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何曾负天下,万千史书尽负他。到底应该怎样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李鸿章?

既往岁月


忧国未必忧民,忠君未必爱民!他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传统的地主大官僚,既得利益的收获者。他秉持的“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理论看起来开明,本质只是给旧体制打了剂强心针,仍在试图挽救岌岌可危的君主社稷。说他是“卖国贼”有失公允,他的时代是“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祖宗社稷观念,全民国家的概念才刚刚提出,君重民轻的固有思想决定了他为主子“殚精竭虑、忍辱负重”的担当,被后世唾骂的历史定位。所以李鸿章只能是历史人物,而不可能成为历史先进人物。


我在八卦中窥探真相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李鸿章这个人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他明知道满清政府朽木不可雕,满清政府的存在只是祸国殃民,却只是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助纣为虐。

我们仔细看看李鸿章的所谓战功、功绩,对不起,全部是对内而不是对外。

对内镇压太平天国、对内镇压捻军,都是大获全胜。

对外,甲午战争惨败,洋务运动的最大成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淮军被日军击溃。

对内镇压的胜利,于国家民族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是为满清延迟一些阳寿而已。

相反,对外战争的失败,才会导致国家民族的利益严重受损。

甲午战败以后,传统势力范围朝鲜丢了,台湾割让给日本,辽东半岛也差点丢了。

以李鸿章的地位以及智慧,他不可能不知道满清高层这伙家伙会毁了国家。

实际上,到了庚子事变的时候,就是李鸿章挑头搞了东南互保,联合各地总督抵制慈禧太后一起对洋人动武的命令。

那么,问题来了,他自称是裱糊匠,全力周旋,维持满清政权是为什么?

为了国家民族?

为了国家民族应该推翻满清,支持革命至少也是君主立宪啊。

为了慈禧太后?

事实上让李鸿章背黑锅的就是慈禧太后,李不过是她的一颗棋子,大家互相利用,有什么恩情可言。

说来说去,李鸿章不过是为了自己。

李鸿章从一个七品小官翰林院编修,两袖清风,成为一品大员两江总督,留下至少上千万白银的遗产,依靠的就是为朝廷卖命。

他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将国家民族利益当做不存在,助纣为虐,逆世界潮流而动。

这种人能力再强,装的再委屈,也不会得到后代的正面评价。

因为,他不过是一个“走狗”而已,即便是能力超群的走狗。

相反,左宗棠这种人不管怎么说,尽自己的力量维持了国家的统一,收复了新疆,对于国家民族是有很大贡献的。

再说通俗点,如果满清没有李鸿章,只会早一些崩溃。这种腐败害民政权,早垮台对国家民族有百利而无一害。


萨沙


不知道,不过我喜欢坐在李鸿章的书台上喝杯茶,打开一页纸,看看。李鸿章涚与做道理,与为人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