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于勒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合适呢?

日日新文化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通过若瑟夫一个孩子的视觉推动情节发展。真实地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围绕于勒叔叔的贫富变化,而表现出的种种不同的行为和心理轨迹,揭示并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丑恶现实。

小说中的于勒叔叔,原来挥霍钱财,父母说他是流氓、无赖,最后被扫地出门。后来他来信说他在美洲赚了钱,发了大财,还有别墅,并且说要赔偿父亲的损失。于是父母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对于乐叔叔朝思暮想。等到在哲尔赛岛旅行中,意外见到于勒叔叔这个百万富翁是个穷光蛋时,父母的发财美梦一下子成为泡影。爱之深,恨之切,新仇旧恨全部涌上心头,父亲脸色煞白,神色慌张,无与伦比,躲之唯恐不及。最后在父亲的指挥下,大家安全转移,永远离开了于勒叔叔。

于勒就是这样一个人:早期:行为不端,糟蹋钱。中期:正直,有良心。晚期:穷亏潦倒却能自食其力。他是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失败者,受害者。

其实,小说还可以再续写一段情节:于勒叔叔在船上已经认出了自己的亲人,想和他们相认,只是他们有意躲避。世间万事皆有可能,又过了几年,于勒又发财了,他们又一次在那条船上邂逅相遇,不过,这次的于勒却是一位颇有风度的绅士,菲利普夫妇千般讨好,万般谄媚,于勒叔叔却不和他们相认。

这样,于勒叔叔也变成了和菲利普一样的人:自私、冷酷、惟利是图、势利、认钱不认六亲。增加这段情节,不但没有改变小说的主题和人物性格,反而会更深刻地表现主题,使人物性格得到淋漓尽致地表现,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能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它可以扭曲人的灵魂。


骊山桃源隐士


《我的叔叔于勒》最初发表于1883年8月7日《高卢人日报》,随后被收入短篇小说集《羊脂球》。[1]

19世纪80年代,正是法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发展的时期。普法战争以后,法国出现了延续二十年的农业危机,工业技术发展缓慢,工业危机也时起时伏。财政寡头为了转嫁危机,一方面向国外大量投资,加紧侵略殖民地;另一方面,在国内加紧盘剥劳动人民,使小资产阶级大量贫困破产,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同时,在文化思想上更加紧用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蚀毒害广大群众。这篇小说所报写的小资产阶级日益贫闲的境遇和他们海外发财的幻想以及拜金主义的人和人的关系都清晰地反映着时代的面目。[2]于勒是一个失败者,受害者。早期:行为不端,糟蹋钱。中期:正直,有良心。晚期: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不放弃的小白


残酷的现实,人情的冷暖,其实和社会制度无关。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于勒叔叔。

文中最可悲的人,不是于勒叔叔,而是文中的父亲和母亲。

不做于勒,也不要成为于勒的兄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