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講你家鄉農業扶貧產業有哪些?效果如何?

筆耕三農


河南農村扶貧九大項目

第一是教育補助。第二是醫療健康。第三是危房改造。第四是創業就業。第五是保障兜底。第六是基建設施。第七是財政金融。第八是特困群體。第九是基層黨建。

第一,異地扶貧搬遷和農村危房改造。異地搬遷,每戶住房建設人均補助3萬,人均住房面積25平米,原住房收回復耕。

第二,到戶增收。對有發展願望和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扶持資金5000元,先建後補,主要用於設施建設,購買苗種,和生產資料等補貼。

第三,雨露計劃。發展職業教育,每人每年補助2000元。短期技能培訓,每人每年補助1500元。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等。

第四,光伏扶貧。每戶5到7千瓦光伏發電扶貧。

第五,小額信貸貼息。對有就業創業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5萬元3年內免擔保免抵押貼息貸款。

第六,產業化扶貧貸款貼息。主要補貼能帶動貧困戶增收的農村農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主體。

具體到各負責扶貧單位。

一、人保局。

第一,轉移就業。貧困戶免費培訓,集中培訓給與每人每天30元生活費補貼,市外省內培訓一次性給付300元交通住宿費補貼。

第二,新農合五保戶參合費用民政上全額資助。

第三,職業技能鑑定,取得資格證書的農民每人一次性補貼1500元。

第四,創業貸款擔保。正常經營的貧困農民創業,每人一次性補貼5000元。自主創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最高兩年50萬元財政貼息創業貸款擔保。

第五,農村貧困戶養老。參保費用補貼,100到400元檔次的每人每年補貼30元,500及以上的,補貼60元。基礎養老補貼每人每月78元。重疾殘疾人財政代繳養老保費100元。

第六,醫療保障。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貧困戶或者低保戶,縣財政代繳30元醫療救助金,五保戶180元全部代繳。

二、民政局。

第一,醫療救助。貧困戶或者低保戶,縣財政代繳30元醫療救助金,五保戶180元全部代繳。低保戶五保戶新農合報銷後再報銷百分之七十。

第二,低保。年低保標準3250元,每月補助142元。

第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集中供養每人每年5000元,分散供養3400元。

第四,孤兒救助。散養孤兒每人每月基本生活費700元,福利中心1200元。

第五,殘疾人補助。一二級殘疾每人每月60元護理補貼,生活補貼60元。殘疾加低保,120元。三四級殘疾人是貧困戶或者低保的,60元每人每月。

三、教體局。

第一,學前階段,每年每生400元,建檔立卡另加600元保教費。

第二,義務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和營養餐改善。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小學住宿生補助1000元每年每人,初中1250元。

第三,高中階段。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免學費和住宿費。助學金2000元每年每生。

第四,中等職業教育。全免學費,2000元助學金每年每生。

第五,教育。本省就讀建檔立卡戶和低保戶國家助學金每年每生4000元。助學貸款8000元每年每人。交通費和短期生活費省內錄取500元省外1000元一次性。

四、住建局。

危房改造特困戶,最高補助1萬元,重建最高4萬元,平均每戶補助15400元標準。

五、衛計委。

獨生子女戶或者雙女戶父母60歲以上每年每人960元。貧困戶縣內就醫先看病後付費,護院只需支付個人應付費用即可。

六、電業公司。

低保五保用戶每月減免10度電費。


農村媳婦生活劇


謝謝!我的家鄉沒有農業扶貧產品,不瞭解。








九月


很高興受到您的邀請,來回答您提出來的這個面題,作為一個農村娃出生,我參加工作近四十年,但對農村和農民,常常懷著深厚的感情,時常關注農村農民的發展狀態。由於我們這裡屬於小縣城,雖說離鄉,但並未離土,因為存在地域差異,也許我的回答,不能讓您滿意,但我是抱著真誠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和氣侯、地質、交通條件,存在巨大差異,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一直是國家關心和關注的話題,這些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改善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和生存狀態,三年脫貧攻堅的艱鉅任務,主要還是針對農村和農民!

就農業扶持而言,坦率地說,您所處於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與我們存在著巨大差異。我們這裡地處粵頭楚尾,氣候宜人,接近亞熱帶,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右,而貴地地處西北高原,山高水少,自然環境惡劣,農村和農民的耕作條件,與我們當地不可同日而語。

就農業和農村扶持政策,肯定由於環境不同,各地在扶持方面也各有側重!

在我們當地,如退耕還林,長江中下游天然林保護,美麗鄉村建設,通村通鄉公路建設,農村環境整治,農村專業合作社,種田耕地大戶扶持,專業種養扶持,…等等,中央出臺的惠民扶農的政策,相當多,也讓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由於我們這裡離廣州近,離長沙遠,改革開放以來,做生意,打工,很多農民都往廣東跑,相對而言,既方便,謀生增收也容易些!

但外出務工以後,耕地拋荒,留守兒童和老人,又成為了新的社會問題。

通過土地有序流轉,鼓勵大戶承包和專業合作社,創辦寄宿制學校,招商引資,引進企業,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扶持特色農業、特色農產品、發展規模化種、養殖業,這些問題也逐步得到了解決和理順。

總之,由於存在地域、自然條件和氣候差異影響,各地出臺的扶農惠民政策,肯定也會因地施策,各有側重,欣慰的是無論如何,黨和政府對農業和農村的扶持,前所未有,水漲船高,相信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的農業和農村,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