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以下文章来源于杜绍斐 ,作者杜少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AphroditeS.E.N.S. - Sound. Earth. Nature. Spirit vol. SPIRIT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这两天,英国抗疫正酣,BBC从中国请来一位文化老炮,抚慰隔离民众的心:

「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 -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初中语文课本里那位唐代诗人,杜甫。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为将这位东方老炮请上台面,让在家隔离、饱受疫情焦虑的民众真正对杜甫作品产生共鸣,BBC动了真格。

历史学家兼纪录片主持人迈克尔・伍德操刀;国宝级演员,《指环王》甘道夫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爵士朗读,充分显示对东方诗圣Respect。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不仅老艺术家出镜,制作也下功夫。他们沿着杜甫的人生路,从出生到入仕,到战乱流离,最后埋骨,从黄河到长江三峡,再到湖南的山峦追寻他的足迹,还原了这个诗人伟大一生。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大概是疫情已足够闹心,这回,BBC没有高级黑,而是正能量称赞了杜甫应有的「大家」地位。

要知道,此前,多数欧美观众了解的中国人有Bruce Lee,成龙,甚至是邪恶人物留着大辫子的「傅满洲」。此次BBC挖掘这一素材,可以说勘测到一大块文化宝藏。

他们将杜甫奉为中国莎士比亚、但丁,东方首屈一指的文化符号,甚至他们承认,某种意义上,杜甫比他们的莎士比亚更伟大。

是的,原本高傲冷峻、说话拿腔拿调的盎克鲁撒克逊人难得地低下头颅,真诚评价这位东方大师:

「中国最伟大诗人似乎配不上他的影响力,在西方文化文明,没有一个可以与他对比的形象, 一个体现了整个民族共同的道德情感的人。」

杜甫,甫哥,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最璀璨的一颗星——

今天,西方人疫情期间还主动认识他、理解他、将他奉为正能量代表,便是这位东方大师又一次被后世认可。

具体,英国人如何致敬这位东方圣人,请听我一一道来。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纪录片一开始,迈克尔・伍德就普及了中国诗歌历史,还不忘赞赏一把东方诗歌渊源:「中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距今已有3000多年,比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还古老。」

随后,纪录片一共朗诵了近十首杜甫的名篇,《状游》、《梦李白》、《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秋野》、《阁夜》等。

这其中,翻译是个极其麻烦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的古诗翻译成英文极难,大致总结为下面5点:

  • 最基本的中文用韵和平仄在英语并不存在;


  • 文言文短小精悍,短短几个字可能翻译成英文需要一两句话;


  • 古诗多用典,要读懂这些典故需要足够相应的中国文学常识基础;


  • 汉语是高语境文化,讲究意境和水墨画的「留白」,对于低语境文化的英文来说太过含蓄晦涩。


  • 更何况,杜甫用词虽然没有李白奇谲,但反映现实,更显深邃,沉郁顿挫,含蕴深长,典故众多,不是轻易能翻译出来的。


确实难为这帮老外。但为让更多西方人了解杜甫,他们也只能抓大放小,尽力还原: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比如《梦李白》,这首诗表达的是李白流放夜郎后,杜甫对朋友的忧虑,翻译节奏上特别注意了「沉重感」。

第一句「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译为:「Separation by death, in the end, you get over. Separation in life is a continuing grief - 被死亡分开,到最后也就结束了,活着分开却是持续不断的悲痛。」

尽管英文侧重直译,表达出生离比死别更心痛沉重的感受,翻译上,英文也跟随中文追求开头上的对仗,用了两个Separation,用结构表达了沉重情绪。

第二句「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译为:「But you’ve been in my dreams as if you know how much I miss you - 你知道我有多么想念你,于是来到了我的梦里。」

虽说少了点中文吟诵感,但换英式韵律表达杜甫,别有风味。

再比如,同样关于杜甫与李白情义的《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译为:「Those nights we travelled, we slept under the same quilt, and every day we walk together hand-in-hand.」

翻译时漏了个「醉」,确实少了点风味。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最麻烦的是典故相关翻译,创作方只能舍弃内涵,追求理解。

《阁夜》中,「卧龙跃马终黄土」里,明明指的是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忠臣枭雄,终归黄土,到英国真就直给了。

译为:「Tales of sleeping Dragon and leaping horse. They are all heroes who have turned to dust. - 卧龙跃马。」

虽然后面有加一句「他们都是英雄」,但对于一根筋的外国人来说,肯定真的以为讲的是沉睡的龙和跳跃的马,少了几分怀古意味。没办法,西方大众实在无法带入中国典故进行理解,也算是创作方的一种平衡。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当然,为弥补翻译上的先天不足,英国主创们想尽办法找补。

