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導彈載機之:轟-6D型轟炸機,遠程對海打擊的先鋒

1987年夏,乘着放暑假的机会,本文作者乘了27个小时的火车,从杭州来到北京,在军事博物馆,一待就是一整天,在馆内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察看,不放过对自己感兴趣的陈列实物展品,包括馆内布置的大量照片。

在海军兵器展中,用展板的形式大幅照片,布置有海军型的轰-6D,也称轰-6丁轰炸机,与轰-6D轰炸机1985年开始制造投入批量生产,其时间节点刚好是吻合的。

现场,获赠了一份《中国航空报》,上面整整两个彩色版面刊登有介绍轰-6D轰炸机的图文,爱不释手,就将此报带回了杭州,一直珍藏在家中。

海军导弹载机之:轰-6D型轰炸机,远程对海打击的先锋

西沙海战,让海军感到缺乏远程空对舰打击载具,现有的轰-5轰炸机航程近,载弹量太少,远程打击能力欠缺;轰-6轰炸机,在正常携带3吨航空炸弹时,作战半径能达到2500公里,拥有所有战斗机所达不到的远程飞行距离。

未来的空射反舰导弹的载机,就只能在轰-6轰炸机中产生,但轰-6轰炸机是弹舱挂弹轰炸的,且携带的是普通航弹,不具备对海反舰导弹打击能力,唯有对现有的轰-6轰炸机进行改造,在机翼上增设重载挂架,使其能外挂重型空射反舰导弹。

1975年初,也即西沙海战1周年以后不久,轰-6D项目启动,与之配套的机载对海扫描雷达、反舰导弹火控系统、远程通讯和导航系统,包括最为关键的空射反舰导弹“鹰击-6”的研发,也都是同步进行的。

海军导弹载机之:轰-6D型轰炸机,远程对海打击的先锋

轰-6D,其总体结构和气动布局,与空军装备的轰-6甲轰炸机,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在机翼上,左右各增设了1个3吨的重载挂架,全机总共只有2个挂架,左右各外挂1枚总共2枚“鹰击-6”机载空射反舰导弹。

同时轰-6D保留了机腹弹舱,在不外挂“鹰击-6”空射反舰导弹的前提下,轰-6D仍然保留了携带普通航空炸弹,对地面目标实施轰炸的能力。

对于执行对海打击的轰-6D来说,一部性能先进的对海搜索雷达,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采用单脉冲机制的245型对海搜索雷达,在克服了海浪杂波干扰问题以后,在正常的海况下,对于航母的探测距离为250公里,对于巡洋舰、驱逐舰级别的水面舰艇的探测距离不小于180公里,对于护卫舰这类当时千吨级的中小型舰艇探测距离为120公里,基本上满足了发射“鹰击-6”反舰导弹对于目标数据和火控信息的要求。

海军导弹载机之:轰-6D型轰炸机,远程对海打击的先锋

“鹰击-6”反舰导弹,出口型号C-601,是在海军成熟的“海鹰-2”反舰导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弹长7.36米,弹径0.76米,500公斤重型战斗部,可视作“海鹰-2”反舰导弹的终极改进型号。

由于改成了轰-6D轰炸机携带,且采用了空射方式,因此,“鹰击-6”反舰导弹较之舰射版的“海鹰-2”反舰导弹拥有更高的初速以及飞行距离,有效动力射程由舰射的“海鹰-2”的85公里,提高到了空射型“鹰击-6”的120公里。

根据相关计算机模拟测试,命中1枚空射“鹰击-6”反舰导弹,能击沉或重创满载排水量8000吨级的大型驱逐舰和轻型巡洋舰,对于万吨级的巡洋舰,基本上也有同样的效果,对于万吨以上的水面目标,命中2枚也将遭到致命的重创。

海军导弹载机之:轰-6D型轰炸机,远程对海打击的先锋

此后,科研人员在“鹰击-6”反舰导弹的基础上,对动力、控制和制导系统等进行了改进,使射程提升至200公里,末段制导系统中增设了抗压制和欺骗干扰能力,使命中率在原基础上又提高了15%,巡航高度由原先的300米降至150米,提高了“鹰击-6”的突防性能。

尽管海军三大舰队平均每个舰队只分配到6架左右的轰-6D型轰炸机,但由于拥有了轰-6D使海军对海打击距离由原先的300公里,提升到了至少1700公里以上(轰-6D型导弹载机作战半径1500公里,加空射“鹰击-6”反舰导弹的200公里打击距离)。

因此,轰-6D导弹载机装备了海军航空兵以后,海军作战范围覆盖了整个南海海域,实现了反舰导弹上机的研制目的和初衷,对南海地区形成了有效的威慑。

海军导弹载机之:轰-6D型轰炸机,远程对海打击的先锋

轰-6D导弹载机的研制成功并装备,使我海军航空兵初具远程对海反舰导弹打击能力,但由于缺乏大航程重型战斗机的护航,轰-6D轰炸机的实战能力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

即便如此轰-6D凭借空中远程打击能力,仍然能在南海争端和海上中低烈度的冲突中,体现出自身巨大的价值,毕竟能够在水面舰艇防区外发射,大威力的穿甲弹头,对于任何水面舰艇都是致命的伤害。

当时,全球海军水面舰艇上很少装备有射程超过100公里,接近200公里的舰载防空导弹,因此,对于轰-6D反舰导弹载机来说,威胁最大的实际上不是来自水面舰艇的防空导弹,而是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战斗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