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逐漸下降,可為啥關節更疼了?


尿酸逐漸下降,可為啥關節更疼了?

在快節奏的壓力型社會中,似乎“吃吃吃”是一項特別解壓的事兒。然而因“吃”而出現的問題,也隨之增多起來。痛風,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幸運的是,痛風是一種可以被藥物控制的疾病。然而,有些痛風患者,一開始就診時是以關節出現明顯疼痛為主要症狀,在醫療過程中,服用了控制尿酸的藥物後,雖然檢查顯示尿酸水平下降,但是疼痛不僅沒有緩解,反而加重了,這往往會讓患者失去信心甚至放棄治療。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痛風如此“痛”的原因


說起痛風,大家都知道是因為尿酸增高引起的,而這些尿酸會形成結晶,沉積在皮膚、關節等地方,導致身體裡的炎症細胞激活。而這些細胞之所以被冠以炎症細胞的名字,就是因為他們在工作時會釋放很多炎症分子,而這些分子則會造成人體組織的紅、腫、熱、痛,而這四大症狀,就是我們常說的炎症反應。


尿酸逐漸下降,可為啥關節更疼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很多朋友認為,炎症反應一般是因為有細菌感染造成的吧。這種觀點沒錯,但是對於痛風病人,身體內的尿酸結晶,也是召喚炎症細胞的一把好手。可惜的是,炎症細胞只能清除細菌或者異物,對於身體內自己形成的尿酸結晶卻無可奈何,因此就造成了一種“看不慣你(尿酸結晶)又幹不掉你(尿酸結晶)”的尷尬局面。而這也就是痛風會引起關節疼痛,難以緩解的原因所在。


為何尿酸下降卻仍然“很痛”


規律服藥降低尿酸,是治療痛風的第一步。當尿酸降低後,形成尿酸結晶的原料就減少了。但原有的尿酸結晶還沒被清除,所以就出現了“我尿酸降低了,可是我的關節還是很痛啊”的局面。


那接下來,就得靠腎臟出場解決問題了。但是腎臟清除尿酸的能力有限,而且腎臟只能在血液流經腎臟時清除其中的尿酸,對於關節處已經形成的結晶則無能為力。結晶就好比一座尿小山,我們只有用輛卡車(血液)來搬空它。因此,清除尿酸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尿酸逐漸下降,可為啥關節更疼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何正確治療


疼痛只是痛風的一個表面現象,真正的本質還是尿酸過高,形成尿酸結晶。因此痛風的治療其實就是兩方面:止痛,降尿酸。


在患者急性疼痛發作的時候,止痛是第一要務,可以使用布洛芬、秋水仙鹼、扶他林等藥物。當疼痛得到控制後,則進入降尿酸治療中,主要可以使用別嘌醇類、苯溴馬隆等藥物。


此外,上面說到腎臟只能清除血液尿酸,那身體其他地方的尿酸結晶怎麼辦?不急,當血尿酸濃度下降後,原本沉積的尿酸結晶會重新釋放入血,但是切記不能操之過急,快速降低尿酸則會打破原有的平衡,造成急性疼痛的再次發作。

說了這麼多,其實疼痛和尿酸濃度並沒有特定的關係。而對於痛風,真正要做到的,還是管住嘴。這方面,老生常談,就是少吃高嘌呤的海鮮、動物內臟,少喝啤酒、老火湯,多運動等等。相信大家從飲食方面做起,也就可以很好地控制尿酸水平,防止疼痛發作了。

尿酸逐漸下降,可為啥關節更疼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尿酸逐漸下降,可為啥關節更疼了?------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2090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