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的研發會不會最終以失敗告終?

小頭爸爸0630


疫苗一定會成功!問題是時間!

這其實是就是一個矛盾關係,有了矛就一定會有盾來防守;有了毒藥也一樣會有解藥去解毒。

有時候解藥就伴隨著毒藥而生,所以查找病毒源頭至關重要,乃是人類能否安然度過此次疫情以及今後如何面對相同病毒的問題。

如今的醫療水平、檢測手段、科技能力攻克疫苗難關並不難。

最難測的是人性之醜!!




天中徐徐道


若只是一個“零號”病源源頭,疫苗成功的概率大,因為病毒單一。要是有二個“零號”病源源頭,則存在疫苗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希望性不大,因為病毒是1+1。如若是三個或三個以上“零號”病毒源頭,疫苗則沒有成功的概率與機率,因為病毒是1+N。因為“零號”與“零號”之間的病毒存在著差異性,這種差異是科學家借用電子顯微鏡所觀察不到的。科學家們如同進入了黑洞,茫然了……也就是說傻眼了……

一頭豬放毒,跟三頭以上的豬同時放毒則有天地之別,因為豬毒與豬毒之間不一樣……


田間壹壬


新冠疫苗的研發會不會最終以失敗告終?

新冠疫苗研發成了現下世界第一科技競賽。

新冠疫苗的研發會成功嗎?會不會以失敗告終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不是絕對的,更是相對的。

而首要的決定因素恐怕不在疫苗本身絕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取決於新冠疫情的轉歸。

這樣說是什麼意思呢?

直白一點說就是,假設新冠疫情像SARS那樣在不久的將來消失,那麼,新冠疫苗失敗的可能性就很大;

相反,新冠疫情如果不會消失,尤其是在全球大流行後演變成流感那樣的反覆發作的地方性流行病,那麼,疫苗必定會成功,並可以大批量上市。

為什麼這麼說?

新冠疫苗研發為什麼難?

很多人都在說,新冠疫苗的開發很難,甚至有跟大的失敗的機會。

這是因為,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不像DNA那樣相對穩定,而是特別容易變異,甚至每一次複製都會引入複製錯誤導致變異發生。

而一旦已經開發出的疫苗針對的抗原發生變異,那麼,就如同拿錯了鑰匙打不開鎖頭一樣就會不能、或者不能繼續產生足夠的保護性抗體,疫苗就會失效。

迄今,人類極少開發出針對RNA病毒的有效疫苗。

其中,兩個最出名的例子就是艾滋病毒疫苗和丙肝病毒疫苗,經過全世界科學家數十年的努力,始終沒能開發出被批准上市的成功的疫苗。

可見,RNA病毒疫苗開發之難。

或有人說,流感疫苗不就很成功嗎?

然而,答主想要反問的是,流感疫苗真的很成功嗎?

事實上,流感疫苗的開發已經經歷了接近百年,到目前為止,流感疫苗的有效性一直備受質疑,根本難言“成功”。

僅僅是因為即使是季節性流感也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流感疫苗即使不那麼有效,也會“成功”地給人接種,聊勝於無嘛。。

據估計,即使不發生流感大流行,僅僅是季節性流感每年也會在全球造成約300到500萬

需要住院治療的重症病人,並造成25到65萬人死亡。

近來很多人一直在說,美國的流感造成2萬多人死亡,這是“不正常”的,能死這麼多人其實就是新冠。

其實不然。

美國2019-2020流感季節迄今共造成24000人死亡。

但是,這個死亡人數與往年相比不是高了而是低了。比如,2017-2018年度流感就造成了60000人死亡。

縱觀流感疫苗的歷史,直到今天都難言其“成功”。

1918-19年流感大流行給人類造成的深重災難,這激發了科學家對流感病毒的研究,並最早於1933年在雪貂中分離出了A型流感病毒; 1936年,又分離出了B型流感病毒。

到1936年,一位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流感病毒可以在雞胚生長,意味著可以批量獲得病毒,從而激發了人們開發流感疫苗的興趣。

第一種流感疫苗早在1938年就開發“成功”了,並在二戰中在美國士兵中進行了接種。

在 1944年進行的一項有效性評估中發現似乎有助於降低發高燒的比例,但臨床後果卻沒有產生影響。

1947年,對流感疫苗的進一步評估發現,接種疫苗的人和未接種疫苗的人的健康結局沒有差異。

——無效!

