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的“道歉文化”从哪来?竟和古人吟诗作对有关

“对不起”、“不好意思”这两句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尤其是台湾,已经形成一种“道歉文化”。不过“对不起”这3个字的由来,众说纷纭,其中,居然和古时候的人吟诗作对有关系,此说法被普遍认同。


“对不起”的“道歉文化”从哪来?竟和古人吟诗作对有关
/
/
/


“对不起”说法之一来自中国古人,据悉,古时候的人常常喜欢利用“对联”的方式来比较学问,进而分出高下,所以被对方出的上联考倒的人,会为了表达自己学识不如人、被难倒了,就会说“对不起”,意思就是对不出来下联的意思,接着慢慢流传至后世,演变成只要得罪了人,无论学问都会谦虚的说“对不起”。

另一种说法则是“面子”,文化学者易中天就解释“面子必须一样大,如果面子不一样大,你就不能面对”,面对面走来的人不能面对,就会“错”开向前走,然后形成“过”,犯了过错要解释就会说出“我不是故意不对”、“因为你面子太大了,我太小,我想对,对不起啊!”此说法也获得不少人认同。

至于台湾“不好意思”的“道歉文化”,根据《BBC》报道,纽约布鲁克林城市大学的汉语教授张嘉如表示,台湾人说话很有礼貌,所以不小心打断别人或者寻求帮助时,都会说不好意思,甚至还可以用这4个字搭讪、开启话题。

据台媒报道,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欧,也谈过相较西方说的“对不起”,台湾的“不好意思”包含更广泛的社会礼节,可以是一种情绪、一种感觉、一项行为准则,或是台湾文化的整体思想基础。例如,收到礼物说的不是谢谢,而是“不好意思,让你破费了”,其实“不好意思”文化是代表着谦虚和害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