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改革建議--榆林篇

摘要:打造黄河上游城市群:榆林/包头/银川/兰州/武威 (金昌),五市抱团发展。

大柳树水库是基础。能自流灌溉、东边改造毛乌素/库布其沙漠,直到浑善达克沙地;西边改造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直到库姆塔格/塔克拉玛干沙漠。

藏水入疆工程是关键。改造上述八大沙地沙漠,需调水1500亿方,只能从西藏调水(详见‘西藏篇’)。


关键词:库容径流比,完全绿化黄土高原,恢复董志塬


榆林为陕西第二大城市,到最近海港天津港680公里,坐高铁不到2个小时。

地理上,石家庄、太原、银川,这三个省会城市几乎处在一条直线上,而榆林正好也在这条直线上。另外榆林也在包头与西安的直线上。

且与后四者的距离分别为 275、270、275和430公里,处于这几个重要城市的空间节点上。↓

行政区划改革建议--榆林篇

从武威到青岛一线,形成七个特大城市

按照城市发展的 “环形空洞理论”,榆林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的。可惜榆林周围要么是黄土高层、水土流失,要么是毛乌素沙漠、黄沙满天。大部分土地根本不宜居,所以到现在也只是三线城市。

一、应将榆林建设成特大型城市。

只要建好藏水入疆工程、黑山峡大柳树水库工程,就可向榆林地区调水328亿方(参考‘甘肃篇’)。

藏水入疆,理论上可调水1550亿方。按每亩滴灌用水300方/年,改造毛乌素沙漠(3.21万平方公里/新增良田4815万亩)和库布其沙漠(1.86万平方公里/新增良田2790万亩)共需用水228亿方,再加上改造河套东北砒砂岩地区需50亿方,榆林运河需50亿方,共计328亿方。

仅改造后新增耕地,可多养活4000万人,这是榆林成为特大型城市的坚实基础。粮食是根本,有粮就可安排就业,如修交通、学校、住宅等基建。只需发展几十年,一座大城市的雏形就可成形。

同时建议,与银川/包头/兰州/武威(金昌)一起组成 泛黄河上游五市城市群。对打破胡焕庸线的格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行政区划改革建议--榆林篇

行政区划建议榆林、延安、甘肃庆阳,及 鄂尔多斯的乌审旗和伊金霍洛旗,合并成省一级行政区域。

以榆林市为省会,规划容纳全省 80%的人口,以便集中规模、加快发展。特别是将黄土高原河谷之地的人口,先迁到省会。

行政区划改革建议--榆林篇

只要有粮食、水源够,榆林地区总人口很快就可以突破千万

二、规划榆林运河,万吨轮船可从郑州直达兰州

大柳树水库是榆林市能否成为特大城市中极重要的一环。以水库1420米高程为起点,向东开凿运河,宽300米、深12米,穿过清水河、经定边、靖边、经入无定河的子洲渠,最后顺着无定河到达黄河小北干流时,终点高程为700米,是谓‘榆林运河’。↓

行政区划改革建议--榆林篇

小红框 即为船闸,共设5处

运河采用静水通航方式以节约用水量(参考‘东北篇’)。设五处船闸、每级船闸控制提升100米~200米。经两大沙漠分流后,运河终点的过水量为50亿方/年,除运输外、还可给黄河下游补充水量。

运河设计水深12米,以满足逾万吨的轮船航运要求。未来轮船可由黄河郑州,经改造后的小浪底水库、上溯至龙门水库,再经榆林运河、直达兰州/银川,远至新疆(参考‘山西篇’)

在中国煤矿最富集的陕西、河套地区,因受运力和成本限制,煤炭很难运达华东、华南,以至不得不从澳大利亚进口。但此后,就可以用低成本的船运送达,甚至到重庆和西南地区(参考‘南襄篇’)。


三、榆林北部地区的产业发展

在甘肃篇和银川篇中,有人质疑没有产业何来吸引人员的问题,故本篇稍微用点篇幅,抛砖引玉提些观点,请大家斧正。

榆林也分为荒漠半荒漠的干旱北部,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南部。南北分开表述,本段讲北部。

1.发展光伏产业

按一亩地计算,光伏一年可发电96360度。按 I 至 Ⅲ类 地区的上网电价,分别为每度0.35元、0.4元、0.49元。取中间值0.4元,即一亩地年产值可达38544元。

而现在一般商业化的光电转换效率才16%。随着光伏技术进步,从传统光伏到数字光伏,再到现在的AI+光伏,发电成本只会越来越低。过去五年,光伏发电的成本已下降了三分之一,投资回报期也只需8~9年。虽然现在比水电成本要高,但潜力更大,而且比水电环保。和传统农业相比,投资回报率那就更高了。↓

