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寻机!抗疫宅家,催生上海“在线新经济”

CFIC导读

◆4月8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成为上海市政府今年1号文件。在线新经济的星星之火,能否成为上海化危为机的燎原之势?

新冠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有的生产生活模式,聚会、旅游、购物、餐饮、工作、展览……似乎一切停摆,而“在线新经济”从危中寻机,伴随抗疫呈现蓬勃生机,成为上海产业发展的新热点。

危中寻机!抗疫宅家,催生上海“在线新经济”

洋山港无人码头助力复工复产,3月份集装箱吞吐量163万标箱,达到去年同期的95.3%。张建军摄

4月8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成为上海市政府今年1号文件。在线新经济的星星之火,能否成为上海化危为机的燎原之势?大江东工作室探究后,还真信心满满:原来,宅家也能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据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解读,在线新经济是借助AI、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现代生产制造、商务金融、文娱消费、教育健康、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具有“在线、智能、交互”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

宅家上课、在线文娱、老总直播,疫情倒逼企业创新谋变

疫情爆发,社区启动封闭管理,上海市民足不出户,纷纷线上购买生鲜食材和生活用品。传统门店客流量减少,新型生鲜电商订单爆发式增长,生鲜配送到家新模式已成流行。

危中寻机!抗疫宅家,催生上海“在线新经济”

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的“AI送菜车”

今年春节,叮咚买菜的平均日活是去年的213.5%,新增用户增幅达291.42%,近期整体订单量增长约80%;节日期间,上海约65%豆制品和70%生鲜预包装面制品由清美供应,预计建设前置仓300家,基本覆盖全上海;美团买菜上海部分站点订单增加量超过200%,设立“无接触配送”货架,在上海60多个社区安装了400多个自提货架。

电视台、视频网站等线上平台的吸引力激增。节目、长视频、短视频、游戏等线上文娱迎来新发展机遇。B站月均活跃用户达1.3亿,移动端月均活跃用户1.16亿;由人民网发起、人民好医生和上海波克城市联合开发了小游戏《人民战“疫”总动员》,趣头条设立抗击肺炎专区;阅文集团旗下QQ阅读APP开通“科学防护,共度时艰”免费阅读专区。

上海大量企业逆势而行,敢于创新,探索发展新模式,政府也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助力市场主体化危为机。

许多家长担心延期开学影响孩子学习进度。喜马拉雅打造“空中小学堂”带来诸多精品课程,“在家上课”频道和“每日一课”直播,整合旗下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统编教材、少儿英语、国学科学启蒙等领域,今年一季度营收增长32%。

疫情重创在线旅游业。但携程从消费者种草、行业培训双重发力,借助直播与预售,全力推动行业复苏。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启动“BOSS直播”,连续4周,每周奔走一个省市“直播带货”,单场直播销售额,从1000多万涨到2691万,原本“低频次”旅行产品瞬间爆发购买力。

带货主播梁建章很执着,坚持“每一家BOSS推荐酒店,务必亲自打卡”。他经常像95后年轻人一样体验蹦极、滑翔伞,剪辑成旅行小视频放在携程旅拍;午餐体验一家酒店,下午再去另一家酒店打卡,晚上又入住一家酒店,敏锐捕捉酒店独特卖点。他的直播旅行带货,1小时销售额频破千万。

上海产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具备新经济新业态率先萌发和成长的先天条件。

吴金城表示,顺时应变,上海制定发布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的《行动方案》,固化并推广近期涌现出的新经济模式,打造经济新场景新动能,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转型升级。

无中生有、有中启转、转中做大,疫情催生三大类新行业

《行动方案》并非权宜之计,而是志在长远,明确4个“100+”行动目标、12大发展重点领域。聚焦一年,着眼三年,到2022年,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具体是集聚“100+”创新型企业,聚焦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加快培育100家以上高成长性创新企业,聚焦支持10家左右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发展;推出“100+”应用场景,集聚用户流量,催化在线新经济发展;打造“100+”品牌产品,推动新产品先行先试,加快创新产品市场化和产业化;突破“100+”关键技术,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而12大发展重点领域为: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远程办公、在线金融、在线文娱、在线展览展示、生鲜电商零售、“无接触”配送、新型移动出行、在线教育、在线研发设计、在线医疗。

危中寻机!抗疫宅家,催生上海“在线新经济”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患者自助问诊蛋壳椅

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刘平分析说,政府部门联合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对疫情中爆发式增长并有望持续发力的行业分析研判,同时对比2003年SARS后经济复苏情况,将12个重点领域大致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无有生有”,疫情倒逼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体现“新”,包括远程办公、“无接触”配送等。这类业态疫情发生前规模很小,或基本没有,但疫情发生后催生了一批新的企业和新的模式。华平信息推出云视讯平台,共为近1000家政企单位提供云视讯服务,每天保障近100场会议;叮咚买菜、饿了么、达达,纷纷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订单量倍增;美团点评、富友等公司推出智能储物柜、保温外卖柜,满足社区、办公楼多样化需求。

