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推薦一本值得女生讀或是有意義的書吧?

丿ZouJunWei丶


薦書 | 《學會解決問題》

很多人,尤其是進入社會之後,

會覺得自己上學的時候讀的那些書,都沒有用了。

真的是讀了之後沒用了麼?

不是,是你不知道怎麼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而已。

那麼,推薦的第一本書就是這本

書本講的是如何基於解決問題來設計學習環境,以及一些系統地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

如何用概念圖來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如何認知到解決各種比如社科問題?

數學物理類問題所需要的思維方式是什麼?

這本書,徹底幫助你重新思考一下你所受的教育,

如何真的去用讀了十幾二十多年的書,去真正解決問題,創造價值。

薦書 | 《人是如何學習的》

這本書標題就代表了它的主題和價值,也是一本教育學專業非常有影響力的書籍。會解答你許多關於學習的疑惑,糾正很多學習的誤區:

比如新手和專家的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上,到底有什麼差別?專家和新手區別在於,專家因為經驗等原因能夠注意到新手注意不到的特有信息模式。(這一點我自己在做教育領域的研究調查和產品開發的時候,深有體會。)

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遷移,是如何發生的?其實能夠對學習到的知識進行重新建構和遷移,才是學習最重要的目的。

那麼,遷移到哪裡去?去解決問題。

當然,第二部分主要談學校教學設計理念的問題,即使不是教育工作者,也可以給你一些啟發:站在教育設計者的角度,我們如何看自己的教育?這對你自己的教育,或者孩子的教育成長都有幫助。

薦書 |《理解腦—新的學習科學的誕生》

雖然這兩年心理學大熱,尤其是在自媒體的傳播下,

到處都可以看到各種心理學的推薦和引用。

但是在我個人看來,腦科的研究對認識我們的大腦到底是如何思考、學習以及運行的,更具有精確性。

心理學的大量實驗,會存在模糊性,而是發現,直接推薦腦科學的書籍,可能更有助於我們更直接瞭解很多問題。

這本《理解腦》,其實是學習科學(learning science)的一個學科探索之作,當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大腦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包括情緒、信息處理等的生理特徵的時候,我們能夠更好地設計更為合理的學習,於是,學習不再是隻憑藉經驗來了。

薦書 |《腦與閱讀》&《腦與意識》

作者是認知神經科學的頂級學者大牛,歐洲腦科學的領頭人物,寫的書中,有做了大腦和數學、意識、閱讀三個方面的研究,簡直是開啟了一個世界。

這兩本書,看標題就知道了

《腦與閱讀》講的是大腦在人類的閱讀中,是怎樣子運作的?這對我們實際的語言教育有什麼指導作用?

《腦與意識》討論的是,意識對應的大腦工作到底是什麼原理。當然,其實目前腦科學家也沒有探索得很清楚,給了一個「全腦工作空間」的概念。

當然,如果搜索能力和英語閱讀能力可以,可以直接去搜大牛的論文來讀,非常高產的一個作者(估計大牛實驗室的學生也多),而且引用量也很多。他有篇論文是「what is consciousness, and could machine have it?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討論了人工智能的可能,也是蠻有意思的。

薦書 | 《發展心理學》

如果要讀心理學,我這本書可以幫你搭建一個很好的基礎框架,比之於什麼《思考快與慢》、涉嫌學術造假,卻書籍大火的津巴多寫的《心理學與生活》,我個人更為推崇這本《發展心理學》,直接簡單,幫你解釋清楚一個個的問題,也很容易讀,可以當做一個指導孩子和自我成長的手冊,也是很好的。

薦書 | 《學習心理學》

這本書是國內教育心理學領域著名的學者劉儒德教授主編的,非常實用的學習心理學領域的教材,深入淺出,有案例有故事,非常適合閱讀。

學習心理學的應用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同時提供了一個龐大的市場。

學習心理學立足於學生的學習本質,從人的學習過程、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理機制、學習類型、認知理論、信息加工、記憶原理、學習策略、學習技巧、學習遷移等領域的研究,總結出一系列的學習理論和學說。無論你是指導自己學習,還是為了指導子女成長,亦或者為了讓員工有更高效率的工作成果,都應該學習一下這個最基本的心理學知識。

薦書 | 《複雜》

你能想象嗎?