行政区划改革建议--榆林篇

北农南林的格局

毛乌素和库布其沙漠,面积大,干旱、光照强烈,非常适合开发光伏产业。只要使用其面积1/8,一年就可以生产9000亿度电,相当于10个三峡的发电量,可以满足9个特大型城市的用电。

光伏板遮挡阳光、减少水气蒸发,利于牧草生长。牛羊吃完牧草、排泄物就是有机肥,也利于土壤改良。这就是 “光伏板遮光挡风,种养殖治沙改土”。

2.发展高效农业

可以参考荷兰的智能大棚。大棚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女性也可从事,从而安置小半迁移劳动力。

还可参考以色列沙漠农业。使用科技和机械化,大规模的种植粮食。

故这两块沙漠,与 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一起,在“多用光、少用水” 的高效农业推动下,将是中国北方农业的最大潜力和希望。

3.发展夯土建筑

夯土建筑的造价相比砖混结构要节省大约25%-40%,而且寿命比砖混又长,同时保温隔热效果又好。

可以用科技手段进一步研究夯土工艺。同时提供统一风格、不同样式的房屋设计图,给全家迁往省城的家庭;并组织他们以互助形式,在免费分得的近郊宅基地上自行建房,相信大部分人都会乐意。

随着城市发展、市区面积需要逐步壮大,就算要拆迁这些夯土建筑,损失的成本也会少很多。


四、榆林南部地区的产业发展

榆林南部黄土高原地区为大陆季风气候,雨旱分明,应在雨季收集宝贵的雨水、洪水,挪到旱季用,方法就是多建水库。特别是在黄土高原的主要支流上。每条支流离黄河10~20公里处、要建高坝。高坝平时只蓄少量水,以便洪水期,能将泥水应收尽收。↓

行政区划改革建议--榆林篇

小红线处,即为主要支流的大坝

  • 容库径流比,即水库总库容与江河年径流总量的比例。美国是66%,西欧、北欧是90%以上,而中国是22%。黄土高原则更低,因建水库要淹良田,而良田在黄土高原尤为缺乏(但只要大部分人都能去榆林省会安家,移民问题就简单了)。

黄土高原虽绿化了不少,下图显示,2013年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比1999年增加了59%,几乎翻了一倍。↓

行政区划改革建议--榆林篇

退耕还林还草前(1999年)、后(2013年)植被覆盖度变化

通过多建水库(包括淤地坝),就可以使空中的水气含量增加,地区降雨也会增加,更有利于草木生长,才能使黄土高原的生态达到理想状态。所有黄土高原上,只需保留少量人口,重点:

1.发展林业和牧业

除了便于机械化种植的黄土塬地区,其它地区都要退耕还林还草。

在低耗水的本地土著物种里,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树种进行栽培,让阳光和雨水给我们进行生产。100年以后进行间伐,此块净收益恐怕都会超过在梯田种粮。梯田无法大规模机械化,投入多收益少,非梯田产出更低。↓

行政区划改革建议--榆林篇

森林、草地和水库结合,从而实现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

2.发展特色农业

如米脂的黄小米。米脂婆姨婚后更漂亮,很大程度上就是吃了当地的黄小米。如果把这种黄小米做成品牌,在全世界销售、走高档路线,未尝不可能成为中国食品界的LV。宁夏枸杞同理。↓

行政区划改革建议--榆林篇

3.抽水蓄能恢复董志源

这些年黄土高原的绿化有起色,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减少了。让大部分人去大城市工作吧!

所以要想让黄土高原的生态达到理想状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黄土高原周边设立几个大城市、特大城市。而留在农村的少数人,也能更好协调,比如退耕还林还草、农田成片机械化、能建更高的大坝截留更多泥沙,等等。

甚至还可以用抽水蓄能的方法,逐步恢复董志源----

利用晚上波谷电、把浑水抽到高处,等水在第二天白天澄清后,下泄发出波峰电。如此每天都能将一部分淤泥往高处堆填,在不需要额外增加投资的情况下,高处(川)也会逐渐淤平。↓

行政区划改革建议--榆林篇

利用抽水蓄能、顺带将泥沙带至上游、淤平沟壑

此种方法优先适用于相邻较近的塬地,以提高土地连片的整体收益,如庆阳市。同时也可极大减轻下游水库、拦沙调水的库容压力。

但是,就算能够恢复董志源的面积,甚至面积倍增,庆阳没办法、也没必要成为大城市,因纵深不够,且交通不能成环。同样,延安就更没必要了,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吧。

延安新区总投资400亿,而新增的平地才1万亩。也许这个成本可以通过商业卖地收回来,但是由于其整体环境的限制,市区人口是不可能达到200万人的。所以在未来人口收缩的大趋势下,这些工程的效率和收益率只会逐步递减,最后很难达到理想预期。

市区人口达到200万,这是现在一个内生性增长城市起码的要求。

谢谢关注明哥,欢迎随时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