当下人民的生产生活能力,那么就不需要等到经济、政治出问题,一定会有人出来反抗暴政。

古代朝代更迭的原因,一般都跑不出以上三个原因。

但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南宋,不同于同样偏安的东晋,南宋相对来说国内矛盾激化的情况并不像其他朝代末期那样厉害。

但是长久重文轻武的政策,偏安一隅的心态,加上元朝强大的骑兵作战能力,虽然在百姓的支持之下,最终也落得个亡国的下场。这虽然有政策方向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军事的原因,所以,没有列入第二部分单独讨论。


风陵流度


利益分配不均,贫富两极分化。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王朝变更,朝代变更,最终的受益人终究只是那一小撮人,而从者则是数以万计。相较于封侯拜相的带头大哥们,人数众多的劳苦大众换来的那点可怜的微末改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为什么还要参与,要“抗争”呢?不过是讨个吃食,混个饱死。世人皆贪生,没什么理由能让一个人放弃生,而去赴死。如果不是被逼无奈,走投无路,是决然不会走上灭九族的造反之路。

想当年,洪武皇帝未发迹之时,只是于寺庙中做个挂单的行脚僧,能混口饱饭便以心满意足,更无它求。某日接到旧时好友汤和邀约一同造反的信件后犹豫再三,终究拿不定主意。如果不是知道有人要揭发他,趁夜遁走,大概元之后的历史也要跟着改写了。

帝王将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左右历史,但最终创造历史还是劳苦大众

历史的车轮就是在一次次的抗争中,被不断推动的。所以说,朝代变迁终究只是表象,社会发展的需要才是根本原因,而这种需求是由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所决定,这种“美好”,于乱世可能只是每日一餐汤饭的奢望,于盛世便是谷满仓,人安好,膝下儿孙满堂的富足。

最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人民只要安居乐业,天下自然太平无事。


五经博士


中国历史中很多掌故,一直对统治阶级有误导!

“真龙天子现世”,出生异象,天现祥云,每一位开国皇帝都是圣天子百灵相助,出征打着飞龙旗,飞虎旗,飞豹旗,叱咤风云般八面威风。

于是皇帝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中,真把自已视为真龙天子。

龙生龙,凤生凰,传位几代下来,名曰:“家天下”

家有五囗,出一牲口,有不争气的子孙,不求上进,贪图享乐,视万民为草芥!皇帝象神仙似的,让万民供起来。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民为水,君为舟...

如此情形,农民起义成了推动历史的车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