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历史上哪些人的临终遗言?你有什么感触?

一道奔雷


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您所举例周瑜之“瑜亮情结”属于小说家言,因为这一故事情节和历史反差实在太大,不能理解为合理的艺术加工,所以不宜做历史来谈。

然后,我来说说曹操的临终遗言。曹操不是临阵或者其他形式的猝死,所以遗言肯定不止一次,《三国志》中就记载了两段。

第一段是建安二十四年六月,也就是公元119年,曹操为自己选了目的,并且做了说明:曹操表示自古以来目的应该选择贫瘠之地,而不是适宜耕种的土地。亲自选址在西门豹祠西边的一个高岗,交代说“不封不树”,诸侯在前面、公卿在后面以后都可以葬在这里作为陪陵,地方够大容得下。

第二段是第二年正月,曹操去世前真正所谓临终遗言。大致内容为:天下未定,不要按照古制诸侯王的礼节办,下葬后即可脱掉孝服;凡是各处守备将领一律不得离开岗位,各个部门正常办公;装殓就用平常的衣服,不要放金银珠宝。

其他文献中,还有对妻妾和财物的安排,主要包括:平常穿的衣服不要丢,特别是因为头疼常带的绩,其他衣服能尽量保存,要不大家可以分了;婢妾和伎人住铜雀台,在那里设一个灵堂,每月初一十五奏乐一个上午,大家要经常张望陵寝的方向;剩下的香料分给夫人们,如果无聊可以学做针线活,这样可以卖俩钱。

大致就是以上这些内容吧,我的第一个感想是:不要嘲笑陈琳在檄文里说曹操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其实董卓以及后来的诸侯几乎都在这么做,但是曹操不同,他确实反对厚葬,并且身体力行。《三国志武帝纪》第二段记载曹操担任济南相是“禁断淫祀”,反对辅张浪费,过度祭祀。

军事将领不得离岗,各个正常办公,这一是反应了曹操认为不能因一人而废天下势;二是,这样等于用明诏保证了政治形势的稳定,为曹丕顺利接班打下基础。

另外,曹操确实爱自己的家人,具体到做针线活卖钱,真是心细入微。同时应该是真的很累,想听音乐,也很孤单,让婢妾们经常张望自己。

最后,引用一下《邺中歌》: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


历史吃瓜客


🌹# #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是共和国主席刘少奇身陷囹囵在弥留之际,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成为历史伟人的临终遗言!

△刘少奇,1969年秋被秘密输散到河南开封,11月12日,被折磨致死。在极其困苦的环境下,身患重病、起居艰难的刘少奇,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遗言。对人民充满着无限的信任,寄托着无限的希望。

△刘少奇,为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奉献了毕生的智慧和精力。来于人民,服务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为民坚持真理,为民舍生忘死。

△刘少奇,用自己的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中国人民无限的爱戴和尊重。他虽然不在了,但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11年之后,国家于1980年5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撤销了“文化大革命”中强行加给的种种罪名,推翻了一切诬蔑污辱之词,为共和国主席恢复了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是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遗言!中国人民告慰刘少奇主席的一句话是——“人民胜利了”!








笑看东篱


1976年1月7日,周恩来总理的病情持续恶化,气息已经十分微弱,更是长时期间陷入昏迷中。在深夜11时,周恩来从昏迷中苏醒过来,认出守在他身边的吴阶平医生,周恩来对吴阶平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恩来总理留下来的最后一句话。

周恩来总理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还先想着别人的困难,从来没为自己着想,实在是令人心酸。

邓小平在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说,周恩来总理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有时甚至长达16小时以上,自周恩来担任总理之后每天都是如此。

周恩来总理曾在快70岁时说:“多给我点时间为人民工作。”

周恩来曾经创下过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的记录,可是说周恩来总理是活活给累出病来的。

那时由于“四人帮”的作乱,批斗下了不少国家领导,周恩来总理不能病,也不敢病,他不能倒下,他还要竭尽所能维护正义,在他的努力下,挽救了很多人。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这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人民的好总理终于支撑不下倒下了,可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他去世后更是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景象,甚至所有联合国成员都为他下半旗致哀。

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好总理,所有中国人都会永远尊敬他,爱戴他,怀念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