儘管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其有效性,流感疫苗的仍於1945獲准在美國使用——聊勝於無嘛。

1957-1958年流感大流行期間,美國迅速啟動針對新毒株的疫苗研究,並於當年秋季上市,約有4000萬劑疫苗被接種給人們。

但是,事後的評估結論是:“該疫苗對大流行趨勢沒有明顯的影響。”

但是,這種“不成功”沒有被認為是疫苗無效,而是被歸因於沒有足量的疫苗。

因此,“無效”的結論沒有耽誤流感疫苗被作為公共衛生措施加以推廣,到1960年,衛生官員開始建議每年為老年人和某些高風險人群常規注射流感疫苗。

然而,4年後對“年度接種流感疫苗”建議的審查發現,幾乎沒有證據表明疫苗接種對老年人和其他高風險人群流感相關的死亡率產生顯著影響。

美國CDC和WHO於1968年進行的一項雙盲隨機對照研究得出了類似的結論,甚至建議“應將注意力轉移到尋找更有效的保護手段上。”

——進一步證實流感疫苗無效!

然而,這同樣沒有阻礙政府繼續建議年度流感疫苗接種的推動。

隨後,生物醫學技術的發展,讓流感疫苗的研發有了長足發展,陸續推出了更多種類的流感疫苗。

比如,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發生後,美國FDA在9月15日就批准了4種疫苗,10月5日,第一劑疫苗就完成接種。當然,我國的疫苗比美國還提前上市,9月初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有H1N1疫苗可用的國家。

但是,2011年對2009年大流行美國H1N1疫苗有效性的研究發現,該疫苗總體有效性僅為56%。

隨後,流感疫苗種類更加豐富,疫苗接種的人群不斷擴展。

當然,對這些疫苗有效性的評價也從未停止過,總體上說,一句話,這些年流感疫苗的有效性並未顯著提高。

據統計,在過去14個流感季節中,流感疫苗的平均有效性被認為不足41%。

Cochrane在2014年對流感疫苗醫學文獻綜合審查認為,對流感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面存在明顯偏倚,基本上都是偏向於得出正面的結論。

Cochrane審查甚至得出結論認為,已發表的證據不足以支持使用流感疫苗作為常規公共衛生措施的建議。

到2018年,Cochrane再次對流感疫苗接種的效果進行了審查,這次的結論好了不少,認為流感疫苗接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流感樣疾病病例的發生;但證據不足以確定疫苗接種是否對減少曠工,降低流感相關嚴重併發症有影響。

新冠疫苗或者會比流感疫苗更成功

雖然新冠病毒也是RNA病毒,也在不斷髮生變異。

但是,科學家發現,迄今新冠病毒的變異基本上都屬於“小打小鬧”,尚未發現根本性變異。

這意味著,新冠病毒或者比流感病毒相對更穩定有一些,疫苗開發成功的機會也就會高一些。

以當今世界的生物技術水平而言,只要新冠疫情不在1、2年內消失,完全可以保證開發出具有相當安全性和一定程度有效性的疫苗,並可以通過綠色通道被批准上市。

但是,疫苗最終的效果如何?

會不會像其他甲類疫苗一樣,單純依賴疫苗接種建立起具有足夠保護性作用的群體免疫,並籍此將該新冠病毒驅離人群?

那就是10分的成功。

即使是像流感疫苗那樣,產生一定的保護作用,由將新冠“逼成”季節性流行病,也算是5到8分的成功。

以新冠相對明顯高於流感的的病死率而言,如果疫苗的保護作用繼續打折扣,就難言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