自然界裡的各種複雜行為,都是幾套模型在支撐著運轉。

螞蟻家族裡,工蟻,蟻后的角色劃分,承擔的搬運,繁殖工作,都是由緊密的神經系統操縱的行為。

人也是一樣。

從認知到行為,背後運作著一個浩瀚,辛苦運作的模型與系統。

大腦中的神經元,如何排列才能把我們的行為安排的有條不紊?世界的背後,是不是也存在著這麼幾套固定的模型,才能夠綿延不絕,生生不息?

讀完這本書,我找到了一些答案。這是一本很好的科普,從根源探索我們作為「人類」存在著的理由,內容涵蓋了生物學,信息科學,腦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信息量巨大,讀著相當爽,啃完之後成就感絕佳。

薦書 | 《刻意練習》

最近幾年一萬小時這個概念非常熱門,

但實際上這個概念有很多限制條件,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刻意練習下的一萬小時才會起作用。

刻意練習是一種更高階的學習方式,能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學習效果並縮短學習時間,讓你走向通往卓越之路。

薦書 | 《超越智商》

回首往事,真正令人感慨的,

總是在時光背面渺小卻努力著的自己。

超越自我,才是我們感到痛快、滿足的原因。

一輪又一輪認知的重啟再造,

我們越飛越高,越走越遠。

但是在《超越智商》這本書中

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依靠打破舊認知還遠遠不夠。

超越感性,擁有高度理性的思維,才是超越的最優之路。

薦書 | 《第二自然》

你是否有想過?自己的大腦天賦在哪?

我因為自己從小喜歡看書,對文字的處理能力就比較好,能夠從文字中獲得更多的信息。

好朋友鄒醫生,她因為不擅長文字讀書的時候也沒少吃苦,但她對圖片的認知非常敏感。

想象一下人體結構有多複雜,但是她的手術刀切下去,能清晰地構想出皮膚下的骨骼神經結構,所以她的手術特別穩,在專業領域天賦突出

可見,每顆大腦編碼和處理信息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所以,每個人學習的策略也不應該是完全一樣。但我們的傳統教育,卻簡單粗暴地用機械方法和標準要求所有人。如何彌補傳統教育的短板,將是學霸星球要探討的主要的內容。

最近在整理腦科學系列書和論文的時候,發現這本《第二自然》很薄,話題也很有意思,中文翻譯一般,搜了英文版,讀起來流暢很多。

內容還是值得簡單讀一下,安利一把~~

薦書 |《機器學習》

學習會上癮,只要讀對書

其實對於我來說學習收穫的好奇心被滿足,會直接開啟大腦的獎賞迴路系統,大腦會大量分泌多巴胺,和打遊戲、談戀愛之類的差不多的體驗...所以,希望儘量把這種好high的感覺分享給你,

哈哈~ 讀好書,會讓你覺得high的喲,推薦這本好書《The hundred-page Machine learning》,只要一百頁直接瞭解機器學習~

第一類書暫時先推薦這幾本吧,主要是圍繞我們是如何獲取信息、如何學習的,瞭解大腦這個硬件,再給自己裝上學習方法,這個系統操作軟件,在信息社會中幫助我們實現超快的學習。

而你會發現,在認知自我的時候,我幾乎沒有涉及到太講情緒的書籍,因為我會發現,當我們沉浸在專心地做事情,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思考,並且在這其中獲得樂趣的時候,我們會更少地被情緒影響。

去思考、學習,去了解自己的吧,你會發現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

類別二 :認識世界,建立聯繫

這一個書單,主要是幫助你建立認識世界的底層框架。

我發現,作為一個普通的個人,我們99%的問題,都是源自於對世界缺少認知,從而迷茫、失意、困頓…無論是學業、事業還是婚姻家庭,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有更好的認識,就少了很多痛苦,當然也少交很多智商稅了。

如果要更好地認識世界,我認為應該有兩個視角:

第一個:這個世界有哪些系統構成?比如,政治系統、經濟系統、金融系統、宗教以及神學系統等;

第二個:各個系統運行的底層規律是什麼?比如系統的動態性和複雜性會表現出哪些規律?我們是否可以根據規律來做出一定的判斷,來與之共舞?即所謂的,因時而動,順勢而為。

薦書 | 給莉莉的信》

青春少女對世界的好奇是什麼樣子的呢?

