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醫生不讓子女學醫?

蘿蔔vs芹菜


有句古話說,“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 用現代語言翻譯過來,意思大概就是:學醫作為職業既可以賺錢養活生命,也可以救濟別人,並且學有所成醫術精湛的話,可以成就名聲。自古以來,醫師便是一直受人敬仰尊重的一項職業,到現在也同樣是很受歡迎的。

我們都知道,我國兩千多所高等院校開辦的大學專業種類,是各種各樣、數不勝數的。在這其中,不乏一些是令人喜歡追捧的熱門專業這些專業裡,醫學類專業也一直備受看好,是熱門專業之一,很多人都喜歡報讀。醫學專業有什麼好處?

在醫學生的字典裡,應該就是“背誦”這個詞穩居首位了,如果報讀了醫學類專業,就等於踏入了背誦大門、啟動了背誦機關、踏上了“背誦生”的生涯。醫學生他們所需要背誦的東西可多了,從基礎醫學、生物學、生理學、細胞學等基本內容到各個方向的專業醫學知識,硬幣厚的專業書籍,幾乎都是必須背誦記憶的內容。如果一到考試周,醫學生的境況便會更加嚴峻起來,他們的考試不僅壓力山大(分數要求高),而且背誦內容也是如大海寬闊,就等於瞬間記憶一堆知識點。因此,醫學生們覺得選擇讀醫之後的第一好處,就是記憶力在磨練中得到了很大提高,越來越好。

現代的各行各業前進腳步非常快,不止是作為社會人員,包括在校學生也是應該積極學習更多的知識,對於醫學生更甚如此,保持良好的學習意識才能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進步得更快。報讀了醫學類專業的醫學生們,一般都會在廣大的知識海洋裡不斷遨遊,從入學便會開始面臨空降的厚實知識內容,他們需要慢慢融入高強度的學習環境,培養具有對知識孜孜不倦的認知與能力。如此潛移默化的學習意識,才能夠常常覺得自己知識能力匱乏,謙虛使人進步,更加好地進行醫學生涯的學習。

報讀醫學類專業的最大好處之一,不需要多說大家都會知道,那就是畢業後的職業方向,一般來說都是很精準的,直接是對口的醫生職位,或者是繼續深造往科學研究的方向走,這些工作職位都能夠有很好的發展前景,薪酬福利等方面也都是非常好的。所以,醫學生們的畢業規劃方向都是有“鐵飯碗”潛質的,能夠讓自己學有所成、學有所用、用之有價值的,這樣的好處絕對不容忽視。

一直以來,人們對醫學專業的評價比較兩極分化。一方面,“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很多學過醫的人都覺得學醫太苦太累,不會再讓自己的下一代幹這行;另一方面,儘管有很多人吐槽醫學專業,但是醫學專業依然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專業,至少在很多家長眼裡,醫生和老師這兩個職業是最受歡迎的

其實,醫學生們各種吐槽醫學專業,反映的只是一種行業倦怠,在任何行業都是存在的,醫學依然是一個非常好的專業。

首先,當醫生最大的優點就是相對穩定,只要大學不是太差,基本都能找到工作,只是進大醫院還是小醫院的問題。醫學生的學科知識體系比較完善,不像有些專業學的知識比較“虛無縹緲”,醫學生學的知識都是實實在在的,所以具有不可替代性。另外,相比於同層次的職業,醫生的工資比較高。

醫生這個職業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前期投入多、後期回報大,別人讀四年,醫學生一般要五年或者八年,尤其是一些好一點的醫學院,很多都是實行的八年制。在整個前期,醫學生都是“忍辱負重”、“艱苦前行”,看著別人混得風生水起,而自己卻只能繼續默默努力。當然,到了後期就不一樣了,醫學生的職業發展並不是線型的,而是階梯型的,到了後期,每跨過一個門檻,都會發生大的“質變”,所以醫生根本不存在什麼中年失業危機,相反,資歷越深越受歡迎。

最後,醫生的社會地位較高,無論你有多厲害,也難免會生病、住院,而在這個醫療資源壓力較大的社會,誰不盼著有幾個醫生朋友,所以在社會交往層面醫生還是非常有優勢的。

哪些學生適合學醫?

首先,在你選擇學醫之前,一定要問一問自己有沒有興趣。有些人天生對這些感興趣,認為多學一學醫學知識,對自己和家人的身體都有好處,可以方便自己養生,還可以救助別人,“醫者仁心”,治好病人後非常有自豪感;而還有一些人膽子小,對這方面比較排斥。如果你感興趣,那很好,你會越學越喜歡;而如果你不感興趣甚至討厭,那就很煎熬了,畢竟醫學專業不是“水一水”就能過去的。

其次就是家庭條件。不要求家庭條件有多好,但是一定不能差。前面提到了醫學專業是一個前期投入比較大的專業,很多都是八年制,而且學費也不便宜,這對家庭條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最後,我不建議那些二三本或者專科的學生去學醫,最好是一本、211、985等一些學生去學醫,因為學醫的投入實在太大了,進這些學校能給你一份更好的保障,能提高你的起點。當然,如果你能考上一些頂級名校,除了學醫,其實你還有更好的選擇,比如計算機、金融等。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學醫太累了,很多醫生家長肯定是考慮到這方面情況的。



靳醫生說健康


我是一名醫生,家裡兩代五人從醫,但不會再讓親戚們下一輩和自己的孩子再學醫了!非一言兩語說得完道得清,其中甘苦自知!約九成的家長選擇放棄手,可能是一樣的看法吧。人生吃苦是常態,但不想重現這樣的經歷、艱辛和煎熬……,何談幸福?




作為從醫30年的主任醫師,這個問題我有感觸。我們不必講高尚的道理,其實就是樸素的常識:付出與回報的關係,任何行業都不可迴避的問題。鑑於目前的社會現實,是人們自然而然的選擇。因為醫生更瞭解這個行業的現狀,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認知,才會有這樣的建議,是社會暫時的悲哀。我們希望國家會改變這種狀況,否則長此以往,人民大眾的健康保障堪憂。如果有疑問,請思考付出與回報的比例關係,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