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科学、有效地去临帖?

知名看淡


临帖是书法爱好者的必修课,古往今来无人僭越。但说到临帖的成效,那就因人而异、天差地别了。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小有成就,有的人终其一生难有建树。除了勤奋和悟性,关键就在怎么科学、有效的临帖。

先看看古人怎么说。

孙过庭书谱:“察之贵精,拟之贵似。”八个字把临帖的精髓分析的非常透彻。

临帖之前,先要进行细致的读帖,观察到古人的用笔细节和特点,然后再下笔临写。临写的时候,尽可能的服从古人,形态上尽可能的相似。

赵孟頫: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写字要有气,气从熟中来。

以上前人的经验,在后人的书法实践中被证明确实行之有效。但是,它科学吗?最起码在今天看来,不见得!

有人说,古人的书法成就今人无法超越,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评判艺术作品的优劣,标准是什么,

按照古人的标准,临帖要察之贵精,拟之贵似;用笔为上;气从熟中来。

古人能做到,今人做不到。古人可以心无旁骛整天练字,平日的书写工具就是毛笔。

看看我们每天的生活节奏吧,书写机会有限,用的是签字笔,电脑打字,没有实用价值的毛笔退守在书法爱好者的案头,除了职业书家,谁能一天写上三个小时?

我们做不到!

古人的临帖要求岂止是不科学,简直是作茧自缚,用网络语言叫虐狗,

看到当下各网站的书法教学视频,千篇一律,带着退休的老年人跟着古人蹒跚学步亦步亦趋。为打发时光,丰富夕阳西下的退休生活,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以为这就是搞书法,传承艺术,那就是走进了误区,死胡同。

退一万步说话,就是练成了,也就是给电脑字库增添一种字体,那是书法吗?

整个一活字印刷!

多样统一是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在书法学习中自觉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汉字的点画结体、谋篇布局,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才是书法学习的重要内容。

至于说到书法创作,又是一个误区里的伪命题,有哪个传世的古人书法名作是刻意创作的,是兰亭序还是祭侄稿?

都是情之所至,一挥而就!

笔法功力不要和古人比,非傻即呆。另避蹊径不要被浆糊书法蒙骗。

科学有效,因人而异。




尘埃洛依


你好 ,我是兰石学书法,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做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我们学习书法,首先要接受传统,借鉴古人。古代大书法家的法帖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已经经过了时间的检验,都是我们学习书法的经典字帖,都需要我们去认真学习,初学书法必须从临摹开始。

临摹是两个意思,所谓的摹其实就是描红,一般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写字,可以从描红开始,这样容易人门。我们成年人可以从临帖开始,临就是字帖放在前面我们看着字帖来写。那么怎么样才能科学有效地去临帖呢?

第一:认真读帖

拿到一本字帖,不能上来就写,直接临习,我们一定要先去读帖!读就是看,要认真看。

1.先研究笔法。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真草隶篆也好,颜柳欧赵也罢,用笔只有两种:方笔圆笔。认真研究你要临习的这本字帖的用笔哪些是方笔哪些是圆笔,哪些是方笔多哪些字圆笔多。方笔的笔画是怎么写的圆笔的笔画是怎么写的,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2.再研究结构。结构就是结体。研究字帖里面每个字都是怎么安排的,独体字是怎样安排的,左右结构的字、左中右结构的字、上下两层的等等都是怎样安排的。从头看到尾,逐字逐句都要认真学习,尽量做到胸有成竹。

第二:认真临帖

经过上面认真的读帖,基本已经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意在笔先,才能开始临帖。胸有成竹才能事半功倍。

开始临习的时候可以先通篇临习一遍,加深一下读帖的记忆。然后再开始逐字临习,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做到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初临还要做到惟妙惟肖,准确无误,这就是入帖。不能信马由缰,自由书写。这个时候就是学习古人的东西,不能有一点自己的东西再里面。

先入帖才能出帖。自己感觉临习差不多了,可以开始背临。再对比找差距再临习。想学好书法必须能坐下来还要坐得住。

只有做到上面说的两点:认真读帖,认真临帖,

才是科学有效的临帖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一点点帮助,谢谢!


兰石读书习字


读贴、背贴、临贴。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