稚嫩懵懂,敢想,敢說。

大到世界:

為什麼要打仗?怎樣伸張正義?

為什麼要實行官僚制度?為什麼世上有不平等?

小到個人:

愛情是什麼?怎樣和家人相處?

為什麼要勞動?為什麼要生孩子?

還有關於生死,宇宙,生理,一系列五花八門的問題。一個孩子對世界的好奇總是稚嫩而雜亂的。

我成長的時代,這份好奇太容易被大人們忽視了,太容易被繁重的功課壓垮。

我們怎樣留住好奇心和童真?

最好的方式,只能靠自己不斷探索,一一尋找問題的答案。

莉莉的問題沒有時間性,它們是每一個思考者——從青少年到成年人——的不朽困惑,

同樣,教授的回答也沒有時間性,它們是每一個思想家的可能答案。

一起讀這本書,遨遊在哲學知識的海洋裡吧!

薦書 | 《系統之美:決策者的系統思考》

這本書是我研究生的專業系統設計的入門級指南書籍,很好讀,寫得通俗易懂,結構清晰。作者也是這個領域的早期研究大牛,是寫管理學大牛《第五項修煉》的彼得 聖吉的老師。這本書詳細論述了複雜系統的特徵,用了大量案例教你怎麼用系統思維來思考問題,對每個人來說都特別有借鑑意義。

就算是我自己,畢業之後再來看這本書,也仍然有啟發:原來我們的視野還可以拓展得這麼遠。

薦書 | 《信息簡史》

香農的信息論,不僅帶來的信息革命,也影響甚至是改變了眾多其他學科的發展,比如心理學就借用了信息論的框架,建立起處學習的「信息加工理論」。信息是物理的, 也是生物的, 信息是我們進化出大腦,形成心智的最基本要素。

那麼,藉助信息的視角,我們可以完全以全新的框架去看待我們的文字、文化和文明,以及我們現代的科技和技術的進步。

而這本信息論,及其有洞見,可以說重新填補了我的世界觀,結合我自己之前的專業背景,帶來的系統性思維,再填之以信息論的內容,可以說綜合地搭建起了我個人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

那麼,一個完整地認識世界的框架,希望你也能有。

薦書 |《人類簡史》

火爆了的赫拉利的《人類簡史》,特別安利推薦。雖然作者的獨到觀點,會引起了一些人的不贊同,但是就對人類的認知之紮實性,和獨特深邃視角的思想性,這本書真的是很有啟發的。講真,有部分不贊同的人,並非理智的基於事實的批判,而是覺得自己作為一個人的矯情感被傷害了(是的,我說的就是許知遠)。

總之,這本書人類簡史看起來確實很爽,很有啟發,但是到了《未來簡史》就有點寫崩了,作者畢竟只是歷史學家,對未來的判斷,大家還是回到前面的幾本書裡找啟發吧,哈哈~建議讀實體書,還帶了腦圖,幫你梳理全書的知識架構。

薦書 | 《知識社會史(下)》

數據、信息、和知識,這幾個概念,是金字塔的不同層級,共同構築成了這個信息時代的我們攀爬的階梯。

而知識社會史(下)這本書,幫我們回顧了知識在過去一百多年的進程是怎麼樣的?怎麼樣從印刷知識,走到了維基百科的,它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什麼樣的推動作用?我們作為普通的個人,如何參與到知識經濟當中來。

這本書還有(上),不過上冊我沒有看,因為上冊的時間可能有點久遠。下冊這本書看起來特別爽,因為這本書也是一個歷史學和人類學的學者萬年退休之後寫的,一輩子的研究,海量的信息量,信手拈來,酣暢淋漓。適合居家旅行,隨身攜帶,隨時閱讀。

薦書 | 《當代中國階級階層變動》

要了解世界,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我們的社會,包括政治、經濟和階層秩序。當然,政治的話,你從政治課本或者考研政治中,是難以知曉的。同樣,經濟的話,你看曼昆的宏觀經濟學基礎,或者平狄克的微觀經濟學,會覺得抽象,離現實還是有點距離。

