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漢服普及率很高,為什麼是漢服,不是其他朝代的衣服?

郜素清


首先,漢服的普及率並不高,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基本不會有人去穿,除非因為特殊原因,比如舞臺表演,電視拍攝等。

漢服,不是指漢代的服飾,它是指漢族的傳統服飾,具有著獨特的文化意義。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服飾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代表獨特的政治和文化含義。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也被稱為“華夏”,這個詞語哪來的呢?《尚書正義》注: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左傳正義•定公十年》中: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中國便有了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稱。


漢服的構成非常複雜,同當前快節奏的生活不相適應,我認為這也是漢服難以推行的原因。當前市面上流行的漢服魚龍混雜,大量的道具服裝、不倫不類的臆造服裝充斥其中,美其名曰“改良版”。真正的漢服包涵了一整套的服飾系統,簡單說包括衣、裳、頭飾、面飾、鞋、配飾等,其中男子頭飾又分為十幾種,女子的種類就更多了,還有不同的髮型,數不清的頭飾、配飾、紋飾……,不同的顏色搭配不同的樣式具有不同的意義。漢服其本身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象徵著中國的燦爛文明。


品讀滄桑


說說我的看法:漢服是漢民族獨特的服裝體系,而不是指漢代人穿的服裝。其實漢服的部分元素一直被傳承著,說這個問題先要說說漢服的文化,下面帶大家簡單瞭解一下。

漢服的制式分類

漢服最早成型於殷商,歷經各代,一直傳承延續到明末,由於清朝統治者為了便於維護滿人的統治,強制推行剃髮易服的政策。致使漢服在清政府的血腥鎮壓下逐漸消亡了。

漢服歷經四千多年的發展史,雖然款式繁雜,而且有常服、禮服、特服之分,但分析歸納起來主要分為三大類。

1.“上衣下裳”相連的“深衣”制式。

上為衣下為裳。上下連裳制,最經典的就是深衣。這類屬於長衣類,也就是長衫。既可以作禮服又可以日常穿著,是非常實用的休閒類服飾。深衣普及率很高,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從先秦發展到了明末。

2.“上衣下裳”分開的“深衣”制式。

此種“深衣”上身和下身是分體的,是隆重儀式或大型祭祀活動的正式禮服。古代的帝王百官所穿的冕服朝服即是此種制式。並有規定“衣正色,裳間色”,上衣顏色是純一的原色,而下裳是不正色,取“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之意。

3.“襦裙”制式。

此制式是婦女喜愛的穿著,“襦裙”(襦既短衣)實際也屬於 上衣下裳制式,主要有齊胸襦裙、齊腰襦裙、對襟襦裙等。

漢服的傳承

漢服從殷商時期冠服制度的建立,到西周服飾制度逐步完善,都是遵循禮儀而行。

秦漢時期的冠服制度對髮髻式樣和鞋子都有等級規定。

魏晉時期則是以寬袍大袖,自然灑脫為特點。婦女的服裝多為上斂下豐,裙為多折襉裙。

唐宋承上啟下,禮服和常服同時形成制度化。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中唐時期比初堂的襦裙要寬闊些,宋代的則較窄。

元明時期基本傳承了傳統的制式,而且品種更加豐富。

清代時期由於清政府為了達到統治目的而實行的“剃髮易服”制,血腥且殘暴的鎮壓下致使漢服逐漸消亡。清朝兩百多年的統治之下,漢族男子基本以滿服為模式,長衫、馬褂、旗袍,都是依滿族服飾而改良和發展的、並不是傳統的漢服制式。

漢服的發展

幾千年的漢服文化雖然在清朝的剃髮易服運動中消失了,但其仍有著強大的生命力,部分漢服元素一直有所傳承。至今的一些重要紀念活動、民俗節日裡仍可看到漢服元素存在。一些邊遠山民和國內部分少數地區也都保留著漢服特徵。

中國曾經享有“衣冠上國”之稱,當今盛世,國力強大,人們從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出發,復原漢服制式,恢復漢族傳統禮儀及傳統節日,推廣國學,宣傳民俗民樂等。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恢復傳統漢服且身穿漢服進行推廣,稱之為漢服運動。當代的青少年在此氛圍影響下,也開始推崇和深愛上了漢服文化。