读者伊恩・麦克莱恩,英国古典戏剧出身,带着醇厚的莎士比亚腔。我本有些怀疑,他能不能演绎好杜甫诗歌的韵味。

没想到,老爷子坐在深蓝花色的墙前,身着黑上衣,披着一条孔雀蓝的羊绒真丝围巾,整整齐齐梳着白发,慢慢地、一字一句地、不动如山、平静地念着杜甫的诗歌,虽少了些汉语的韵律和美感,但却用「中土世界」的史实风情让老杜作品意外的带感。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不仅腔调,表演也非常抓人,他不仅完全进入了人物状态,发挥出一个老戏骨的实力,还非常认真的对待我们的语言。

在念「公孙」两个字时候,特别努力,尽量接近原音,而不是用英文的发音方式读拼音糊弄了事,让人心生好感。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还有一处弥补是视觉呈现,展现现实中国状貌,尽量还原大师足迹。

工作人员名单中,有很多中国名字,这在西方纪录片非常少见。以往,西方总带着俯视的、猎奇的目光,把山水拍得很美,人文却喜欢把镜头专对准一些落后的、乡土的、充满刻板印象的地方。

此次变化,也证明制作者并非带着固有眼光审视东方,恰恰相反,他们也希望平等,真诚甚至谦卑地还原致敬大师作品。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有了种种努力,加之杜甫头顶「现实主义大师」名号,大量平铺直叙的原句翻出来还是非常容易被理解,激发共鸣:

比如《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译为:「Behind the red lacquered gates, wine is left to sour, meat to rot. Outside the gates lie the bones of the frozen, the starved. - 在红色的漆门内,酒被放酸了,肉被放臭了。门外躺着饿死的人冻僵的尸骨。」

勾连当下疫情,全球各地不少掌权者的不作为,当真是杜甫控诉的真实写照。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个人最有感觉的是《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翻译时没有非要一字一句对应,而是用叹息式的陈述句,完美地还原了诗句的精神内核:

「And I am now a old man, who does not know where he is going.」

配上伊恩・麦克莱恩布满皱纹的沧桑面容,还有背景中的舞剑。简简单单的话一下子就打到人心里了,让人无限感慨心酸。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从开头到结束不到一小时,尽管翻译仍有瑕疵,尽管这部纪录片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未能还原杜甫背后文化价值的全部——

但,杜甫的作品和他用一生所践行的信仰,打破国籍的界限,直击人的心灵。

外网反馈一致好评。

英吉利人民纷纷折服于杜甫的魅力之下,尤其在疫情期间,诗词的美有慰藉人心的力量。

有人说「在封城期间,这帮我度过艰难的一天,让我能愉快地结束这一天」,也有人赞赏这样的题材「太爱了,这才是BBC应该干的事情!」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截图来自:telegraph.co.uk

Twitter上也是一片自来水:

「如果有人想通过了解中国灿烂文明的来摆脱病毒的恐惧,就来看杜甫的纪录片吧!」

「我曾在火车上花了29小时读了杜甫的诗翻译版,给我感觉像是中国的纷纷过往都在车窗外驶过。你问我杜甫的意义?想想荷马,乔叟,莎士比亚。真是深刻的诗。」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反响胜于雄辩。杜甫之所以打动如此多西方人,绝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中国大师——

而是他的追求,穿透地域、文化、民族,真正的爱天下人。

我拿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翻译问了几个外国朋友,你们能读懂他想表达什么吗?他们都能很容易地读懂杜甫诗句所表述的贫富悬殊的现象,对民众疾苦的关心。

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初中语文课本诗句,无条件利他的追求,放今天,简直会被多数人笑掉大牙。

但他敢于说出来,也切实做到,用生命捍卫道义浪漫。这种博爱,这份至高追求,将所有一切世俗狭隘击得粉碎。

当前疫情背景,太多人基于各种理由将世界割裂,他们或按国籍,或按城市,或按民族...制造对立。某些国家的总统煽动民意,指责他国扩散病毒,让世界一再分裂再分裂;我甚至看到某小城餐馆竟然挂出横幅庆贺某国疫情蔓延。

但此刻,杜甫的精神追求如一束亮光,穿透密布的乌云,展现对普天之下所有普通人最诚挚的关怀。

大道至简,世界大同,好的审美作品,光芒璀璨的精神追求从来不因国别地域不被认可——

杜甫,因其崇高的信仰,不分西东、无问古今,方才不朽。这位唐代大师在1200多年前,已然展示对天下众生的无私关爱,令人敬仰。

最后想再贴一遍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致敬人类共同的大师,感慨自己之渺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读完,头皮已发麻。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策划 Editor|张子琦、韩智

排版 Layout|王健羽

莎士比亚不行了,杜甫才是时下英国人最崇拜的文化老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