所以,直接從去了解我們身處的社會環境入手,是更好更直接的方法。這本《當代中國階級階層變動(1978-2018)》揭示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階級階層結構發生的深刻變化。

比如,農民數量大規模減少,並且日趨分化和高齡化;專業技術人員成為中產階層的主力;私營企業主成為廣受關注的社會階層;新社會階層和新社會群體不斷產生。

書裡還回答了圍繞著階級階層的一些熱點議題。例如,當前收入差距是在擴大還是在縮小?社會階層真的"固化"了嗎?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和中產階層有多大規模?現階段的貧富矛盾、勞資矛盾、幹群矛盾是一種什麼樣的矛盾?

為什麼當前很多民生問題表現為教育、醫療、環境等公共產品供給問題? 階級階層結構的變動趨勢,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決定了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未來的走向,瞭解這些,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未來。

薦書 | 《大國大城:當代中國的統一、發展與平衡》

經濟學類的書籍,就不推薦一些老古董了,陸銘老師的這本《大國大城》,對我們現在所處的區域和城市發展問題,給出了很好的指導。

房價、霧霾、交通擁堵;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的窘境……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剛剛過半,但大城市的病狀和鄉村的隱痛都是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問題。那麼,限制大城市人口流入,讓農民工返鄉,問題就能解決嗎?其實並不是的,消除戶籍制度,可能更加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陸銘老師的書對我很有指導意義,我的上上輩在農村,上一輩在二三線城市,我自己的發展呢?是定居二三線?旅居國外?一線城市房價高到天上去了,我們還要不要往一線擠?其實這些問題,你看清楚大勢了,就都知道答案了。

其實更有指導意義的,在時刻關注中國市場和宏觀經濟發展的,還可以推薦幾個在自媒體上可以找到的經濟學領域的大咖:

李迅雷(某券商宏經分析首席,講話比較直,行業宏觀分析可以做一些參考)、葉檀(也是蠻有洞見的,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可以參考一下) ,以上三位可以對照著看,幫你更好地瞭解我們的經濟體制。

薦書 | 《大數據時代》

我五年前看過這本書,後面恰逢大數據這個詞異常火爆,然後互聯網創業潮各種興起的時候,自媒體開始大肆宣傳大數據的概念,就像18年的區塊鏈一樣。那個時候看確實對自己是打開了眼界般的存在,但是,等到這波風口過去,熱詞冷卻,再來看這本書,會有別樣思考。那些必然的趨勢,已經或者正在被實現,那些被誇張的概念,也逐漸回到原來應該有的位置。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批判性的獨立思考。

這本書,要和下面這本《智能時代》一起看。

薦書 | 《智能時代》

如果前面從系統論到信息論到機器學習,你覺得太難看不下去的話,可以看一下這本書《智能時代》,從更具象的層面幫你打開智能時代的可能,看一看未來可能有哪些商業圖景,和實現方向,我們的生活又可能受到哪些影響薦書 | 《私人生活的變革》

這其實是一本學術調查的書籍,但是寫得很好懂。是以東北的一個村為調查對象,描述了農村青年的擇偶過程,財產分割,以及相關背景之下的道德變化的互聯關係。可以幫你打開視角,看看獨立的個體,在時代的變化下,是如何在情感生活、親屬關係等私人世界發生變遷的。

當然,你並不一定來自農村,但是你的生活一定也在被時代衝擊,變得和上一代的人不一樣了。在這之中,也肯定有衝突, 有矛盾,也有迷茫過後的價值觀的變化。邊看這本書的時候,可以邊幫你梳理自己的價值觀,反思和映射自我,我覺得對個人的生活也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嘉喆服飾


首先,我是一個女生,平時也愛讀書,2019年大概讀了50多本書,所以,在這裡可以分分享一下值得女生讀一讀的書。

小說:趙楠柱的《82年生的金智英》



《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個寫當代女性生活現狀的小說。這本小說裡探討了很多普適性的熱門話題。

  • 職場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

  • 老一輩重男輕女;

  • 婆媳關係;

  • 女性就業歧視;

