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地球》的幕後故事有哪些?

MG小象幕後君


《流浪地球》的成功,標誌著中國有了自己能拿得出手的科幻電影,也預示著中國電影有著叫板國外的實力。而對於《流浪地球》的成功,背後的付出你都知道嗎?讓我為大家介紹介紹那些為了它而努力的人吧!

一是——郭帆。《流浪地球》的導演。不同於其他的導演總是請一些頂級的流量巨星,小鮮肉。郭帆導演致力於電影的質量,力求把不必要的消耗壓到最低,在拍攝過程中,面臨投資方撤資的窘況下,放棄導演的架子,和吳京談投資,談片酬,可以說郭帆導演為了這部電影費盡了心血。

二是——吳京。本來只是客串,沒想到成了主演,還是沒片酬的主演。從《戰狼2》的成功,吳京徹底被打上了軍人,特種兵這種標籤,在電影中也是飾演中國軍人,航天員,吳京和郭帆是好朋友,在同意客串後,見劇組遭到撤資,劇本又很好,自己掏出6000萬投資,讓電影能夠順利,最後本是客串出演的吳京卻在劇組帶了31天,一分片酬沒有還投資了6000萬。

三是——吳孟達。達叔在我們的心中一直是無厘頭,搞笑的形象,金牌配角,在《流浪地球》中一改以往的風格,變成了仁慈,和藹的老人。達叔自己都說本來是不接這部電影,但是看過劇本後感覺這不像是中國人寫出來的劇本,最終考慮後還是參演。達叔的身體這些年一直不好,在參演的過程中,就是電梯井裡的那一段,全身都是吊威亞,達叔的心跳已經低到了三十幾下,結束後險些暈倒,需要吸氧來緩解,還痛斥導演為什麼不一條拍完。這樣的演員才配稱之為演員。

其他的成員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讓這部電影更完美。另外,郭帆在後來的採訪中說,在吳京參演之前,達叔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牌的演員,而他的片酬卻只是二十萬(吳京沒片酬)。這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這部電影投資了三個億,能有如此的成功和震撼的特效,離不開這些努力的人。

最後,一個好的電影,不在主演有多出名,投資有多少錢,而在每個人都想把它變得完美而去努力。當觀眾開始不再關注那些主演的陣容,當導遊不再耗巨資請流量明星,中國的電影的崛起就不再遙遠。





邏輯日記


我講幾個我知道的吧!

1.流浪地球裡穿外骨骼戰衣,讓67歲的吳孟達多次缺氧。

為了這讓《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道具更加真實可信,導演郭帆和甯浩多次前往做出《指環王》的維塔數碼取經,併合力製作出真實的外骨骼戰衣。

真實意味著笨重,人呵出的氣會附在罩子上,說話聲音大點耳朵會痛,還沒有風扇。

已經67歲的吳孟達,在拍戲其間,不得不多次中斷,摘下頭盔,進行吸氧。

其實不止吳孟達,外骨骼戰衣穿上半小時以後,演員全身肌肉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痠痛。連李光潔(飾演王磊,電影救援小隊隊長)這樣鐵錚錚的漢子都覺得這就是個惡夢。

2.郭帆空手套吳京,吳京賠了夫人又折兵。

導演郭帆用一頓酒騙來吳京客串,結果串著串著,預算超支,又把吳京忽悠成了投資人。吳京覺得也還行,那就繼續拍,拍著拍著,劇組又再次超支,郭帆只好厚著臉皮問客串了整整31天的吳京能不能不收片酬,吳京再次答應。