結語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隨著我泱泱華夏綜合國力的大幅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開始覺醒。

睡獅以醒,復興傳統文化,揚我華夏華裳。漢服之美就在那裡,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擁有這一份自豪。

手工碼字,創作不易。喜歡點贊加關注,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紅木秀士


漢服是中華民族非常傳統的服飾,可以雍容華貴精妙絕倫到簡裝素雅輕飄如仙,每一款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因此,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推崇,近幾年現代社會里常見身著漢服的男女徜徉街頭,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那麼漢服的普及率那麼高而不是其他朝代的衣服呢?我來談談我的觀點。

1.漢服的歷史。漢服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不是專指漢朝時期的服裝。從黃帝即位開始製作,商朝冠服開始形成,周朝制定出服裝制度作為立政基礎之一,其中禮服制度對後世的貢獻和影響更是很大,以致到漢朝,漢明帝參照前幾個朝代的服飾制度,確定了以冠帽為區分等級主要標誌的漢代冠服制度,這是中國人繼漢武帝“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後,在思想領域後又在衣冠領域的一次文化復興,形成了漢服萬世一系的傳承。唐代時期的服飾承上啟下,發服和常服並行,法服是傳統禮服,常服又稱公服,是一般正式場合所穿服飾。宋代服飾大體和隋唐相同,但比隋唐的簡樸、嚴謹和含蓄。元朝是蒙古族人建立,並沒有完整的冠服制度,但受漢族的影響,衣冠基本相同,僅僅是髮型不同。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把周漢唐宋的服飾特點融合一起,確立了明代服飾的特點,後來他又親自制定六合一統帽和四方平定巾頒行全國,士庶通用。到了清朝時期,統治者為了達到削弱漢族人的民族感便於滿洲統治,下令推行剃頭改服制度,雖然經過抗爭,比較偏遠的人和婦女服飾還能保留一些漢服的特點,但男子服飾基本以滿族為模式,漢服也基本在清朝剃髮易服中消失了,但它的美依然流傳於民間。

2.現代漢服的普及率高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國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受影視劇的影響。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特別是有些五千年文明孕育出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在閤家思想、詩詞歌賦等各種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弘揚之時,服飾作為人類文明與進步的象徵和國家、民族文化藝術的組成的部分也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和關注,而漢服做為華夏文明精髓之一,更有理由得以傳承和弘揚。加上古裝電視劇裡那些俊男俏女的絕美古裝扮像,讓追星族很想親身體驗一下身穿古裝的韻味。

2.漢服本身的獨特美。漢服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服飾之一,它的美不僅讓中國人折服,深受期影響得還有日本、朝鮮、越南、不丹等國,日本的和服是大唐服飾的演變,韓國的韓服是宋代服裝的變遷,雖然不同民族,但美的東西都可以共享。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變化,現代社會的人們為了適應快節奏的生活把衣服制作得更便於工作和生活,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個性化的注重,人們追尋的服裝不僅僅是能蔽體,而是經典傳統的迴歸和優雅華貴的追求並存,完美與反常規的形成。漢服剛好符合這幾個特點,素雅的服裝清新脫俗,女孩挽起髮髻配上髮簪,美得就像一位仙女剛從天庭下凡;少年戴上方巾,成了萬眾矚目的翩翩少年。華貴雍容的漢禮服配上頭冠和禮帽,也高貴的讓人只能仰視。這份美讓人推崇和追逐,所以喜歡漢服的人越來越多。日常生活中,不僅重大的祭祀活動人們會穿漢服,婚禮上選擇穿漢服的新人也越來越多,大街小巷穿漢服的俊男美女也成群結隊。

漢服貫穿了華夏民族的歷史長河,承載了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歷史底蘊,我們不僅要傳承它的天人合一”“以儉養德”的內涵和美,更要善於把傳統文化和現代發展融合一起,讓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充分的展示出來,在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和發展中超拔出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