  • 對全職父母的苛責;

  • 性騷擾;

  • 單身女性面臨的婚姻和生育壓力;

……

小說裡面有一段話讓我感觸非常深:

金智英感覺自己彷彿站在迷宮的中央,明明一直都在腳踏實地地找出口,卻發現怎麼都走不到道路盡頭。

我是金智英,今年三十六。這是我平凡的故事,卻也可能是你真實的人生。

我想很多女生讀這本書的時候,多少都能在女主金智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會深深戳中自己。

散文類:簡媜的《你笑起來真像好天氣》

《你笑起來真像好天氣》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簡媜的散文集,讀她的書真的有如沐春風的感覺。



這本散文集涉及的主題包括工作、教育、自我、自然、城市。我分享幾句裡面比較打動我的句子:

  • “如果你問我思念有多重,不重的,像一座秋山的落葉。”

  • “當我無法安慰你,或你不再能關懷我,請千萬記住,在我們菲薄的流年裡,曾有十二隻鷺鷥飛過秋天的湖泊。”

  • “就這樣養成舊習慣,飄雨的夜,我坐在書房,他站在老地方。偶爾目遇,好像一個在看上輩子,一個在看下輩子。”(這句我太喜歡了)


  • “願你這一次的人生,一半是微笑,一半是愛。”
  • “我這兒不冷不暖、不生不死、不淨不垢,唯一能做的是,閒閒無代志。

王小維Vian


我推薦《傲慢與偏見》,這本書我真的逢人就推,因為它真的值得。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發現這本書,在圖書館借來看過兩三遍後,實在是太喜歡,就去買了本放在家裡。心情不好的時候翻出來看看,心情都會變好。

雖然作者簡·奧斯汀說,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達西。然而我還是被這個【始於偏見,終於相知,結於相戀】俗套故事打動到,並願意相信。

關於這本書的核心價值觀,第一遍看可能就能總結出“婚姻應該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第二遍看可能總結出“愛本就是平等的,它沒有貴賤之分”,第三遍看可能總結出“你主動才會有故事”,總之常讀常新。

我之所以推薦這本書,不單是因為它的價值觀,還因為它對女生的意義。

  1. 它至少圓滿了我的少女心,一位高富帥但有些笨拙可愛不可救藥地愛上一位對自己想法認真執著的姑娘。雖然我們不是女主角伊麗莎白,可以遇到這麼好的達西先生,但我們可以學著女主角的樣子,找到屬於自己的達西先生。

  2. 它一直在鼓勵我,要堅持自己,女生也可以很帥氣。說到這個,就必須講講書的作者簡奧斯汀,她本人終身未嫁,在十八世紀末實在是先鋒,就算放到今日,我們可能仍會覺得驚訝。當然這是她自己的經歷,與書關係沒那麼明顯,但她的確把她的一些想法灌輸在筆下的主人公身上。比如說,伊麗莎白不願意隨便嫁人,嫁給一個自己不愛的人,她不願意委屈自己。這是她在感情上的主張,在現實生活中學到這點就很酷,雖然現實很殘酷,老是逼著你低頭,但至少要記得自己為什麼低頭,有什麼事情是堅決不能低頭的。

  3. 它還啟示女生一個道理:“虛榮一般情況下和傲慢不分家,但沒把握好度你可能錯過了一位達西先生。”女生通常會注重外表,會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一般來說,女生普遍比男生更愛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過火了就成了虛榮。虛榮和傲慢其實表現在很多方面,一點點小虛榮小傲慢無傷大雅,但沒把握好度,你就會帶著有色眼鏡看人,從而錯過達西先生。其實“不要帶有色眼鏡看人“這點不管是對男生還是女生都有啟迪意義。

  4. 獨立真的很重要,這又跟堅持自己有略微區別。堅持自己是你不要被別人的想法輕易動搖,而獨立是你甚至可以用你的獨立氣質去影響他人。我喜歡你就是喜歡你,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你的附庸品。我愛自己所以獨立,我敢於表達我的愛與惡,我敢於承擔後果,就像書中的女主角伊麗莎白一樣,我之前不喜歡你就是不喜歡你,我喜歡你我就大膽表達。這也算是獨立的一個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