郭帆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吳京善意,讓這部電影自上映以後直接大爆。

最後科普下《流浪地球》為什麼被叫做小破球。

《流浪地球》劇組是真的窮,投資方跑了,拍著拍著用不起電動威壓,太空服是向《瘋狂外星人》劇組借的,導演墊資100萬,製片人龔格爾也墊資幾十萬,基本上算是在賭身家。

就這還堵不上窟窿,只好把車也賣了,甚至連電影裡出現過的學生校服,還是託關係向一所中學借的。

如果沒有後來吳京的六千萬,指不定能不能拍完。所以導演郭帆自嘲《流浪地球》為小破球。


失眠ing


《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大名鼎鼎,中國科幻IP第一製造者。

《流浪地球》,這篇已發表近20年的劉慈欣代表作,終於在中國電影工業發展至今的時刻,與書迷、影迷在大銀幕見面。

在2015年,拍成電影的消息在新聞媒體上曝出的時候,清一色的不看好;上映過後的幾天,便成了“集體真香”的場面。

流浪地球,流浪地球,到底什麼是流浪地球?

在地球上流浪,還是讓地球去流浪?

沒讀過原著的,大概不清楚,這裡簡單解釋一下。

流浪地球,就是讓地球在太空中流浪。

說著簡單,但自轉、公轉、引力等怎麼解決?

原著中有概括性闡述——

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方向;

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

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掉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

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

比鄰星同太陽一樣,都是恆星,但質量只有太陽的八分之一

劉慈欣最新短篇《黃金原野》收錄於科幻集《十二個明天》

《流浪地球》便是在這樣一種瘋狂設定中,展現地球移民過程中的種種壯烈奇觀。

想象是瘋狂的、不羈的,但科學內核卻是精確的、專業的,所以才說這是一篇硬科幻作品。

因為目前國內科幻電影製作經驗少之又少,所以劇組幾乎沒有現成的場景可以直接用,也沒有現成的道具可以買。

怎麼辦?

一個字,造!

優酷獨家《流浪地球》幕後紀錄片中,清晰的記載了他們背後的故事。

3000張概念設計圖;

8000張分鏡頭畫稿;

10000件道具製作;

行星發動機外形概念圖

行星發動機結構剖面圖

國內其實還沒有電影做過這麼大體量感的空間站置景。

到底有多大?

12月3日,片方釋出了兩款城市版海報,以及一款最新的“行星發動機”版預告。

北京版海報——

發動機支架直入天際,支架底部,則是北京城的標誌性建築,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以及它附近的“摩天”高樓國貿大廈、中國尊等(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海報右下角,則是萬里長城矗立在山巔上的關口。

當然,和發動機相比,長城也顯得特別低矮。

一架飛機正從長城方向飛向支架方向,這是行星發動機的運輸飛機,飛行高度為10千米,由此可見發動機之高。

再看上海版海報——

左下角,令上海這座城市引以為傲的環球金融中心與東方明珠電視塔,被行星發動機的內部道路壓迫在底下,不見天日。

而發動機主體如同巨型太空飛艦,將整個上海完全籠罩!

兩版城市海報中,雲霧繚繞,冰封雪罩,既吻合了太陽老化導致地球災難的設定,又充分展示出行星發動機金屬山峰一般的巨大體量與工業質感。

這麼大,還講不講科學?

當然講。

劇組專門邀請多位中科院專家參與設計討論,在否決了柱形、圓形等多個版本後,最終定下這一版融入更多中國元素、工業感更中國化,同時也更符合力學結構的設計——

行星發動機由緊貼地面的七條支架支撐,中間位置安置轉向結構,負責調整角度。

六個巨型排氣孔方便散熱,頂部由矢量葉片組成的噴口,噴射著藍色等離子光柱。

空中俯瞰行星發動機,可明顯看出發動機結構

行星發動機底部還特別設計了連接地球的面狀物,目的是負責減弱壓強,防止地球被巨大的推力擠破。

而這些,在“行星發動機”版預告中也被一一體現。

《流浪地球》最新“行星發動機”版預告

海報中部鏤空部分

海明威說:“世界很美好,值得我們去奮鬥。”

《流浪地球》讓我再次相信這句話。原來,概率約等於0的事件也會發生。原來,中國也可以擁有如此優秀的原創科幻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