第二类是“有中启转”,将线下成熟的业态模式转移到线上线下相互融合,体现“转”,包括在线展览展示、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现场逛博物馆、参加展会、学校上课、健康咨询等线下活动虽然暂停,但新兴技术手段支持了相关线上服务。爱姆意为企业提供线上展示交易,帮助上下游企业实现互联网链接;疫情期间,平均每天有500所学校、5000位老师、20万名学生在晓黑板直播课堂学习互动,每天平均有1万场直播课;徐汇中心医院疫情期间获上海市首家公立互联网医院牌照,患者不出家门即获诊疗服务。

危中寻机!抗疫宅家,催生上海“在线新经济”

上海博物馆AR云展览

第三类是“转中做大”,已有模式在疫情期间得到发展壮大,体现“大”,包括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在线文娱、生鲜电商零售等。这些模式原就大量存在,疫情使线上需求激增。在线文娱便井喷式增长,喜马拉雅、哔哩哔哩用户数分别增长30%和110%;上汽通用金桥工厂无人车间实现100%焊接自动化,保障无人生产线始终“不掉线”;拼多多日均在途物流包裹数稳定在5000万以上,同比增长60%。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上海将新建100家标杆性无人工厂

疫情期间,上海智能制造推进成果突出,得益于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的逐步应用,以及智能工厂的建设推广建设,多家企业实现“无人生产”或“不碰面生产”,以机器代替人工,保障了生产效率及应急防疫物资产能,也极大减少了人员流动和聚集,解决了疫情期间工厂用工。

作为全球领先的空调压缩机制造商,上海海立集团全新智能工厂里,东哥看到一辆辆AGV小车穿梭奔忙。该厂所有零部件、产成品配送无人搬运,都由AGV小车完成。由自动立库、平面仓库、AGV小车、自动化生产线、升降梯,通过WMS系统,MES系统互联融合,形成一套立体空间调度的智能仓储物流系统。从来料入库、物流运输、产线上料、再到下料捆包,均由系统自动完成,实现“无人物流”。解决了物流劳动强度,降低了物流成本,确保海立顺利复工。

危中寻机!抗疫宅家,催生上海“在线新经济”

上海海立智能仓储物流实现无人搬送

上海高端装备、汽车、电子信息的部分企业,完成了从自动化到数字化转型,初步具备无人工厂建设条件。

上海工业机器人产量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聚集了发那科、ABB、库卡等国际机器人巨头,也培育了新时达、新松、沃迪等一批优秀本土企业,形成机器人研发、整机和零部件生产、系统集成、检测认证、服务应用等较完整的全产业链布局。上海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领域全国领先,连续两年发布《上海市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推荐目录》,首批18家、第二批12家已经成功授牌。2019年,上海机器人及系统集成产业规模突破4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输出地。

目前,上海在汽车、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已建成国家级智能工厂14个、市级智能工厂80个,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500余家,企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最高提高3.8倍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最高降低79.4%。智能化改造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插上翅膀,重新焕发活力。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末,上海将新建10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加快高端装备、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钢铁化工等行业智能化转型。发挥100家标杆性无人工厂示范效应好、带动作用强、市场影响优的特点,推动上海重点产业智能制造应用水平全面提升。

“在线新经济”,志在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对疫情中涌现的优质企业和品牌产品,予以更包容的监管、更开放的场景、更优质的服务、更创新的生态,合力打造上海“在线新经济”新高地。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上海市经信委提供)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作者:沈文敏

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上海的行动方案公布、聚焦12大发展重点!

危中寻机!抗疫宅家,催生上海“在线新经济”危中寻机!抗疫宅家,催生上海“在线新经济”
危中寻机!抗疫宅家,催生上海“在线新经济”

一、关于在线新经济内涵和《行动方案》起草背景

在线新经济是借助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现代生产制造、商务金融、文娱消费、教育健康和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具有在线、智能、交互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疫情期间,在线新经济加速发展,呈现出蓬勃兴起态势。主要表现为:在线办事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一网通办” “一网统管” “市企业服务云” “市投资促进服务平台”等为企业提供不见面服务,“市企业服务云”成为企业查询惠企政策、反映诉求的重要通道,日均访问量达平时的5倍。在线服务加速监管制度创新互联网医院、智能医疗设备、网络出版等领域加快松绑,联影“智能天眼CT”产品下线第一时间即应用于抗击疫情第一线。在线技术重塑产业发展格局AI、5G、大数据、北斗等跨界深度融合,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比如,依图科技开发基于CT医学影像的“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系统”,商汤将AI算法用于巨哥电子热像测温仪。在线新业态焕发企业发展活力生鲜冷链、远程医疗、在线视听等领域的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叮咚买菜、哔哩哔哩、喜马拉雅等企业业务发展迅猛。为顺应疫情期间的生产生活以及消费需求转变,把好的做法加以固化推广,亟需加快发展在线新经济。

