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洪水

近期连续滂沱大雨和多次强降雨天气预警,以及媒体报道的各地洪灾,使身在外的我心系老家,怜悯之心由然而生。怎么不牵挂呢,深知被洪水泛滥的困苦。如果庄稼被淹,一年的收成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泡汤。农业不比其它行业,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弄不好要等到下一年。

老家的洪水

老家是个容易被水淹的地方,几条小河沟想必早已被洪水灌满了。打电话一问,果然不出所料,洪水已近道场边,站在屋边可以摆脚了。我心里一凉,洪水不会又重蹈2013年覆辙进屋吧,心里祈祷着,愿老天开恩不下大雨了。

2013年我在县化工厂外矿区钻井队做事,大雨下个不停,到处水满为患,请了假回去看看。听人说涔河上的杜家河桥和戴家河桥早被洪水淹没了,抄近路是回不去了,只能绕道大堰垱。

等我赶到离家还只有短短500米时,被洪水阻隔了,两眼望去,附近一条公路如一座拦河坝,把上方的家围成了像一座湖泊似的,七八晌农家耸立在滔滔洪水中,摇摇欲醉。只见洪水中的鱼啊跳跃,那有心情去看那些随水欢游的鱼啊,内心五味杂陈,真正才体会到是有家不能回啊。

老家的洪水

公路上漫起了尺多深的水,一些车辆被阻隔,聚集了附近许多村民望水兴叹。在家的邻居跑到公路上来了,大家沮丧的脸色,看得出心情不好。不知各自家里的冰箱、家俱、床上被单被水浸泡成怎样,米坛油坛不知被水荡翻没有,鸡鸭猫狗不知生死,田地里的庄稼还有没有扶救的希望,堰塘里的家鱼还在不在,一切都是未知数。可想而知的是,经过洪水的洗劫,都不是那么完整美好。

当时听邻居说,水位上涨好快,险些人都跑不出家门。邻居一位阿姨涨水时在屋里收拾东西,看水上坪了,大面积被淹,也是作最坏的打算,免得洪水进屋时浸泡更多东西。只顾自个往高处捡拾,不晓得洪水已经逼近屋边来得这么快,不是孙子的催促:小嗲(奶奶的别称)快点出来,不然跑不赢了。当嗲孙俩跑到离屋不远的高处时洪水进屋了,汹涌的洪水犹如江河决堤奔腾咆哮。

老家的洪水

自我懂事起,还没有涨过这么大的水,顶多上坪淹过田地里的庄稼没有进屋。好恐怖的洪水与附近一条公路有点关糸,怎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公路硬化时,要增加宽度。原来沙土公路适应不了现在交通运输的需要,硬化公路也是社会发展的体现。主要是公路桥要加宽,加宽公路桥增加桥洞长度,桥洞加长势必制约流水。好比一节管道,管道越短,流水越快,相反管道越长消弱流水。河沟也是一样,当上游猛来水时,流到桥洞又不能完全流过去,公路上侧与下侧形成很大落差。以前汛期洪水没有漫过公路,自从加宽公路桥后,才出现这种现象。我们组在村里来说位置又低,而老家七八户位置又最低,所居住的地方前后有俩条小河沟在下方汇合成一条河沟经公路桥下流往下游,大量的洪水涌入桥洞无法全部泄出,越积越多最后漫过公路。

冰箱报废,油坛荡翻油流出,家俱浸泡变形,床上被单湿淋淋,地上淤泥一层,土砖小屋倒塌,遍地是洪水淹过的痕迹。洪水过后,家里够清洗,这些都是次要的,可怜的是庄稼倒匐在田地里。当冲的稻田留下大坑小眼,禾苗齐刷刷匍匐倒下;棉花根部裹露在外,供棉花生长的一层熟土冲得一干二净;玉米也乱七八糟倒着,其它作物都不同程度倒匐。只要还一些根扎在老土里,一人慢慢扶起,一人用锄头或锹培土。不当冲的地方,植株被浪渣裹覆着,得小心翼翼把浪渣弄走,再把植株扶起来。经过一些时日露水的滋润,被扶起培了土的植物,奇迹般的长出新叶,重新焕发出生命力,孕育出新的果实,不负农民的辛勤劳作,总还有一些回报,虽然甚微,不致于失收。水稻只要是抽穗扬花时被水淹,只有稻壳留在那。堰塘里的家鱼随滔滔洪水而去,留下一塘浑水要多日才能澄清。

老家的洪水

洪水过后慢慢恢复了往日的迹象,就是这样一个容易被洪水泛滥的地方,曾几何时,也热闹繁荣过。那些抗战时期,民国政府西迁,物质西撤,货物不能走水路,特别食盐等日常生活物质得靠陆路运输,陆路又是靠人推车挑担来完成。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西南部的三斗坪成了物资集散地和转运站,再靠人力从三斗坪把货物途经老家高河堰(老家门前有口大堰叫高河堰,以此名为地名)运往津市,叫跑三斗坪。

为什么叫三斗坪,三斗坪原先是个渡口,是当地有人看到来往的人流,捕捉到商机,用三斗米作资本开店起家作生意,后陆续有人参与进来开店建铺,发展到长江边上集码头商贸于一体的有影响的集镇,进而成为长江沿岸的一个重要码头和商埠。因商贾与脚夫在三斗坪与津市之间来回穿梭,途中要休息吃饭住宿,高河堰便成了一个歇脚点,加上盐井与大堰垱经过此处,南北东西交汇。东西方向通往高河堰的后河沟上架有桥,叫四乌桥,后来修公路桥拆了石头也弄走。

