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鏢隊長?失意英雄?趙雲:從五虎上將的排序說起

文|原廓

提及三國時代的武將群體,蜀漢的“關張趙馬黃”五虎將組合,可能是被大家最先想到的。

眾所周知,“五虎將”指的是為蜀漢集團立下汗馬功勞的關羽(雲長)、張飛(益德,《華陽國志》作翼德)、馬超(孟起)、黃忠(漢升)、趙雲(子龍)五位大將。當然正史中,蜀漢並沒有“五虎將”的說法,而曹魏卻有著“五子良將”的正式提法——“太祖(曹操)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一般認為,“五虎將”最早出現在宋元的講史評話中。《三國志平話》卷下有一個小標題就是“皇叔封五虎將”,此後,宋元雜劇中也頻頻出現“五虎將”。到了明代,小說《三國演義》正式提出“五虎大將”的組合,並將這個概念深入人心。

保鏢隊長?失意英雄?趙雲:從五虎上將的排序說起


當然,“五虎將”也不是無中生有,魏晉史學家陳壽在編撰《三國志》時,便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列一傳《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僅次於《諸葛亮傳》。將五人相提並論的同時,陳壽又做了進一步的評論:“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馬超阻戎負勇……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在陳壽這個曾擔任蜀漢衛將軍主簿、觀閣令史的人看來,這五個人在能力和軍功上,屬於蜀漢方面最強陣容。

正是陳壽的定位與認可,給予了後世文藝創作者以靈感,將這五位蜀漢大將,打造成了一個流傳千古的文化大IP。當然,這和“五虎將”鮮明的個人形象與武略傳奇是分不開的。關羽於萬軍中刺顏良,斬首而還,軍圍襄樊,擒于禁殺龐德,威震華夏;張飛當陽橋斷後,入川義釋嚴顏,巴西大敗張郃,與關羽並稱萬人敵;馬超大戰潼關,險些擊殺曹操;黃忠老當益壯,陣斬夏侯淵;趙雲長坂救主,漢水空營寡勝眾……這些身為武將的高光時刻與英雄壯舉,經過相關文藝作品的傳播,都為國人所熟知。要知道,蜀漢因為國小力弱,不太重視治史,加之相對位置偏僻,文獻資料難以蒐集。陳壽對其就有過吐槽,“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我們所能知道的“五虎將”那些高光時刻,只是他們武勇人生的一些片段。他們可能還有很多事蹟,但已經淹沒於歷史的塵埃當中,永遠無法為人知了。所以我們所熟知的“五虎將”並不等同於歷史上的《關張馬黃趙傳》。學者易中天曾說過,任何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都有三種面目,歷史上的本來面目,稱之為歷史形象;小說、戲劇和文學藝術中的面目,稱之為文學形象;民間信仰、民眾風俗和一般人心目中的面目,稱之為民間形象。我們一般人接觸到的大多是“五虎將”的民間形象,不同於其文學形象,跟其歷史形象更有很大的差距。

其中,“常山趙子龍”趙雲的歷史形象,到文學形象,再到民間形象的演變,可以視作“五虎將”中最為鮮明和突出的案例,非常值得深入研究與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