二、关于《行动方案》总体考虑和行动目标

《行动方案》突出三方面考虑:一是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和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以在线新经济发展,驱动智能交互技术的攻关突破,推动智能软硬件、智能装备等创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助力新型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加快布局,力争成为新一轮信息消费经济的领跑者。二是打造新经济场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在线新经济重点领域,规模化推出应用场景,促进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加快推动一批高能级项目落地,培育本地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三是创造新制度供给营造新经济营商环境加大适应在线新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力度,建立产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共同参与的长效协调机制,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经济发展环境。《行动方案》具体分为四部分23条。

明确4“100+”行动目标。聚焦一年,着眼三年,集聚“100+”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100家以上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成长性创新企业,聚焦支持10家左右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发展;推出“100+”应用场景,集聚用户流量,催化在线新经济发展;打造“100+”品牌产品,推动新产品先行先试,加快创新产品市场化和产业化;突破“100+”关键技术

,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2年,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三、关于《行动方案》发展重点和保障举措

(一)聚焦12大发展重点。

无人工厂,建设10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聚焦发展柔性制造、云制造、共享制造等新制造模式。

工业互联网,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企业专网,建设2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远程办公发展无边界协同、全场景协作的远程办公新模式,加快5G技术应用,提高远程办公效率,催生固化远程办公习惯,增强用户黏性。

在线金融推动线上申贷续贷还贷、投资理财理赔等服务,探索金融和AI、大数据、区块链融合,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保险”的一体化健康保险服务平台。

在线文娱加速发展音频、短视频、直播等网络视听,发展网游手游、网络文学、动漫电竞等互动娱乐。

在线展览展示,推动大型展览展示企业和知名云服务企业共建云展服务实体,打造云会议、云展览、云体验。

生鲜电商零售线上建设网上超市、智慧微菜场,线下发展无人超市和智能售货机、无人回收站等智慧零售终端,鼓励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等智能营销新业态。

无接触配送推动零售、医疗、餐饮等行业应用无人配送,支持冷链物流、限时速送、夜间配送,发展无人驾驶运载工具,保障“最后一公里”送达。

新型移动出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场景应用,鼓励发展分时租赁共享汽车,探索自动驾驶出租车等出行新方式,打造智慧出行服务链。

在线教育打造“上海微校”“空中课堂”等线上教育品牌,建设“学分银行”,完善市民终身教育和数字化技能培养体系。

在线研发设计,发展在线定制化设计,鼓励网络协同研发设计,创新个性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交互设计,支持各类众创、众智、众包、众设的线上创作活动,建设在线技术交易平台等。

在线医疗推进互联网医院发展,试点推广医保移动支付,推广基于5G技术的远程会诊和手术,推动AI在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应用。

(二)实施6项专项行动。智能交互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围绕基础理论和算法、算力、数据,推动关键技术研发,鼓励智能交互技术跨界融合创新。应用场景开放拓展行动完善“揭榜挂帅”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产品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探索设立在线新经济应用场景实践区。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

支持拥有核心技术、用户流量、商业模式的重点企业,支持高成长性创新企业优先在科创板上市。品牌网络营销推广行动通过信息消费节、云上购物节、创意设计周等活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知名品牌。数据资源共享开放行动统筹完善“城市大脑”架构,实现公共数据集中汇聚,推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数据开放应用。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行动加快5G、智能物流、生鲜冷链、新能源车充电桩等城市基础体系建设。

(三)落实5条保障措施。一是发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等的统筹协调功能,加大跨部门、跨层级合力推进解决力度。二是探索包容审慎的“沙盒”监管模式,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探索扩大免罚清单等容错监管方式。三是强化“一网通办” “一网统管” “市企业服务云” “市投资促进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能力,推动硬件设施共建共用。四是探索自由职业者等新型人才从业评价,完善职称评价标准,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和企业探索在人力资源、创意设计等方面跨界合作新模式。五是按照全市产业地图布局,通过老厂房、老仓库、工业标准厂房和商务楼宇等存量资源改造提升,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错位、相对集聚的在线新经济生态园,营造在线新经济发展良好生态。

上海热诚欢迎海内外投资家、企业家、创业家投资发展在线新经济。上海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当好金牌“店小二”,落实专项支持政策,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上海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亮点、创造新标杆,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量。

本文来源:上海发布

微信编辑: 王子清

危中寻机!抗疫宅家,催生上海“在线新经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