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死亡率仅次于癌症!全球首要致残原因!谁会是下一个

※关注宜生到家,最快最全的健康健身、美容养颜、美食养生资讯。

上周,一个叫“走饭”的名字悄悄地爬上了微博热搜榜。

这是一个让大众感到陌生,却被部分人视为精神符号的名字——她属于一个平凡的90后南京女生。

警惕!死亡率仅次于癌症!全球首要致残原因!谁会是下一个

走饭的微博

2012年的春天,她因患有严重抑郁症,最终选择上吊,亲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曾用微博定时功能制作了一架穿梭时空的时光机,在自己死后和这个鲜活的世界挥手道别。

7年后的今天,走饭的微博粉丝达到了40万,而那条告别微博的转发则逾10万,评论更是超过了100万,并仍在保持每日高速增长。在同名微博超级话题里,超过4000名抑郁患者或有抑郁倾向的人活跃着,他们把这当成自己的秘密树洞,有人发泄后继续戴上微笑生活,有人言语轻描淡写转身便作别人间。

警惕!死亡率仅次于癌症!全球首要致残原因!谁会是下一个

走饭遗言微博下的评论

无独有偶。

1989年3月26日,25岁的青年诗人海子,因抑郁、精神分裂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2003年4月1日,华人影星张国荣,因抑郁从酒店24楼一跃而下。

2017年4月27日,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多年饱受精神摧残后上吊自杀。

同年12月18日,韩国偶像明星金钟铉,因严重抑郁在家烧炭自杀。

2018年9月4日,21岁的抑郁症女孩在四川峨眉山跳崖身亡。

..........

抑郁症像一个无法预知的定时炸弹,危险,破坏性十足。它被患者藏在保护色下,随时可能被引爆。


1


近年,有媒体曾街访路人对抑郁症的看法,得到的大多是对此不认同、不了解的回答。

-“抑郁症不就是不高兴吗?”

-“我也经常不高兴,你矫情什么?”

警惕!死亡率仅次于癌症!全球首要致残原因!谁会是下一个

但有数据表明,抑郁症的死亡率仅次于癌症,终生发病率为10%-15%,自杀率则达到了15%

在中国,每年抑郁症自杀的人数,达到了30万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目前全球抑郁症患病率约为4.4%,患病人数高达3.22亿人,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首要致残原因

警惕!死亡率仅次于癌症!全球首要致残原因!谁会是下一个

据资料,抑郁症的成因大致可分为两种:

·生物学因素-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

·心理、环境等因素-如病前抑郁性格特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等

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导致抑郁症患者患病的因素都不是唯一的,而是几种类型的复合与交互。除了病因复杂难纠,抑郁症的复发率更是高达75%~80%,这意味着多数患者若发作3次以上可能就需要长期治疗,甚至是终身服药,并定期至门诊观察情况。

然而,纵使如此,抑郁症却也不是绝症,它是种慢性疾病,是可以治愈的。

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和科学治疗,在抑郁症的预防和康复环节起到了关键作用。


2

前天,我们在数以百计的后台留言中,看到了这样一则:

警惕!死亡率仅次于癌症!全球首要致残原因!谁会是下一个

警惕!死亡率仅次于癌症!全球首要致残原因!谁会是下一个

警惕!死亡率仅次于癌症!全球首要致残原因!谁会是下一个

一封焦虑的来信

虽然,从这位朋友的字里行间中不难看出,她由于长期的生活、家庭问题而背负了相当大的精神压力。

但这到底是不是抑郁症?

这里有一张抑郁症相关诊断标准的概括示意图,可供对照:

警惕!死亡率仅次于癌症!全球首要致残原因!谁会是下一个

当然,除此之外,网上还有例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症测试表》等测试也可作为侧面参考。但这些都不能作为患病与否的最终判断,如果您感觉自己有抑郁倾向,建议您及时就医检查、科学诊断,防范于未然。

中国有9000万抑郁症患者,就医率却不足10%,意味着至少有8000万患者未得到有效的治疗,这将导致的后果,可能是患者的病情拖延,可能是病情的恶化,更可能会无可挽回。


3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如:心理治疗、睡眠剥夺治疗、光疗和电痉挛治疗等,当代使用的治疗方法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

不止如此,意大利的医生们曾指出:“阳光是治疗抑郁症的良药。”

营养学方面有调查表示:“抑郁症也与营养不良有关。宜食富含维生素B1、B6、B12或高蛋白、高纤维、高热能、具备润肠作用的食物。”

警惕!死亡率仅次于癌症!全球首要致残原因!谁会是下一个

美国也曾有大量专业研究表明:“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是有助于消除轻微抑郁症的。”

出身中医世家、拥有20余年临床经验的宜生到家中医专家刘彦翀对此则认为:“从中医角度看,抑郁症初期多和肝气郁结、情志所伤有关。不少抑郁症患者由于长期生活工作压力较大,或遭受了负向事件刺激,引起五脏气机不和。调畅气机、移情易性是治疗的原则。结合实际病情,可选择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方面,可使用中药汤剂、中成药和非药物治疗,如针灸、拔罐、走罐、耳针等。另外,日常生活中可加入适当运动、培养新的兴趣爱好等,释放压力、提升积极性与自信心。”

林奕含曾在她的作品《石头之爱》中写到这样一句话:“精神病患的定义是:无论与谁在一起,都无法真正幸福。做什么美人、千金、天才,我只想健健康康地爱人,健健康康地被爱。”

希望社会对这些时刻在与自我抗争的人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关注、理解和温暖的关爱。

*文中部分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关注宜生到家,最快最全的健康健身、美容养颜、美食养生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