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巨头“烧钱”提升市场规模,居然是为了现在的“收割”?!

自今年以来,美团与饿了么大外卖平台因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各区域代理商+商家曝光,导火索因外卖抽成比例从最初的15%逐渐上涨至26%,虽然外卖平台的佣金一直都处于上涨状态,但今年开始上涨的如此之多,不得不让人深究其原因。

外卖平台最初为了赢得大量市场份额,同补贴烧钱的方式吸引更多商户入驻到其平台中。随着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各大外卖平台开始通过提高佣金的方式回收成本。最后成本回收的结果,是由我们商家和消费者共同买单。然而,佣金的提高定将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出现,扰乱市场秩序,影响社会健康发展。

外卖巨头“烧钱”提升市场规模,居然是为了现在的“收割”?!

外卖佣金的不断提高,商户开始用多种方式“消化”成本,其连锁反应就会像食物链一般,会把最大的危害聚集到食物链的末端,也就是最终的受害人——消费者。一些商户为了保证利益,把商品价格提高,将成本向消费者转嫁;食物质量“打折”,在食品上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无论哪一种做法,都会将我们的消费者推向风口,使其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一切规则平台说了算,餐饮商家抱怨重重,规则不透明,市场经理还要给“穿小鞋”。

平台对餐饮商家的扣点,也并没有明确标准或规则,规定什么样的餐厅扣点多少,十分“灵活”。而具体是多少,则掌握在市场经理手中,餐厅通常需要与市场经理口头协商,没有文字协议。

规则不透明,直接导致不公平,甚至可能出现“权钱交易”。跟区域市场经理关系好,就能拿到优惠,不搞关系,就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成本。有很多商家表示:“很多时候,我们都敢怒不敢言,生怕市场经理给我们小鞋穿。”

外卖巨头“烧钱”提升市场规模,居然是为了现在的“收割”?!

如果说扣点是餐饮商家使用了平台的服务,必须承担的成本,那么在曝光与流量之争下的“付费推广”,则让商家更被动。

数据显示目前餐厅70%的流量来源于排名,只有30%来源于其他活动入口。然而入驻的商家越来越多,平台排名的好位置是有限的,“僧多肉少”,于是竞价推广、关键词推广等应运而生。

尽管某外卖平台曾公开回应媒体,“付费推广与竞价排名不同,将尽可能保证排名合理公平”。但一句口头上的“尽可能保证”,能有多大效力?

外卖巨头“烧钱”提升市场规模,居然是为了现在的“收割”?!

曾经就有各地餐饮企业向媒体爆料,某平台收取商家在线支付营业额的5%作为技术服务费,换取餐厅在平台排名星级的提升。如果不加入计划,就会被该平台市场经理威胁下线关闭其店铺。

虽然事后该平台公关部门否认“强制收费”的说法,但也暴露了在付费推广和竞价排名面前,餐饮企业的被动地位。

上面的情况仅仅是部分区域的商家的现状,交钱给平台,正常合理运营也怕市场经理“穿小鞋”,面对被压榨被清退的风险也不敢有任何“反抗”行为。

而这些行为带给整个行业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在线服务对比传统服务无法体现出更多价值,让用户体验不到更多的便利与附加值,就算纸面上的规模扩大了,也终不过是含了很多水分,很难禁得起推敲的一个花架子而已。而导致的结果,最终只会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掰一个掉一个。

外卖巨头“烧钱”提升市场规模,居然是为了现在的“收割”?!

未来的外卖平台将何去何从,需要有更多外卖平台可以突破自己的服务,运营效率来提升自己的竞争。或者选择自主搭建平台的形式来运营,用外卖系统搭建的平台,有多个下单入口,无论是在小程序、微信还是APP、PC等多个入口都可以下单,方便快捷。在平台实际运营中,运营者可以不断进行业务拓展,为B端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生活服务。

相信未来的外卖市场大家越来越能接受新零售形式的运作,大家对于即时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也会渗透到更多的领域当中去。远离了“潜规则”的环境,未来的市场必将会发展得更加广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