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安静,要孤独?专家回答太到位了

专家一:以前看过一个说法:“外向的人是通过外部获得力量,内向的人是通过独处获得力量。”

外向的人遇到问题时,一般通过和朋友、家人的沟通,而获得问题的解决方式。而内向的人通过独处,自己思考问题,来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你身处安静的环境,保持独处时,你思考问题可以更加深刻。你就不容易把问题想得过于肤浅,你看到的就不再是表面上的种种原因,而是能看到问题的本质。

当你身处安静的环境,保持独处时,你可以获得心灵的休息。对于成年人来说,独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每天要面对工作上的各种人,各种事情,下班也还有家庭琐事。所以很多大城市里的上班族会想要逃离,一个人到僻静的地方,独自待着,享受心灵的放松。以前看过一个故事,一个有家庭的男人,开车到家后,也不下车,一个人在车里抽着烟,享受独处,享受安静。

当你身处安静的环境,保持独处时,正式你成长的好时机。每天疲于应对各种各样的人,各式各样的聚会;几乎没有一个好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在这个安静的环境下,你可以看看书,学习一项技能,努力的提高自己。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当然我们也要明白,不能一昧的选择孤独,我们也要多和别人交流。这样你看待问题会更加全面,别人可以给你一些你想象不到的视角。

人为什么要安静,要孤独?专家回答太到位了

专家二:人,没有一定要安静和孤独,这不是人活着的本意,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地渡过?

只是,人,到了一定的阶段,一定会安静下来,或者说感觉到了孤独。

安静,是对自我的欣赏,独处,是一个人的狂欢。

我们喜欢热闹,我们在一些庆祝的日子喜欢呼朋唤友,大摆宴席,可以热闹过后是一地狼籍,曲终人散过后的空旷让人有一种深切的孤独之感。我们喜欢被人理解,和三五知已把酒言欢,可是,别人真的理解你,认同你吗?他人不能进入到你的思想里,也不能体验你的苦乐酸辛,所以永远都没有感同身受。

安静,是历练了苦乐年华之后的一种理性,独处,是繁华落尽后对自身的认知。所以,人有了一定的阅历之后,才会愿意安静下来,以宽容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去体会安静独处带来的愉悦。

人为什么要安静,要孤独?专家回答太到位了

专家三:哲学家尼采认为,没有人天生喜欢孤独,如果一个人是真正孤独的,不是自我的封闭或者抑郁,那么便是在他身边找不到和他一样高级的同类,无人能够理解他。

很多“高人”都比较孤独,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在常人看来是不平常的,是不太让人理解的。

安静与孤独对于自身享受型的来看,他们能在这种独处的时刻进入深度思考,做着自己一个人可以尽情享受做的事情,可以随心所欲,不用迁就别人,又强迫自己强融一个话题或圈子。

当周围的“杂音”太多而影响了自己的人生抉择和方向的时候,人是需要一定情况下的安静去修心,去让内心“清明”才不至于被世俗带偏了节奏,忘了本心。

适当的孤独,有助于更长远和更深刻的个人发展。

有的人的孤独是被迫的,是受排挤的;有的人的孤独则自愿的,是逃离的。

其实孤独并不可怕,人长大以后,才渐渐懂得孤独的可贵与难得,更不会太过于计较自己是为什么而孤独,只要是有利于自身的孤独又有何妨。

人为什么要安静,要孤独?专家回答太到位了

专家四:吕坤说,“只有安静下来以后才可以思考,静止的水才可以映出完整真实的影像。”一个人活得越高级,心灵越安静,静心思考,平静如水的心境里,有自己的影子——过去,现在,未来,都逐渐展现。一个人,越喧闹,越会迷失自我;越安静,越会找到自我。安静是一种解脱,从尘世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过去的爱恨情仇中解脱出来,从欲望的世界解脱出来……最后,你会突破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生本无常,把一切看淡,该忘记的忘记,该放下的放下,该舍去的舍去,留下来的东西不多,但已经足够了。黎里说,“水流最静的地方也是它最深的地方。”一个人最安静的时候,是活到最高级的时候;喧闹的时候,拥有再多,都是庸俗。

人之所以过得不快乐,是因为你想要的太多,得到的太少。如果你努力珍惜得到的,放弃那些得不到的,一定会发现,快乐已经涌进了生命里。真正活得高级的人生,是“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一切顺其自然”,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何必闹得“沸沸扬扬”,多留一些时间,听一听心跳的声音,事来则应,事过则忘!

人为什么要安静,要孤独?专家回答太到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