老家的洪水

以前听老人讲,鼎盛时高河堰的饭铺绵延里多路。原来靠堰边是一条人家,为了做生意,在堰塘里打下木柱头,建起了吊脚楼。有的干脆在农田里搭起了简易架子屋,开了铺子卖起了饭,兼营住宿。大家使出拿手厨艺,拿出看家私房菜,看谁家的饭菜味道好,吸引南北跑三斗坪的脚夫与客商和东西方向来往人员。

斗转星移,时代的变迁,原先的老路不能适应新社会发展和需要,必须开挖能行驶车辆的道路,开挖的公路就不能走原来的人行大道,既要少压田地,又要连通各乡镇,一条宽敞的公路在最佳线路上诞生了。以前热闹的高河堰被逐渐遗忘,渐渐变得冷清。想当年,方圆数十里乃至湘鄂边界,谁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高河堰,曾经的辉煌繁荣不再。那是抗战时期成就的一段历史,淹灭在滚滚历史洪流中。看到而今的洪水对他的侵害,似乎有点伤感。自然灾害是谁都避免不了的,我们只能坦然面对,虽然损失了个人一点利益,换来的是区域的交通运输,大家的出行方便,是值得的。

老家的洪水

就是这样一个容易被洪水泛滥的地方,也有其优势。大天干时,老家的庄稼是干不着的,别的地方堰干塘枯,而老家河沟还有水,只要想方设法把水抽上来,庄稼照样生长。天旱时周边的人们很羡慕我们这里,说是一块宝地,是的,鱼米之乡不为过。

我生长在这个既易淹又旱不着的地方,从无挂无忧的童年,经历了边劳动边读书,在乡境内走读完了9年学校。庸智的我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从事父辈的劳作。使牛耕田,播种插秧,收割晾晒,生能熟巧掌握了农活的操作,农事的安排。耳闻目睹了由于贫穷,人们过着拮据而又寒酸的生活。不知是生活的艰辛,还是生产队统起,大家没有责任心所致,人们从事单一简陋的农事,一年300多天天都在忙碌,生产生活徘徊不前,滞留在某一层面上。出工不出力,互相猜忌,人前说人后,张三与李四骂娘,王五与赵六斗气,表面天天在一起,暗地里小肚鸡肠,勾心斗角,时常恶语相向,还爆发撕扯到斗抠。我初涉生产队,原以为大家很和谐,却是各种矛盾频发,利益的纷争,他(她)的工分那比我高,他(她)的东西那比我分的多分的好,其实是大锅饭无形的把大家捆绑在一起,日积月累形成的一些不良现象。

时代在前进,社会要发展,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不了。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人人担起责任,利益与每个人直接挂勾,温饱才能解决,责任制运用而生,诞生了改革开放,这是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改革开放就是把经济发展上来,才能实现各种目标,最终达到国家整体富强,人们生活幸福。

后来自家一亩三分田难以满足后辈们的劳动力,子孙们离开祖父辈苦心经营的地方,纷纷寻求外出打工。大家致富的愿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发强烈,心中只有一个念想,向往美好生活,脱贫致富,向小康迈进。如果遇上灾年洪水泛滥,更是收效甚微,乃至一年白忙,要打水漂。避免洪灾带来的损害,弥补洪灾带来的损失,寻求好点收入,只有外出打工才能达到。国家的各项建设也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为了国家的发展及提高个人收入,大家当起了农民工。

而今只有两三户人家的大门照开着,其他农家长年铁将军把守,没有往日孩童的戏闹和大人高嗓音的串门声,自然其农田也就由他们代耕种了。邻居还卖了旋耕机,收割机,耕种百多亩水田,还为周边农户代耕代割。

在外打工的我,平时偶尔回去,后辈的孩子相见不相识,自顾玩耍。只有邻居家的黄狗凶神恶煞般汪汪的叫声,打破了宁静的寂寞。玩耍的孩子怎知道,我曾经也是这里的主人,只因外出打工一度离开,有朝一日在外找不着事做,还是回到生我养我的家,虽然这个家有些模糊,但根在这里,一草一木是那么的熟悉。到那时预计留守在家的孩子已经长大,出去求学或工作了,或许再次错过与他们相聚相守,传述父辈曾经的家乡故事给他们,又不能实现,只能付诸于网络,或许他们能看见。只因时光流转,生活所迫,一代代生生不息。

邻居听到狗叫声,从里屋走出来,国哥是你回来了,还没吃饭吧,就在我家吃饭,没菜的光饭。是的,不是昔日的菜饭,是纯白米饭。恭敬不如从命,就在邻居家吃饭,免得打饿肚子。肚子是饿不着的,随时到嫂嫂家有饭吃,只是每次劳累嫂嫂,内心确实有些亏欠。

时代的变迁,儿时的伙伴各奔东西,回想起昔日只要下大雨发大水,正是各种鱼欢游的时候,也正是大家坐不住时,兴奋的劲儿去寻揽鱼的踪迹,经过一番忙活收获满满,一家人共享美味。大家长年在大雨大水中磨炼,锻炼出坚强的意志,也正是这种意志大家走南闯北,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自从出来打工,有的联系也中断了,好在有了微信,老家人建了微信群。儿时的伙伴通过连带关糸纷纷加入群里,仿佛一下拉近了距离,各自诉说衷肠,互表相思情谊。很多话不能当面说,只能通过网络传递。视屏聊天看到各自的音容笑貌,还是乡音未改,只是鬓角已白。也有相聚相会时,若哪家娶亲嫁女,特别是哪家老人逝世,无能远近赶回来送老人最后一程,表达对老人的哀思与追忆。他们从艰苦的年代来,一生与自然灾害进行抗争,为的是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留给我们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铺垫的是幸福之路,我们将永记心间,将家乡的曾经的故事传递下去,激励一代又一代。

(部分图片来之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